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记辽宁东部新鳞齿鱼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产自辽宁东部红庙子盆地下桦皮甸子组的新鳞齿鱼属—新种——Neolepidotes liaodongensis sp. nov..根据新材料,将 Neolepidotes 与 Lepidotes 等属作了补充比较,增订了新鳞齿鱼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桂西北红水河中上游流域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5—1986年,对广西西北部红水河中上游流域的鸟类作了初步考察,共采集到标本175种和亚种,分隶于13目33科,其中有17种和亚种为广西新纪录。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调查区归属于华中区,但据调查结果分析,其鸟类区系组成以华南区成份为主,结合该地植被和气候情况,作者认为,华南区的北界在桂西段应北移至沿红水河和南盘江北岸划线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王敏成 《古生物学报》1992,31(4):395-402
笔石发现于辽宁辽阳兰家晚寒武世崮山组 Drepanura 带,他们为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sp. nov.,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latus subsp. nov., Callograptus lanjiaensis sp. nov., Callograptus sp. A, Callograptus sp. B.,这是我国已知最低层位的笔石.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侏罗世紫萁根茎化石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武  郑少林 《古生物学报》1991,30(6):714-727
本文报道的Millerocaulis liaoningensis sp. nov., 在我国是继M. hebeiensis(Wang)Tid.well之后的又一个有关中侏罗世紫萁科根茎化石。其主要特征是:外韧网管中柱,木质部圆筒12—17个管胞厚,由13—15个木质部束组成,叶迹从木质部圆筒分离时通常仅有一个原生木质部丛,柄基硬化环异质,在远轴边有一个约占环壁1/2的厚壁纤维带,柄基木质部束凹面有一个新月形的厚壁组织块,柄基托叶翼中每侧仅有一个不规则的厚壁组织块,不定根非常发育,在柄基的硬化环内根迹多达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5.
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利  张梅  韩海荣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1):2332-233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老秃顶子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特点、规律以及与周边植被生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3科429属1 006种,且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古老残遗性。(2)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的区系分布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来源较广泛,具有一定古老性,但植物特有现象不明显,以温带性质分布种为主,符合暖温带北部的华北植物区系特点。(3)老秃顶子山与相邻9个山地比较,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736~2.259),其中庐山和徂徕山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而白石砬子和长白山的较低;10个山地的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0.711 4~0.871 5)。(4)相关性分析显示,10个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似程度显著,相关系数达0.617~0.995;聚类分析显示,老秃顶子山与千山、凤凰山的植物区系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支持老秃顶子山、千山和凤凰山共同划归华北植物区系的观点,认为把老秃顶子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划归于华北山地植物亚地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的化石研究中, 发现了木贼目瓣轮叶属一个新种——林家瓣轮叶(Lobatannularia linjiaensis sp. nov.)。该种叶轮小, 明显分成两瓣, 每瓣叶数约10–12枚。叶线形至倒披针形, 叶长差别大, 叶联合长度占叶长约1/3–3/4。自1927年Kawasaki建立瓣轮叶属以来, 该属已至少发现了33种, 其中大部分报道于二叠纪, 少数见于三叠纪。瓣轮叶属作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孑遗分子之一, 当前该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瓣轮叶属的分类多样性, 而且拓展了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之后复苏过程中瓣轮叶属演化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芦苇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群落类型,其地上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的关键指标。应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分类技术,基于多季相Landsat8 OLI遥感数据,提取松嫩平原西部芦苇湿地分布信息;依托野外实测芦苇地上生物量数据(AGB)和同期MODIS数据源的NDVI、EVI、RVI、MSAVI和WDVI 5种光谱植被指数,探讨不同光谱植被指数对芦苇AGB的敏感性,进而构建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遥感估算最优模型,并进行芦苇AGB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芦苇总面积为1653 km~2,其中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分布面积最大(1178km~2),占区域芦苇总面积的71.3%;所选取的5种植被指数均与芦苇AG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于EVI构建的指数曲线模型为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反演的最优模型(R2=0.55)。研究区芦苇平均AGB为372.1g/m~2,AGB总量为6.14×105t,其中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AGB总量为4.38×105t;各保护区芦苇平均AGB由大到小依次为:向海保护区(469.7 g/m~2)大布苏保护区(454.1 g/m~2)莫莫格保护区(373.0 g/m~2)扎龙保护区(372.4 g/m~2)查干湖保护区(369.8 g/m~2);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将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及芦苇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春山 《化石》2016,(2):47-51
正重庆博物馆事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重庆市博物馆渊源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1943年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1952年改组的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组建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此后,由于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重庆市博物馆逐步划分出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构成了重庆博物馆群的主体框架。追溯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知的辽宁碱蓬CMO cDNA 5′端序列设计两个基因特异的反向引物(CR1,CR2),通过衔接头PCR获得了CMO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498 bp的序列。根据所获得的序列设计两个基因特异的反向引物(CR3,CR4),用CR2、CR3、CR4分别与4个简并引物配对,通过TAIL-PCR扩增,获得了约2 kb的序列。经Sequencer软件拼接上述两段序列,获得了CMO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332 bp的序列。用TSSP-TCM软件分析此序列,预测出转录起始点(C)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128 bp处,由此我们获得了2,204 bp的SlCMO启动子序列。用PLACE软件分析此序列,发现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包含多个胁迫诱导元件,如盐诱导元件GAAAAA,冷胁迫诱导元件CANNTG,ABA 响应因子NAACAA,水胁迫元件CGGTTG和伤害诱导元件GTTAGGTTC等,是一个强的胁迫诱导启动子。辽宁碱蓬胆碱单加氧酶基因盐诱导启动子的获得,为盐诱导启动子功能元件分析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CMO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和全国各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共同主办、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前沿研讨会”将于2007年8月25日-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大会主题:加快知识更新、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