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通过外源基因的转入来提高辣椒抗病越来越受关注,而辣椒高效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利用转基因技术的首要步骤。本文从辣椒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抗病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辣椒转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筛选出适用于重庆加工型辣椒疫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以63份重庆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了12个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效率。结果表明,7个分子标记在种质间无差异条带,2个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不稳定,只有ZL6203、ZL6726和E73等3个分子标记在种质间能扩增出差异条带。ZL6203筛选高抗、抗性和中抗材料的效率分别为87.50%、77.78%和63.64%;ZL6726筛选抗性和感病材料的效率分别为100.00%和66.67%;E73筛选抗性和高抗材料的效率分别为77.78%和62.50%。因此,同一辣椒抗疫病分子标记对不同抗性材料筛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ZL6203、ZL6726和E73适用于重庆地区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材料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3.
观赏辣椒一步成苗诱导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6-BA、NAA和2,4-D对观赏辣椒一步成苗影响的结果表明:6-BA与NAA的浓度比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筛选出的观赏辣椒一步成苗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1.0mg·L-16-BA 0.5mg·L-1NAA 0.2mg·L-12,4-D,并获得移栽后的成活植株。  相似文献   
104.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21B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两系雄配子发育过程中酯酶(EST)、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幼叶和花蕾的EST同工酶酶谱在谱带数目和酶带强弱上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并且随着雄配子发育的进行,保持系21B从中花蕾至特大花蕾比不育系21A多1条清晰的谱带(EST3e),其差异表达发生在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之前;在GDH同工酶中,保持系21B从大花蕾至特大花蕾比不育系多6条谱带(GDH,和GDH1/2),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而在MDH同工酶中,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的幼叶和各级花蕾的酶谱在谱带数目和谱带强弱上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5.
辣椒易发生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引致的病害,基因工程技术为辣椒抗病育种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就晚近以离体再生植株和转基因技术等为基础的辣椒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的环境适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飞  马艳 《微生物学报》2015,55(5):627-634
摘要:【目的】研究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的环境适合度,对于评估甲霜灵防治辣椒疫霉的抗药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室内药剂驯化的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Pc2-3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与原始敏感菌株Pc2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生长竞争力、致病力及土壤适合度等环境适合度指标。【结果】Pc2-3孢子囊产生量(3 d后)、孢子囊释放率(24 h后)和游动孢子萌发率(8 h后)分别是Pc2的0.44、0.09和0.54倍。Pc2-3可生长温度和pH范围及最适生长温度与Pc2基本一致,但菌丝生长速率低于Pc2。竞争力测定显示,在胡萝卜(CA)平板培养条件下,Pc2-3生长极显著弱于Pc2。盆栽致病试验显示,Pc2-3对辣椒植株的致病率为14.3%,明显低于Pc2(88.6%)。两者等量混合后接种,辣椒植株的发病率为75.7%,接近单独接种Pc2时的发病率,且所有病株分离出的辣椒疫霉菌均为甲霜灵敏感型。分别将Pc2-3和Pc2游动孢子加入自然土壤培养20 d后,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Pc2-3数量是Pc2的0.28倍,当土壤中含有300 mg/kg干土的甲霜灵,则前者为后者的0.42倍。此外,2个菌株最适存活土壤温度和湿度基本一致,当土壤温度和湿度利于辣椒疫霉存活时,Pc2-3土壤适合度显著低于Pc2,不利于辣椒疫霉存活时,Pc2-3土壤适合度略低于Pc2。【结论】抗甲霜灵菌株Pc2-3环境适合度弱于原始敏感菌株Pc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明辣椒品种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抗性机制。【方法】对Q型烟粉虱为害辣椒后不同抗性品种的保护酶活性和次生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Q型烟粉虱取食辣椒后,不同品种叶片SOD、POD活性及总酚、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取食后,6个品种辣椒的SOD活性均升高,除了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外,其余5个品种的SOD活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抗虫品种(苏椒5号和新研988椒王)、中等抗虫品种(萧新九号和湘辛三号)的POD活性明显增强,而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和大禹牛角王)的POD活性明显降低。从SOD、POD活性变化值来看,抗虫品种最大,中等抗虫品种次之,敏感品种最小。Q型烟粉虱为害辣椒后,大多数品种叶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升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苏椒5号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从总黄酮含量变化值来看,抗虫品种反而较敏感品种较小。【结论】供试6个不同品种对Q型烟粉虱的抗性强弱与辣椒叶片SOD、POD活性、总酚含量有关,而与总黄酮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8.
选用四种不同来源有机肥,通过有机肥单施及配施对辣椒生长过程中根茎的增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后,施入玉米秸秆(J)对辣椒根茎增粗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施入秋天落叶(S)、动物内脏(C)和鹿粪(F)。不同来源有机肥两两配施后,几种处理在不同时期的根茎始终高于对照(CK),而鹿粪+动物内脏(FC)处理在辣椒整个生长过程中根茎的增幅最大。在辣椒生长前期,玉米秸秆(J)、动物内脏(C)和鹿粪(F)的辣椒根茎均较粗,除稍低于秋天落叶+鹿粪(SF)、动物内脏+鹿粪+秋天落叶(CSF)和玉米秸秆+秋天落叶+动物内脏(JSC)外,均高于其他处理。随着辣椒的生长,单施有机肥处理辣椒根茎明显低于两两混合处理,因此,按照有机肥各自的特性,将不同来源的有机肥两两混合是促进辣椒生长发育较好的措施,而三种有机肥混合对根茎的增粗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辣椒辣素对足底切开大鼠疼痛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32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0.05%辣椒辣素组(C0.05)、0.1%辣椒辣素组(C0.1)、赋形剂组(吐温80),各200微升.切开前一天足底给药,分别测定给药前的基础值,给药后24小时,术后2小时及1、2、3天对热刺激的反应,并记录累积疼痛得分,术后三天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预先给予的辣椒辣素能够减弱热痛觉过敏和降低累积疼痛得分.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与生理盐水比较辣椒辣素影响切口的恢复.结论:辣椒辣素预处理具有预防术后痛的作用.对切口组织学的影响可能与药物抑制疼痛行为有关,而不一定是药物的局部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病毒病是危害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烟草花叶病毒(TMV)是最早被发现的病毒,它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毒病是多种作物的重要病害,给辣椒等茄科作物的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文中综述了辣椒抗TMV防御反应中的相关基因及其研究进展,为明确辣椒抗TMV机理,挖掘抗病基因,选育抗病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