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2篇
  免费   1343篇
  国内免费   3680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油脂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GF  Liang ZW  Yang SY  Du P  Yang Y  Chen Y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219-2226
目前,油脂降解在常规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造成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成熟有效的油脂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系统阐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油脂的生物降解途径与机理,重点总结了油脂降解途径中油脂水解与长链脂肪酸降解涉及的功能微生物研究等最新进展,简要介绍了部分学者根据功能微生物的生境差别开发的一系列新型处理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油脂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希望能为该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2.
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与河流底泥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内四柳河沿岸土壤与河流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温度与污染物初始浓度调控,研究了2,4-二氯苯酚在土壤与河流底泥中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微生物对2,4-二氯苯酚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5d内,非灭菌土壤和河流底泥的降解率分别是灭菌条件下的1.5~3倍、1.4~2.8倍,土壤和河流底泥中的2,4-二氯苯酚微生物降解量分别为0.128~0.599和0.113~0.718mg·kg-1,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10±1)℃~(30±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2,4-二氯苯酚降解加快,在(30±1)℃土壤与河流底泥中残留量最小,分别为0.305和0.203mg·kg-1,半衰期也最短;土壤与河流底泥中的2,4-二氯苯酚均在其浓度为0.5mg·kg-1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2,4-二氯苯酚降解速度呈现递减趋势,半衰期增长。  相似文献   
993.
Syntaxin-1是特异性地分布在神经细胞突触前质膜上的蛋白。它早期被作为分子量为35 kD的synaptotagmin-1结合蛋白,但很快就被认识到是细胞质膜融合的关键蛋白。Syntaxin-1通过与SNAP25和Synaptobrevin/VAMP蛋白聚合,进而形成被认为是神经突触囊泡融合必要因子的SNARE核心复合体。作为一个多结构域的蛋白,syntaxin-1与多个突触蛋白相互作用,其作用远超出了仅作为SNARE核心复合体中一个蛋白质成员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有关syntaxin-1与其它SNARE组份蛋白、munc18蛋白和钙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全面揭示syntaxin-1作为SNARE核心复合体成员的功能以及超越这一功能的作用,还有待于对其结构以及与其它突触蛋白相互作用特性的进一步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痛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GABAA受体(γ-氨基丁酸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GABAx受体激活电流,比较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后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结果:①CCI模型组大鼠手术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②CCI模型组大鼠手术对侧DR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0.01-1000μmol/L)GABAA受体激活电流幅值均显著大于手术同侧及假手术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的过程中,不仅损伤侧的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显著减小,这种损伤同时还引起了手术对侧的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代偿性的增强,GABAA受体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神经病理痛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人β类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存在从胎儿(γ)到成人(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转换(或称开关).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贫血症是两种最为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单基因遗传病,通过诱导胎儿期血红蛋白(HbF,α2γ2)在成人期表达对该病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一些活化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辅助因子已经被鉴定,一些可以增加胎儿血红蛋白在成人红细胞中表达的药物也已被鉴别和实验,它们的作用机制被部分揭示,这些研究为发展通过活化γ-珠蛋白基因治疗镰刀形细胞贫血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从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黄酮苷类化合物(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二龄幼虫有一定的麻醉活性,麻醉作用的强度与其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长沙汉族人群TGFB1的多态分布规律的研究,从遗传流行病学的角度探讨TGFB1 SNPs(单核甘酸多态性)与长沙汉族人群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及DNA直接测序等方法对研究人群进行-509C>T及+869T>C基因分型。研究对象包括:脑梗死(CI)患者186例,脑出血(CH)患者202例,正常对照人群160例。结果:脑梗死组(CI)和脑出血组(CH)分别与对照组比较,-509C>T和+869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脑梗死家族史的患者(FCI组)与对照组比较,-509 T等位基因携带者及+869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较高(P<0.05),其中-509 T携带者脑梗死的患病风险为对照组的1.557倍,+869C携带者脑梗死的患病风险为对照组的1.45倍。结论:TGFB1-509C>T及+869T>C与有脑梗死家族史的长沙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可能相关,但与有脑出血家族史的长沙汉族人群脑出血发病无关,-509T和+869C等位基因可能是有脑梗死家族史的长沙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虎耳草微波辅助-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技术对虎耳草微波辅助-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石油醚提取物共鉴定出102种成分。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技术能够对低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快捷、简便、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999.
以拉曼被孢霉(Mortierella remanniana)为出发菌株M5,通过原生质体制备,经亚硝酸和激光等进行复合诱变;进行初筛,经摇瓶发酵法复筛,并测定其相关性能指标,获得一生产性能比出发菌株显著提高的突变株M?;其干菌体收率为46.8g/L、油脂产率达34.6g/L、γ-亚麻酸的产率达12.5g/L,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73倍、2.02倍和2.6倍。通过基因传代实验,说明突变株的基因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000.
以吡咯烷酮为唯一碳源,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4-丁内酰胺水解酶活性的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酶促转化反应条件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编号为HHSW-16的菌株水解活性最高.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0 g·L-1,牛肉膏6.35 g·L-1,酵母粉5.58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