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青藏公路沿线白昼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裘丽  冯祚建 《动物学报》2004,50(4):669-674
To study effects of traffic during daytime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we conducted surveys on the migration of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 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between Kunlun Mountain Pass to Wudaoliang,using line transects (L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2001 and 2002,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64 days with 17 days in 2001, and 47days in 2002. The Stationary Observation Method (SOM) was also adopt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tatus of the disturbance from traffic when antelopes passing the highway and the traffic situation from August 6 to 28 (6 : 30-19: 00), 4 to 20 (6: 00- 18: 00) and from December 21 to 29 (9:00- 19: 00) in 200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eriod of migration in 2002 was more prolonged than in 2001, and it took at least 45 min for each group to cross the highway, with success ratio of only 30.2 %, and the traffic flow of summer daytime was 76/h, while the winter‘s traffic flow was 29/h. Highway and rail traffic should be managed during daylight hours from June to August, to allow for the migration of the antelopes. Also conservation education and a further survey should be emphasized for the protection on the specie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4) : 669-674, 2004].  相似文献   
42.
在一系列关于野生动物生活史和相关行为主题的纪录片中,法国导演雅克佩兰推出的记录片—《迁徙的鸟》,绝对是永恒中的经典。通过揭示鸟类生活史最为绚烂的周期—迂徙—的壮美,导演用最美的故事和场景打动了人心。观看影片的人们,随着鸟儿,完成了从南极到北极、从热带到苔原、从低地到喜马拉雅波澜壮阔的迁徙旅程。  相似文献   
43.
为了将有限资源合理投放到关键区域, 实现物种保护成效的最大化, 找出质量最好的栖息地及它们之间的迁徙通道是制定保护规划的第一步。本研究以三江源的雪豹(Panthera uncia)栖息地为对象,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保护规划模型和连通度分析工具, 找出了三江源地区雪豹的核心栖息地分布和潜在迁徙通道位置, 分析了目前保护中的潜在威胁, 并提出了针对三江源西、中、东三块区域的不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 (1)三江源西部核心栖息地比较小而破碎, 但迁徙通道较多且没有明显窄点, 未来应关注青藏线的潜在阻碍作用, 同时应防范道路沿线的野生动物盗猎; (2)中部区域横跨玉树-杂多-囊谦的雪豹栖息地是三江源最大的核心雪豹栖息地, 在连通其他种群中也处于中心地位, 应通过种群监测确定其健康稳定, 对开发、偷猎等威胁防微杜渐, 保持其源种群的作用; (3)东部区域人口密度高,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需保证阿尼玛卿、年保玉则两块核心栖息地的质量, 并重点监测甘德县境内的省道处雪豹的迁徙通道是否畅通。三江源地区雪豹栖息地总体质量较好, 建议将维持核心源种群的稳定性, 保持种群间迁徙通道的畅通作为三江源的雪豹景观保护工作的整体目标。未来应充分利用天地一体化监测手段, 开展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状况的评估和预警, 尤其是非保护地区域物种核心栖息地的开发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44.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上的重要害虫,一生能多次交配。本试验在25℃,光周期L∶D=12∶12条件下观察了大猿叶虫成虫连续7d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1)每日平均交配(5.67±0.26)次,最高可达11次,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次数存在显著差异。(2)平均每日用于交配的时间为(238±10)min,占总时间的33.5%,最长可达493min,占总时间的68.5%,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时间有极显著差异。(3)交配持续时间最短8min,最长达289min,平均为(48±2)min;同一日内,随着交配次数增加,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4)相邻两次交配之间的间隔时间最短5min,最长300min,平均交配间隔(75±3)min;交配间隔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5.
2002~2005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依力南沟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这里为长白山低山丘陵区,是候鸟经长白山脉、乌苏里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4年共环志鸟类126种63386只,其中春季103种9761只,秋季113种53625只,隶属13目37科。春季以黄喉鸦(Emberiza elegans)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2467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25.3%;秋季以黄喉鸦、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大山雀(Parus major)、白眉鸦(E.tristrami)、极北柳莺(P.borealis)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33586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62.6%;通过环志研究发现,被认为是留鸟的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Aeghhalos caudatus)、沼泽山雀(P.palustris)、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具有定期的迁徙行为。  相似文献   
46.
白眉长臂猿鸣叫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滇西白眉长臂猿(Hylobateshoolock)鸣叫主要发生在上午,最早开始于黎明时分,最晚则在下午16:30以后。平均开始时间为09:05,SD=1095min(N=70,范围07:12~16:30),持续时间为197min,SD=934min(N=55,R=4~50)。多数鸣叫发生在07:00~10:00之间(80%)。不同季节鸣叫发生时间有显著差异,可能与黎明时间(光亮度)不同有关,但持续时间无差异。同一季节异地间鸣叫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气候、猿群密度、栖息地状态对鸣叫有一定影响,但未见明显相关性。与黑长臂猿的种间比较表明,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声在时间分布上有较大的散开度,持续时间也较长,二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
普通夜鹰迁徙的环志观察王希明,刘岱基,辛美云青岛市鸟类环志站崂山266100普通夜鹰(Caprimulgusindicusjotaka)为青岛地区旅鸟。我们于19871991年在青岛沿海山区、海岛对其迁徙习性作了长期的环志观察。1方法青岛地处胶东半岛...  相似文献   
48.
行为的结构、刚性和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有关动物行为的定义、结构和多样性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动物行为多样性不仅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问题,也与濒危动物的成功保护有关。本文定义了动物行为以及行为的刚性与弹性,探讨了行为表达的空间条件以及生境因素与行为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雌雄大熊猫个体在较大的活动空间里的发情行为表现的频次及活动频率显著地高于那些在较小的空间里的雌雄个体,说明活动空间对雄性或雌性大熊猫的发情行为有显著影响。圈养空间影响麋鹿的社会行为、通讯行为和聚群行为。圈养在小圈中的麋鹿没有出现同性聚群现象,当圈养麋鹿野放后即表现出这种现象。圈养环境中长大的动物个体由于缺乏行为的表达空间,仅仅表现出刚性大的行为,丧失了许多弹性大的行为,从而导致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下降。对那些生活在开阔草原和荒漠上的野生有蹄类动物实施迁地保护时,必须考虑其逃逸空间,为那些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则必须考虑其迁移空间。此外,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与生境元素有关。我们应当给圈养动物提供复杂而多样的环境,以增加圈养野生动物表达寻找食物、建立领域、筑巢和避开不利环境等行为的可能性,维持濒危个体的行为多样性。  相似文献   
49.
我国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本研究通过搜集和整理2000至2017年丹顶鹤栖息地选择和生境适宜性相关文献,分析了丹顶鹤在繁殖期、迁徙期、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发现丹顶鹤在这三个时期的最偏好生境均为芦苇沼泽或芦苇滩,回避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居民点、道路、盐田等生境。通过梳理丹顶鹤繁殖地、中途停歇地、越冬地的栖息地变化及其原因,发现丹顶鹤栖息地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以人为因素为主。本研究希望为科学评价栖息地变化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路  张雁云 《生态学报》2011,31(14):4082-4093
分子系统地理学是当代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重建种内和种上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阐释进化历史,并通过分析近缘生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其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间的相关性构建生物区系历史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结合的产物。中性进化学说和溯祖理论分析的建立,以及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等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为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近年来,分子系统地理方法在鸟类学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认知的发现,为准确而深入的了解鸟类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差异和不同类群的起源中心提供了新颖的证据。目前的研究多从隔离分化说和扩散说的角度对鸟类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成因进行分析,而迁徙行为不同对鸟类系统地理格局的影响为成因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角度。结合区域特点的比较分子系统地理研究,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更多类群中开展研究是我国鸟类分子系统地理研究的方向。此外,展望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分子生态生物地理研究具有的潜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