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4篇
  3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正>2014年11月2日下午16∶00左右,笔者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向阳村滨河公园工地(30°03'18″N,102°45'16″E,海拔735 m)发现并拍摄到雀形目鸟类一只,经鉴定为燕雀科Fringillidae的蒙古沙雀Rhodopechys mongolicu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嘴厚重而呈暗角质色,全身以沙褐色为主,喉部、覆羽沾粉红色,胁部粉红色不明显。发现时,该鸟在防洪堤上觅食,11月3日该鸟在离首次发现地点50 m左右的草丛中觅食。此后未再发现该鸟,其居留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2.
Jaime BOSCH 《动物学报》2007,53(3):575-578
无尾两栖类炫耀鸣声的作用在于吸引雌性与占领领域。在印度高止山脉西部的森林中,作者在三个连续的繁殖季节(2003年5月-2005年10月)研究了在树洞中进行隐秘繁殖的山拉曼蛙(Ramanella montana)的繁殖行为和炫耀鸣唱。山拉曼蛙连续几年使用同样的树洞进行繁殖。在繁殖季节,雄蛙首先到达繁殖地点并进行炫耀鸣唱,其典型的鸣唱持续时间比较短,平均优势频率接近2160Hz。  相似文献   
163.
三个山羊品种KAP8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筛选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三个山羊品种角蛋白辅助蛋白8(KAP8)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三个品种中KAP8.1均未出现多态,而KAP8.2均出现了三种带型:AA、BB和AB。Hardy-Weinberg分析表明辽宁绒山羊和黎城大青羊未达到平衡状态,辽-苛高代杂种山羊达到了平衡。测序结果显示,和Genebank登陆序列相比,AA和BB均发生了碱基变化。其中AA型出现了以下变异:216bp(G-A),217(A-G),BB型出现了以下变异:216bp(G-A),232bp(C-T)。分析表明AA型变异造成了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化(R-K),而BB型突变未造成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KAP8.2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4.
冯炎 《华东昆虫学报》2007,16(2):105-112,155
首次记录四川西部雅安市丽蝇科(Calliphoridae)4蝇种昼夜活动节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蝇类这一具有白昼活动、夜间蛰伏的生物生态特性的昆虫群体,对光照度和光照时间表现出异常敏感的行为反应;在地理生态环境中,对于影响蝇类行为活动诸因素如气温、光照、晴、阴、雨等气候现象,文中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5.
黄淮西部地处我国南北方不同新石器文化与农业类型的过渡地带,由于缺乏相关植物考古资料,目前学术界对于该地区仰韶文化早中期的农业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尚不甚清楚。本文对河南省长葛市石固遗址和项城市贾庄遗址仰韶文化地层和灰坑土样进行了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黄淮西北部的石固遗址仰韶文化早、中、晚三期(6398–5326 cal BP)样品中均存在丰富的黍(Panicum miliaceum)稃壳植硅体,同时兼有水稻(Oryza sativa)特征型植硅体以及粟(Setaria italica)稃壳植硅体。位于黄淮西南部的贾庄遗址仰韶文化早中期(6179–5745 cal BP)样品中同样发现较多黍稃壳植硅体以及粟稃壳及少量水稻的特征型植硅体。上述结果表明,黄淮西部在仰韶文化早期时已形成统一的以黍、粟为主的稻旱兼作农业模式,其中黄淮西北部延续了该地区裴李岗文化阶段以旱作为主的稻旱兼作的农业传统,而黄淮西南部则从贾湖文化时的单一稻作农业发展为稻旱兼作农业,且这一转变发生的时间不晚于距今6200年。此外,在6000 a BP前后,石固遗址农作物结构曾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旱地作物黍、粟的比重显著上升。最后,...  相似文献   
166.
王志勇  马静薇  王立帅  李琳  吴珊珊 《生态学报》2019,39(16):6017-6028
设计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的生态而言的人工设计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其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新范式。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人工湿地的设计生态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工湿地能对回用再生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后,TP、TN、NH_3-N、COD、SS分别减少74.9%、6.66%、61%、41.18%和64.71%,但整体水质类别保持不变。湿地基质土壤中TN、TP的含量与湿地水体有密切关系,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湿地可以提高湿地基质中的土壤肥力。湿地周边植物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灌木丛、草丛、浅水沼泽,其结构、优势种、下层植物差异明显。植物群落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整体多样性较为丰富,共计22科,37属,37种。(2)人工湿地景观为校园师生提供了较好的游憩、社交和视觉景观服务,超过80%的使用者对其总体评价在"满意"以上。同时,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成本低,约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6.7万元。(3)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景观在设计初期,应当全面考虑运行中的地域独特性,提高设计绩效的预见度。  相似文献   
167.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图斑判读中 ,平均正确率 92 .92 %。同时对西部各省级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动态及更新成果进行的准确程度检查中 ,共获取全部 6个一级类型的动态图斑 13874 6个。地类更新平均准确率 97.71% ,勾绘图斑界线的准确率 99.85 %。 (2 )制图区域国土面积近 6 73万 km2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70 %。其中 ,耕地面积 5年来增加了 12 0 .6 5万 hm2 ,比 1995年增长了 2 .4 1% ;林地面积 5年来减少了 6 1.5 0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6 1% ;草地面积减少了 119.6 5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5 9% ;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 5年来分别增加了 19.2 5万 hm2和 17.0 4万 hm2 ,比 1995年增加了 1.36 %和 1.4 4 %。另外 ,作为西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 ,由于近年来的连续干旱以及油田开发等人为干扰的加剧 ,5 a来不可利用地面积扩大了 2 4 .2 8万 hm2 ,其中草地沙化面积占到 2 6 .94 %。  相似文献   
168.
新疆黑尾地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属于中亚特有物种,留鸟,栖息于荒漠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在邻国蒙古和哈萨克斯坦仅有少量分布。国内的分布区主要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国内关于这个种的研究文献比较缺乏,作者于2001~2005年间进行了野外调查。在准  相似文献   
169.
中国发现从始祖鸟到反鸟的重要缺失环节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最近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地区中生代义县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最为原始的反鸟──始反鸟(Eoenantiornis buhleri gen. et sp. nov.)。在系统进化上,这一具有牙齿的反鸟介于始祖鸟和华夏鸟(Cathayornis)之间,后者也产于中国的同一地区的早白垩世九佛常组中。这种过渡或转变突出地表现在其肩带上.新属与其他鸟类的牙齿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也说明该种齿型和其独特的植入和替换方式是所有已知中生代具牙齿鸟类的共同特征。该鸟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但大于早白垩世的反鸟类。这表明在反鸟类的早期演化中,向小个体方向演化趋势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0.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原始鸟脚类恐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北票市上园镇陆家屯义县组下部第一段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同一层位产出过大量鹦鹉嘴龙化石。上园热河龙的主要鉴定特征包括6个前上颌齿,鼻骨背面发育小孔,前齿骨约为前上颌骨主体长度的1.5倍、未发育股骨前髁间沟、骨不在一平面上,第三趾趾节中第四节最长。上园热河龙具有一些真鸟脚类恐龙的近裔性状,比如眶前孔小,方骨孔大,位于方颧骨侧面,外下颌孔缺失。另外,上园热河龙的股骨近端形态非常接近进步的鸟脚类恐龙。但是上园热河龙发育有6个前上颌齿,上下颌关节处与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前上颌齿列与上颌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这些原始特征未见于已知鸟脚类恐龙。上园热河龙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确定。 上园热河龙是义县组中发现的第二种鸟臀类恐龙,增加了这类恐龙在热河生物群中的分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