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13年生幼树为材料,分别培养在大气CO2浓度加倍(700μl·L-1)与对照(350μl·L-1)的开顶式熏气室中,研究CO2浓度升高对其茎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O2浓度加倍处理的两个生长季内,辽东栎的年轮宽度明显增加,为对照的300%~370%,其中晚材宽度的增加更为显著,为对照的750%~830%。另外,晚材中导管的密度和径向直径分别比对照增加50%和20%;木纤维细胞的比例约为对照的170%。但早材的导管分子和木纤维细胞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在CO2浓度加倍条件下,辽东栎的次生韧皮部中含晶韧皮薄壁细胞的数目,每条韧皮纤维切向带中韧皮纤维细胞的数目,以及韧皮纤维长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相反地,韧皮纤维细胞的直径和筛管分子长度却无明显变化。值得提出的是,在CO2浓度加倍的条件下,次生韧皮部的宽度、筛管分子的直径、以及每年形成的韧皮部细胞总数分别为对照的82%、87%和80%。综上所述,大气CO2浓度加倍对辽东栎次生木质部的生长发育具明显的正效应,而对次生韧皮部的细胞总数与筛管分子的影响则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62.
辽东栎叶片凋落物在不同气候带下的分解及其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王立新 王 瑾 黄建辉  相似文献   
63.
东灵山辽东栎林优势林木种群直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山体下部到上部调查了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一个长364 m的样带,对优势林木种群的直径结构,按山体的上部、中部、下部三个不同部位进行统计。选定乔木层优势种群辽东栎、大叶白蜡、五角枫、棘皮桦和灌木层优势种群二色胡枝子、六道木、照山白、柔毛绣线菊为研究对象,结合生物学特性分析了8种乔灌木种群的直径结构,及其沿环境梯度的动态趋势。在乔木层,棘皮桦在山体中部和下部的亚种群幼苗幼树株数少,个体生长不良,密度极低种群呈衰退趋势。其余3个物种种群的幼苗幼树数量多,种群密度较高。辽东栎种群从山体下部到上部的直径结构合理呈稳定状态。大叶白蜡和五角枫种群随海拔升高在数量、密度等方面呈现相互替代的现象。在灌木层,除过照山白种群,二色胡枝子、六道木和柔毛绣线菊3个种群的幼苗株数丰富,直径结构合理。从整体上看,如果对辽东栎林群落不加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辽东栎林群落将进一步向成熟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的时序变化,分析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动态监测及步甲科昆虫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诱罐法在6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8月上半月、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共7个时间采集步甲,室内进行分类鉴定,分析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的时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采集步甲科成虫2 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步甲科昆虫属水平物种数和多样性时序动态呈单峰型变化,均在7月下半月达到最高值。时序波动对步甲个体数、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H’)和Pielou均匀度(J)均具有显著影响(Q6,28=30.994;P<0.000;F6,28=111.250,P<0.05;Q6,28=30.994,P<0.000;Q6,28=30.994,P<0.001)。步甲...  相似文献   
65.
为获得辽东丁香(Syringa villosa subsp. wolfii)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基本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信息,并讨论其系统演化位置。结果表明:(1)辽东丁香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 517 bp,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具有131个功能基因,包括36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8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该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区的总密码子偏好性(RSCU)分析显示,RSCU值>1的密码子有31个,其中以A/U碱基结尾的有21个;RSCU值<1的密码子有34个,其中以G/C碱基结尾的密码子有22个。(3)在辽东丁香的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出334个散在重复序列,包括170个正向重复序列和164个回文重复序列;检测到227个SSR位点,其中226个位点成功设计出PCR引物。(4)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辽东丁香与云南丁香(S. yunnanensis)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通过对辽东丁香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IR边界、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为辽东丁香后续的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分析、物种资源鉴定评价、DNA条形码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邬志龙  杨济瑜  谢花林 《生态学报》2022,42(10):3998-4010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方丘陵山区瑞金市为例,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解构瑞金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特点,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瑞金市生态源地共有123.22km~2,占总国土面积5%,主要为重要山林地和水域,环绕中部盆地呈卫星状分布;(2)潜在廊道119条,生态节点72个,在周边山地呈闭合网络状,但中部盆地廊道单一、节点密集,网络连通性较低;(3)瑞金市是典型的高原型阻力面,中部盆地城镇发展区、沟域经济延伸带、西部工矿挖采点生态阻力高、源地辐射弱,应生态预警与重点修复。瑞金市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应宏观统筹、分区推进、精细落实,划分生态修复核心区、生态监测预警区、生态保护缓冲区和生态保护重点区,明确空间管控原则、分区推进生态保护,围绕“源地-廊道-节点”落实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论述水曲柳大树移植应充分考虑到原生境与定植地点的环境变化,并对移植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68.
北京地区辽东栎呼吸量的测定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辽东株群落的建群种──辽东烁呼吸量的研究结果。详细论述了用红外CO_2分析仪测定林木呼吸速率的方法和技术,给出了辽东栎非同化器官的直径分布函数表达式、呼吸速率与直径的关系以及计算单株林木各器官总时吸量的表达式,建立了由每木调查结果推算群落呼吸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胸径大于4.0cm的辽东杆每年呼吸释放的CO_2为10.2t/hm ̄2,其中根、茎、叶、枝分别为2.8,1.7,2.6,3.2t/hm ̄2。本文论述的方法和技术不仅对研究森林呼吸量,对测定森林释放其它气体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山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只考虑短期效益的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山区生态环境优化和经济振兴的正确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0.
辽东栎林内不同小生境下幼树植冠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内3个小生境(林下、林隙、林缘)下辽东栎天然更新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辽东栎幼树侧枝、叶片和树冠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生物量分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微生境与幼树植冠构型特征的关系,明确辽东栎幼树对不同小生境的适应策略,为栎林经营和林分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3种生境下辽东栎幼树构型发生了可塑性变化,林下幼树树冠层次比较单一,林隙与林缘的幼树树冠层次更加丰富。(2)由林下至林缘,幼树的树高、枝下高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地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幼树的冠幅、树冠面积、树冠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林下与林隙、林缘的差异显著;幼树的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枝径比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3种生境下,幼树的一级枝的枝长、直径与倾角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但3种生境的差异不显著;林下一级枝主要分布在冠层中上部,而林隙与林缘一级枝主要分布在冠层中下、中上部。(4)由林下至林缘幼树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逐渐降低,而单株叶数、叶总面积、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与其他2种生境相比林下叶片分布趋于冠层上部。(5)幼树地上部分生物量中林下主干生物量占83%,枝和叶生物量只占17%;而林隙与林缘虽然各部位生物量有所差异但比例基本一致,其中主干占66%左右,枝和叶生物量占34%左右。研究表明,林隙生境下幼树的构型优于林缘和林下生境,在今后栎林的经营中,可以通过适当间伐来增加林隙数量,为森林更新和结构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