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Neuritin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突起再生的作用.方法:分为Neuritin组,His组和假手术组.使用改良Allen's打击法打击Neuritin组和His组大鼠T10或T11节段脊髓.Neuritin组和His组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euritin和His蛋白(6ug/d)一周.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不损伤脊髓,经蛛网膜下腔置空管而部损伤脊髓.术后6h、3d、7d、14d、28d、56d分别观察:①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②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损伤段脊髓神经中丝蛋白(NF200)的修复与再生.结果:①BBB评分,Neuritin组和His组在一周内没有明显差别,但Neuritin组和His组的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从术后第14d,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HE染色可见损伤段脊髓出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③免疫组化检测,Neuritin组的NF200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较His组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的NF200灰度值(GMD)较His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持续外源性Neuritin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神经元突起的再生,并能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2.
海洋菌W11产中温淀粉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威海文登海域筛选获得一株产淀粉酶海洋菌W11,初步鉴定为弧菌,并探讨pH、温度、无机离子对淀粉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及该酶底物浓度效应和Km值。结果表明:在pH7.5左右酶活性最高,pH在4.0~7.5范围内体现较强的稳定性。最适酶解温度为55℃,酶液在60℃以下有较好的热稳定性;Ba2+、Mn2+对淀粉酶有激活作用,而Cu2+、Mg2+、Zn2+则抑制淀粉酶活性,表观Km值为0.973mg/mL。海洋菌W11所产的中温淀粉酶保存温度范围较广、适应pH作用的范围广及稳定性较强,将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对Koizumi和Zea Longa模型构建方法 加以改进.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和模型缺血的评价,采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来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 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3级百分率为95%.结论 实验所采用的改良术式构建大鼠MCAO模型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操作简便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为基于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开展的下游相关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14.
对科威特湾微茎科滨鹬马蹄吸虫幼虫期的中间宿主双带盾桑椹螺(Clypeomorus bifasciata)及小相手蟹(Nanosesarma minutum)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调查期超过一年,在检查的1 600只螺和415只蟹中, 11.8 %的螺感染了8种马蹄属线虫中的一种,且以滨鹬马蹄吸虫的感染占优势(9.9 %螺感染) ; 80 %的蟹感染滨鹬马蹄吸虫囊蚴。虽然一年四季两种宿主都会感染,但吸虫的流行和尾蚴(指成熟期感染)在夏季呈现高蜂。从螺体排出的尾蚴具有明显季节性,在此海湾必须要超过最低温度20℃。总的感染率在较大(较老)的螺里有所下降,显示吸虫影响宿主生存并随之影响宿主群体结构。囊蚴的感染丰度与蟹的个体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大的蟹感染较多的囊蚴,显示宿主能耐受更多的吸虫。调查显示,囊蚴的感染率与蟹的大小或性别无相关性。囊蚴体外脱囊以及产卵吸虫的释放证明,成熟虫体终年存在于所有大小和性别不同的蟹里,显示从蟹到鸟的持续感染是可能的。总的来说,滨鹬马蹄吸虫在海湾的传播动态是由这两种无脊椎动物宿主来协调,并似乎是被一系列依赖于温度的活动控制,这些活动影响易感宿主种群及感染性幼虫期尾蚴和囊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5.
中国陕西中三叠世中蝎蛉科三新属新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4属4种,其中包括3新属4新种:Longifurcula hejiafangensi gen.et sp.nov,Ladinochorista lata gen.et sp.nov.,Allochorista erdosensis gen.et sp.nov.,Itaphlebia tongchuanensi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这些新属、种系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根据前人的植物、孢子、双壳、叶肢介、介形虫、昆虫化石等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划归中三叠世,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16.
粤东柘林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长达5a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动模式基本为双峰型,平面分布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期间,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站位实测值为0~1.4×10^7cells/dm^3,总均值为3.3×10^5cells/dm^3,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67.1%,为调查海区第1优势种。在总共1045份样品中,有中肋骨条藻出现的样品数为1020份。其中,种群密度大于10^6cells/dm^3的样品有65份,大于10^7cells/dm。则有4份。以大于10^6cells/dm^3为中肋骨条藻的赤潮密度标准,在调查期间至少于2000年、2003年发生4次赤潮。运用灰关联理论对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与13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排序分析发现,水温、pH值和浮游动物是影响柘林湾中肋骨条藻种群时空分布的关键因子。水温还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对数值具极显著意义的线性关系,而达到赤潮密度的样品均落在24.5~32.0℃区间,即每年的5~9月份高温季节。由于柘林湾浮游动物的年高峰期也出现在高温季节,说明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存在可能是柘林湾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的重要抑制因子。2004年调查海区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和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优势度骤然降低,可能与水体营养盐结构和Fe含量的变化有关。因此,长期调查与监测对于研究海湾生态学和赤潮发生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7.
记述植绥螨科Phytoseiidae3新种:永安钝绥螨Amblyseius yonganensis sp.nov.,仿盾钝绥螨Ambly-seius imitopeltatus sp.nov.和尤溪盲走螨Typhlodromus youxiensis sp.nov.,并补充似巨钝绥螨Amblyseius grandisimilis Ma,2004特征。  相似文献   
118.
全俄电气工艺研究所的专家研制的简易外科装置——冷等离子氩凝结器,今年获得国际发明大会银奖。这种装置可在手术中起止血作用,同时能对伤口消毒,进而促进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119.
王晨 《化石》2015,(2):30-32
<正>动物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个体,使种族得以延续。繁殖后代是动物生存的第一天性,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都离不开繁殖。在漫漫进化路上,"动物性行为"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当前昆虫学领域研究,昆虫的交配行为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昆虫交配的化石记录是非常稀少的,且绝大多数保存在琥珀中,在沉积岩石中的昆虫交配化石记录鲜有发现。这种情况,极  相似文献   
120.
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高脂膳食诱导后雄性食蟹猴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利用免疫比浊法对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的后肢静脉血测定,并选择中年雄性食蟹猴饲喂高脂饲料,研究高脂膳食条件下hs-CRP值的变化及与总胆固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龄雄性食蟹猴的hs-CRP平均值高于中年和低龄食蟹猴(6.09 mg·L-1±2.06 mg·L-1VS.2.78 mg·L-1±1.48 mg·L-1&2.31 mg·L-1±1.52 mg·L-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雄性食蟹猴的hs-CRP值高于雄性群体均值(6.09±2.06 VS.3.19±2.16),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膳食诱导后,食蟹猴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升高(P<0.05),hs-CRP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升高(P<0.05),提示hs-CRP可能与高脂含量有一定相关性,在心血管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可作为辅助的预警指标。本研究确定了不同年龄段雄性食蟹猴的hs-CRP均值,且不同年龄段间hs-CRP存在差异;雄性食蟹猴经高脂膳食诱导后在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同时伴随hs-CRP水平的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以灵长类动物为实验动物的心血管病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