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87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冬季香蕉果穗用兰色聚乙烯薄膜套袋之后,可提高袋内温度1~5℃,果实低温伤害卑只有1%左右,而未经套袋的达23%~35%,果指长度和径围增加率分别达12%和9%左右,果实产量比对照增加8%~16%。试验结果表明,兰色聚乙烯薄膜套袋是越冬期间香蕉防寒保果和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蕨叶藁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又称黑藁本、岩川芎、岩林等,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药用其根,味辛性温,具散寒、去湿、镇静、止痛等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胃寒痛及肌肉关节痛等症,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初步研究了其根的化学成分。 实验样品采于云南省巍山县(1986)。蕨叶藁本根粗粉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糖浆状棕红色粗提物。此粗提物加适量的水搅拌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脂溶性部分。脂溶性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10个成分,经各项光谱测定,理化数据和文献报道或标  相似文献   
23.
24.
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分类和区系。其中两科,25属,50余种,包括10新种。  相似文献   
25.
秃疮花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果秃疮花 新种 图1,1—4 Dicranostigma platycarpum C.Y.Wu et H.Chuang,sp.nov. Chelidonium dicranostigma Prain in Ann.Bot.Gard.Calcutta IX,2:7,t.9.1901,nom.illegit.,non Chelidonium dicranostigma Prain in Bull.Herb.Boiss.Ⅲ:585.1895;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Fedde in Engl.Pfl.-reich.211.1909,p.p.quoad.specim.Austro-Tibet.  相似文献   
26.
十字花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28.
29.
黄淑美   《广西植物》1985,(2):88-90
<正> 三肋果莎属(新拟) Tricostularia Nees in Lehm. Pugillus 8: 50. 1844; in Lehm. P1. Preiss. 2:83. 1846—1847; Benth. F1. Austr. 7: 382. 1878; Benth. & Hook. Gen.P1. 3: 1064. 1883; Pax in Engl. et Prantl. Pflanzenr. Fam. 2 ed. 2: 115.1887; Kukenth. in Fedde, Repert. 53: 212. 1944.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胎肝细胞输注或全胚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理作了一些实验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胎肝细胞在培养或解体过程中释放某些刺激红系造血的因子,有利于已经损伤的造血功能的恢复。 2.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骨髓红系细胞的分裂指数明显升高,骨髓中粒/红比值趋于降低,反映了骨髓中红系细胞增生活跃的状态。 3.对正常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趋于平行增高,其增高程度和持续时间随注射次数的增加而加强。 小鼠注射无细胞胎肝制剂或全胚注射液后,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的增加,反映了巨噬细胞激活,这种作用除了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外,还可能通过巨噬细胞的活化,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机体红系细胞的增殖,因而,对巨噬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它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