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91.
将一株能够高产过氧化氢酶的低度嗜盐嗜碱茵Alkalibacterium sp.F26作为模式微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胞内代谢物浓度,研究氧化胁迫对其防御酶活性和辅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低浓度H2O2(<1 mmol/L)胁迫,此菌株在高浓度H2O2(>1 mmol/L)胁迫下的应答表现曼为明显:经3 mmol/L H2O2胁迫后胞内CAT酶活为106.54 U/mg protein,是对照产量的1.76倍;ATP浓度则从对照浓度20.55 μmol/L下降到17.80 μmol/L;NAD 浓度自对照样品的69.89 μmol/L减少至31.77 μmol/L.由于ATP和NAD 浓度的减少,相比未经过H2O2胁迫菌体.细胞能荷值EC从0.77降低至0.68,NADH/NAD 则从0.08增加至0.41.然而,这种应答机制在细胞受到低浓度H2O2的胁迫后并不明显:除发现100 μmol/L H2O2能够导致细胞防御机制的激活而使胞内ATP浓度相比对照有所增加的情况外,经50 μmol/L和500 μmol/L H2O2胁迫后胞内ATP水平从对照的22.69 μmol/L只下降到22.38 μmol/L和13.70 μmol/L;并且此种胁迫条件下NADH浓度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2.
过氧化氢酶催化梭曼水解机理的FTI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过氧化氢酶在溶液中的二级结构和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叠氮化钠以及梭曼作用后酶结构的不同改变,并比较了梭曼与细胞色素C和糜蛋白酶作用的结果。说明过氧化氢酶作为一种氧伦还原酶使过氧化氢分解或与叠氮化钠结合时,不导致酶空间结构的明显改变;但作为一种水解酶与梭曼反应后则出现酶分子的正常β-折叠结构降低和分子间聚合,而其构象变化与梭曼抑制糜蛋白酶的反应相似,揭示了过氧化酶催化梭曼水解机理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93.
过度氧化应激是诱发许多神经退变病的重要因素。叠氮钠(NaN3)是线粒体有氧呼吸链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特异性抑制剂,过氧化氢(H2O2)释放氧自由基造成氧化损伤,两者都可以用于氧化应激情况下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特异性的还原氧化型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调节细胞中氧化还原的平衡。现以不同浓度NaN3或H2O2,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建立损伤模型。通过MTT法、形态学方法检测SH-SY5Y细胞损伤程度。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定量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损伤的SH-SY5Y细胞中TR含量的改变,观察TR在胞内的分布。实验表明,NaN3、H2O2,均以浓度依赖方式损伤SH-SY5Y细胞;TR分布于SH-SY5Y细胞的胞浆,表明TR是一种分泌蛋白,损伤后分布无明显变化。但一定浓度的NaN3作用后3h,胞内TR水平显著降低,即神经系统内呼吸链受损可抑制TR的表达,为神经退变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4.
董发才  王朋涛等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4):296-302,T001
许多植物病原菌可通过气孔进行叶片组织,因此减小气孔开度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性,我们通过表皮条分析和激光扫描共聚显微镜得到的证据表明在保卫细胞中过氧化氢可能是水杨酸信号的中间环节。SA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气孔关闭(图1A),H2O2也有类似的作用(图1B)。100μmol/L的水杨酸诱导的气孔关闭作用可明显地被20U/ml的过氧化氢酶或10μmol/L的Vc逆转,但CAT和Vc单独处理时诱导气孔开放的作用很微弱,单细胞中基于荧光探针DCFH的时间进程实验表明直接外加(图版Ⅰ)或显微注射100μmol/L的SA均可诱导保卫细胞中H2O2产生,但以显微注射双蒸水作为对照时对DCFH荧光无影响(图版Ⅱ),这些结果暗示了植物被病原菌感染时可能通过产生H2O2导致气孔关闭而阻止病原菌继续通过气孔侵入。  相似文献   
495.
该文比较研究了黑暗和光照条件下C3盐生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叶片甜菜红素积累和H2O2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实验分析了甜菜红素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揭示诱导盐地碱蓬甜菜红素积累的可能机制以及甜菜红素积累的生理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暗期处理和营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H2O2都明显促进盐地碱蓬叶片H2O2含量、甜菜红素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而且叶片中 H2O2含量与甜菜红含量、SOD和CAT活性具有正相关性;盐地碱蓬甜菜红素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强于维生素C,而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低于维生素C。这些结果表明:黑暗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诱导盐地碱蓬叶片甜菜红素的积累可能是由自由基介导的,甜菜红素的积累可能与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96.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估测森林郁闭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遥感数据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用Bootstrap方法筛选最优郁闭度估测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模型估测森林郁闭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用所有变量构造的模型还是用所选最优变量构造的模型,郁闭度估测的相对偏差在5%左右.筛选出的最优变量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论差异很大,说明除了筛选方法,地带性植被和地形地貌的不同也会造成估测郁闭度最优变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97.
本研究证明了牛蒡寡糖能显著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黄瓜幼苗经0.05%的牛蒡寡糖处理后,以病斑数计算的对炭疽病诱抗效果为50.01%,以病斑面积计算的诱抗效果为56.83%。而用牛蒡寡糖诱导后,四种与植物抗性有关的酶的活性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β-1,3-葡聚糖酶在诱导后第4天的活性最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在诱导后第3天活性最高,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从诱导后第4天开始持续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诱导后则有所降低,与同期对照相比最大降低幅度为29%。  相似文献   
498.
正交设计法研究壳聚糖降解液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氧水重量百分浓度3个影响因素,采用对真菌的抑制效果为评价指标,对壳聚糖降解液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60℃、4 h、双氧水重量百分浓度10%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99.
低浓度NaCI对玉米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玉米幼苗,4周后测定的结果表明,5、10mmol·L-1NaCl促进玉米生长,主要表现在:光合速率增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增强,细胞质膜透性降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丙二醛、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最终导致干重增加。  相似文献   
500.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为靶标昆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乐斯本、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用后对幼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斯本和SlNPV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SOD活性显著高于清水、病毒和乐斯本单独处理组,12 h、24 h和36 h时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18、1.35和1.25倍; 除尽和SlNPV混合悬液处理后12 h,其酶活性低于清水、SlNPV和除尽单独处理组。乐斯本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T活性高于清水、病毒和乐斯本单独处理组,12 h、24 h和36 h时分别为清水对照组的2.79、1.09和1.53倍; 除尽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其酶活性除12 h时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清水对照。在正常和中毒的斜纹夜蛾体内均未测出POD活性。可见,农药与病毒混合处理主要影响了CAT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