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34篇
  19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王静  蒋磊  王艳  李韶山 《植物学通报》2009,44(4):426-433
以同步化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根尖细胞为材料,研究了UV-B辐射对拟南芥细胞周期G1/S期转变的影响。细胞周期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表明,UV-B辐射延缓了拟南芥根尖细胞G1/S期的转变。基因表达的RT-PCR检测表明,在UV-B辐射下G1/S期转变的标志基因HistoneH4和E2Fa的表达受抑制,而G1/S期转变的抑制因子KRP2基因表达则受诱导上调。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拟南芥根尖细胞内积累大量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以上结果表明,UV-B辐射抑制植物的生长可能受细胞周期和DNA损伤调控。  相似文献   
992.
报道了中国凤仙花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辐射凤仙花(Impatiens dalaiensis Gogoi&Borah)。该种分布于云南省腾冲县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水沟边。本种主要辨别特征为:花轮生,紫色;唇瓣舟状,口部具芒;翼瓣远侧裂片长带状且螺旋扭曲。该种2015年发表时记载模式标本采自印度,而我们将原始文献中记录的模式标本采集点GPS经纬度信息标记于地图上时却发现,地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故对原文记述的模式产地信息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93.
赵烨  华跃进 《生命科学》2014,(11):1136-1142
耐辐射球菌对于电离辐射等DNA损伤剂具有极强的抗性,能够将同一个基因组中同时产生的高达100个以上的DNA双链断裂在数十小时内高效而精准地进行修复,是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单链退火途径作为3个主要的修复途径参与了耐辐射球菌基因组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此外,一系列新发现的重要蛋白质,如Ppr I、Ddr B等对于耐辐射球菌基因组的修复过程同样至关重要。根据本实验室和国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报道,以不同的修复途径为线索,综述该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4.
赖素聪  黄钦元 《激光生物学报》1993,2(4):370-372,369
本文应用514.5nm,496.5nm、488.0nm和476.5nm等四种不同波长的氩离子辐照啤酒酵母菌,激光辐照的功率密度300mw/cm~2、辐照时间12min。辐照后进行细胞培养和啤酒发酵试验,并测定细胞有关生理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上述四种波长的Ar~+激光对啤酒酵母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主产物乙醇的生物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双乙酰还原酶的活力,降低发酵付产物双乙酰的含量。这些变化,有利于缩短啤酒发酵的周期,提高啤酒产量相改善啤酒的风味。  相似文献   
995.
以斜卧青霉(Penieillium decumbens)A10为出发菌株,经450Gy ^60Coγ-射线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株A50,发酵60h后,其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27.28IU/mL和1.98IU/mL,较出发菌株A10分别提高了33.2%和45.59%。对突变株A50的产酶组分进行研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从蛋白质水平上证明突变株A50确实是A10在遗传物质上发生改变的菌株,其CMC酶活最适作用pH值为4.0,最适作用温度为60℃;而滤纸酶活的最适作用pH值为5.2,最适作用温度45℃,二者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设置UV-B滤光减弱、UV-B辐射增强和自然光(对照)3组模拟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UV-B辐射处理下,亚热带典型木本植物杨梅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谱反射率及光谱特征参数,研究UV-B辐射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树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可降低杨梅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而降低辐射则会显著促进叶绿素的增加,并且这种胁迫反应于光谱反射率中.3种不同梯度UV-B辐射作用下,可见光部分光谱反射率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绿光反射峰及红边附近,同时红边所在波长位置“红移”.UV-B辐射对杨梅的胁迫在时间上具有积累性.用反高斯模型参数R0、λ0、λp、Rs、6指示杨梅受UV-B胁迫,以Rs最显著.不同UV-B辐射水平下植物叶片光谱反射率上的差异,可通过较窄波段光谱反射率或特定波长光谱反射率所构建的植被指数加以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997.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n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液的浓度(3、6和9 mmol·L-1)和处理时间(1、2、4和8h)进行比较,并初步筛选出最佳的NaN3诱变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经上述NaN3诱变处理后培养5、10和15 d的试管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腋芽,但腋芽数和苗高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后可确定适宜于甜叶菊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1 mg·L-1NAA的MS培养基(含5.0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6.0).经NaN3诱变处理后,茎段在腋芽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死亡率随NaN3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平均腋芽数和苗高则下降,且多数处理组试管苗矮化;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的最佳NaN3诱变处理方法为将甜叶菊茎段置于9 mmol·L-1 NaN3溶液中浸泡4h.PAGE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诱变试管苗的POD同工酶谱均可分为a、b和c区,但在不同培养时间各处理组POD同工酶的条带数和活性有所变化.在培养5和10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的活性和条带数量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15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活性有差异,但条带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N3进行诱变处理可导致甜叶菊试管苗短期的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998.
增强UV—B辐射对菜豆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模拟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兰州地区臭氧层减薄25 % 时增强的UVB(280 ~320 nm) 辐射对菜豆( Phaseolusvulgaris L.) 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菜豆幼苗期,UVB辐射(UVBBE:16 kJ·m -2·d-1) 促进菜豆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菜豆生长后期,UVB辐射则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促进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上升和总游离氨基酸的积累。SDSPAGE分析表明,UVB辐射使幼苗期菜豆叶片中88 kD、76 kD、42 kD、35 kD、33 kD 多肽的含量上升;而在菜豆生长后期,UVB辐射使大分子量多肽(76 kD 以上) 的含量迅速下降,10~14 kD、29 kD、33 kD、35kD的多肽含量上升。蛋白质代谢的这种变化可能是植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9.
以化学农药氯唑灵诱变天然同宗配合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Cohn)Schrot的5个野生型菌株,从其中4个菌株获得了异宗配合变异株.氯唑灵的有效诱变浓度为10~40μg/ml,以20μg/ml处理4~8周效果最好。所获得的异宗配合变异株在12℃、黑暗条件下保存,2个月内有40%左右的菌株保持异宗配合特性,7个月后仍有少数变异株保持异宗配合特性。异宗配合变异株的交配型在单游动孢子后代中发生分离,出现了A1、A2、A1,A2、A1A2、A05种交配型的菌株。上述各交配型在单游动孢子后代中均持续分离,在其单孢后代中检测到3~5种交配型的个体。上述结果提示疫霉属卵菌性别的产生是由同宗配合演化为异宗配合并可能同时分化产生不同的交配型,从遗传学角度阐明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室条件下疫霉菌交配型互变现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L-丝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张伟国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0061-0064k
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a)菌株A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和选育,选育出一株能够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兼性甲基营养型菌JW-01(Mth~R、Gly~R)。在含甘氨酸30g/L、甲醇1%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3d后L-丝氨酸产量为6.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6%。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