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胫骨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16例,采用一期彻底去除病变坏死组织和病变的胫骨断端,切取同侧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对侧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6例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病例感染均得到了控制,移植的皮瓣顺利成活,胫骨截骨延长区成骨良好,断端骨愈合,其中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5.5cm。外同定延长支架在停止骨延长8-20个月后拆除,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l例,肠球菌感染l例。结论:伤口彻底清创,胫骨断端坏死骨切除后一期行皮瓣移植,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是一种治疗感染性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1月间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FURS组),另外的100例患者采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UMP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以及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出现严重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在清石率方面,两组均有较高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8% vs 97%,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 vs 8%,P>0.05);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水平FURS组少于UMP组(6.82±2.27 vs 16.75±4.92,P<0.01);FURS组较UMP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53±2.24 vs 15.46±2.61,P<0.01)以及住院天数(3.46±1.69 vs 6.15±1.27,P<0.01)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都可以成为直径<2 cm肾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更为安全,疗效确切,更加具有微创优势,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3.
《生物磁学》2011,(18):I0001-I0002
2011年6月的国际学术期刊《干细胞》(Stem Cell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王立平和蔡林涛研究组的研究论文,他们在锶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掺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机制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本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同时被国外Mason RS研究组证实(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1年5月12日)。  相似文献   
94.
动态     
我国研制可跨个体应用"通用型"干细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研发出低免疫源性种子细胞,并将这种细胞种植到组织工程骨仿生材料上,成功修复了约2.5厘米的大块骨缺损,而临床表明超过1厘米的骨缺损无法靠自身修  相似文献   
95.
长骨缺损修复用生物医学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天然骨的组织和结构特点,论述了长骨缺损对修复材料的要求,提出了通过材料复合,仿生设计和快速成型制备功能梯度长骨修复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对柱层析对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倍半萜类似物;根据其化学性质,结合波谱技术(MS,NMR等),它们分别鉴定为:(+)-alismol(1),alismoxide(2),entspathulenol(3),(+)-10α,4β-aromadendranediol(4),4α,10α-aromadendranediol(5)及aromadendrane-10α, 4β-dilo(6)。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属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7.
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 选择晴朗天气对金川矿区自然生长的软紫草(Arnebia szechenyi)、蒺藜(Tribulus terrester )、木本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及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 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以揭示三种植物对矿区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显示: 软紫草和木本猪毛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软紫草产生“午休”的主要原因为非气孔限制因素, 而木本猪毛菜的主导因素为气孔限制因素。其中软紫草和木本猪毛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大峰值均出现在11:00和17:00左右。蒺藜“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 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因素, 最大峰值出现在9:00左右。总之, 三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时空差异, 在强光、高温、低湿荒漠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 对矿区生境的适应能力大小依次为蒺藜、木本猪毛菜、软紫草。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骨碎补结合组织工程软骨治疗对实验兔软骨缺陷模型软骨再生的疗效。方法:将h IGF-1基因转染MSCs,并与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构建组织工程软骨。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A、C组进行自体软骨移植,B、D组进行改建的细胞-ADM移植。C、D组用40%骨碎补汤喂养4周,150 m L/d。第12周处死实验动物,分离缺损关节软骨部位,蜡块包埋染色,通过总体形态评价软骨再生组织。采用组织学评分评估再生软骨质量。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评价缺损部位产生软骨糖胺聚糖的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C组和D组的新生软骨覆盖度、新骨髓的颜色、缺损边缘和表面粗糙度均显著提高(P0.05);再生软骨的组织学评分软骨表面评分显著改善(P0.05)。C组与D组具有比其他组更好的基质、细胞分布和表面指数。并且有较厚的透明样软骨组织,具有正常的糖胺聚糖产生。表明该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再生透明样软骨且没有不良事件来减少软骨缺陷。结论:工程软骨结合骨碎补治疗可显著改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质量,为临床治疗软骨病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云南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IR36×八宝米F2单株直链淀粉含量与农艺、米粒外观性状相关性及其遗传分析表明,18个性状有9个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尤其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长(0.353**)、株高(-0.242**)、结实率(0.235**)、第一节间长(0.195**)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直链淀粉含量9%~15%是籼型软米杂种后代的重要指标;八宝米的垩白长和第一节间长均表现部分显性主效基因,籼型八宝米低直链淀粉基因和IR36的矮秆基因均为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表明八宝米的优质基因易于转育或表达,可广泛用于水稻优质米育种;用SSR标记将软米基因有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定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RMl90连锁,其遗传距离为18.8cM.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探讨 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及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2020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胫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 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统计。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统计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情况,据此将患者分为愈合组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2.11± 2.98)d、开始负重时间为(45.39± 7.78)d、完全负重时间(76.41± 11.23)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89%(8/90)。经随访观察,共有 29例患者出现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为 32.22%(29/90)。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组患者的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及有吸烟史的人数占比高于愈合组患者(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有吸烟史是患者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较好,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较好,但患者易出现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象,可能与伤口感染、合并软组织损伤、合并腓骨骨折、术后过早活动、吸烟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