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是取食单一寄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不同部位的钻蛀性害虫。二者成虫羽化后交配之前均需补充营养,且取食臭椿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对其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差异显著。就臭椿沟眶象雌成虫而言,只有取食主干才能够产卵;而对沟眶象雌成虫来说,则只有取食2~3年生枝的无法产卵。本研究使用臭椿的4种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饲喂这两种象甲成虫,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两种象甲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和3种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象甲中后肠的6种酶活性在取食不同寄主部位后发生显著性差异。其中,臭椿沟眶象雌成虫取食主干显著降低其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沟眶象雌成虫取食2~3年生枝能显著提高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同时降低中后肠AMY酶活性。本文明确了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对这两种象甲成虫中后肠消化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象甲初羽化雌成虫补充营养造成生殖系统发育差异的原因,对后续...  相似文献   
52.
The success of gene therapy is largely dependent onthe development of vectors or vehicles that can selectivelyand efficiently deliver a therapeutic gene to cells or targetissues with minimal toxicity. Viruses are efficient transducing vectors. However, the safety concerns regardingthe use of virus vector in human make nonviral deliverysystem an attractive focus. Nonviral vectors are particularly suit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simplicity of use, possibility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lack of s…  相似文献   
53.
Cheng AX  Xia GM  Zhi DY  Chen HM 《Cell research》2004,14(1):86-91
We report the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Agropyron elongatum (Host) Nevishi (the synonym is Thinopyrum ponticum). Asymmetric protoplast fusion was performed between Agropyron elongatum protoplasts irradiated with a low UV dose and protoplasts of wheat taken from nonregenerable suspension cultures. More than 40 green plantlets were obtained from 15 regenerated clones and one of them produced seeds. The phenotypes of the hybrid plants and seeds were intermediate between wheat and Agropyron elongatum. All of the regenerated calli and plants were verified as intergeneric hybrids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isozyme, cytological, 5SrDNA spacer sequences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RFLP analysis of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revealed evidence of random segregation and recombination of mtDNA.  相似文献   
54.
IRM-2近交系小鼠对电离辐射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55.
紫外辐射诱发NIH3T3细胞调亡时DNA断裂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UVB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的NIH3T3细胞DNA,两个样本均未出现凋亡梯形带,而用相同条件处理拽明小鼠胸腺细胞DNA出现的典型的梯形带。再用反转电场琼脂糖凝胶电泳(FIGE)UVB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的NIH3T3细胞DNA,发现DNA先断裂成低于23kb的大分子片段,然后进一步断裂成小分子片段,但始终未出现梯形带,说明DNA并不总是从核小体之间断裂的。  相似文献   
56.
紫外线辐射对柑桔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电频率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紫外线辐照柑桔后,柑桔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参量和电学频率特性等物理参量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紫外辐照,可以降低柑桔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柑桔电学频率特性等保持贮藏初期的特点,延缓柑桔内部结构和所含成分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7.
离子注入不同辐射敏感性微生物自由基与存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辐射敏感性微生物辐射异常微球菌和大肠杆菌为试材,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研究了离子注入后在两种微生物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及其存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应用微波辐射进行载体快速转化及重组体鉴定。经选择辐射转化条件,表明在低渗钙离子(0.05mol/L或0.1mol/L)条件下,150W、45s的辐射可得到理想的转化率。采用微波碎菌抽提质粒方法对重组体进行快速鉴定,不需特殊设备,省时、可靠。用该方法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汉坦病毒76-118株S片段基因进行克隆、转化和重组体鉴定试验,证实其具有简易、快速、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60.
苔藓动物是一类多为海生、滤食性的群体生物。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辐射和灭绝的重要时期,也是苔虫礁形成的最早时期。已知最老的化石苔藓动物发现于中国特马豆克晚期。构成苔藓动物基本分类框架的狭唇纲(包括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和宽唇纲(包括窗孔目和栉口目)也都是在奥陶纪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中,变口目出现于特马豆克期Tr2时间段,在弗洛期和大坪期,多样性较低,但从达瑞威尔期开始,经桑比期至凯迪期,多样性不断增高,并出现辐射。隐口目(特别是"双叶类隐口目苔虫")也经历了与变口目相类似的发展过程,但它首次出现的时间要相对略迟于变口目。这两个目在整个奥陶纪苔藓动物群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泡孔目、管孔目和窗孔目,先后首次出现在弗洛期Fl2时间段、大坪期Dp1和Dp2时间段,但它们在整个奥陶纪期间一直处于低多样性态势。至于栉口目,它首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更迟,在凯迪期Ka4时间段,犹如昙花一现。苔藓动物的演化在接近奥陶纪末时呈两幕式灭绝,一次发生在凯迪期Ka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拉夫塞伊灭绝"),另一次发生在赫南特期Hi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赫南特灭绝")。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苔藓动物属原口动物,而不是以前长期认为的后口动物,或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而且,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形动物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苔藓动物可能起源于一种叫原内肛动物的生物,它们的目一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绘制的谱系图还有待于化石记录的不断补充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介入以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