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篇
  2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临界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是骨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常通过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改变细胞外囊泡的内部活性分子表达谱,从而增强细胞外囊泡的成骨活性,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然而,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EVs)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MSC-EVs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相关研究,阐述了MSC-EVs通过其内部活性物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机制,为科学合理应用MSC-EVs进行骨缺损的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软土和黄土等不良路基对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3.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小儿局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填充修复小儿局部骨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CPC修复小儿骨缺损1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8岁,骨缺损部位:肱骨9例,胫骨6例,胫骨3例,病因,单纯性骨囊肿8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骨缺损大小,最大7cm,最小2cm,平均5cm,CPC填充方式:单纯粉末7例,粉末+松质骨粒6例,粉末+条形骨块5例。CPC初步固化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30分钟,平均20分钟,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全组18例应用CPC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手术前后血PH值钙磷代谢无异常改变。X线片显示: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无脱落,术后3个月出现降解,新生骨形成。结论:CPC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形,生物相容性好,能在体内降解,可以替代自体骨材料在小儿局部骨缺损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辛氏短指软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中国海海域采集的辛氏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impsoni Tix.-Dur.)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经NMR,IR,MS等光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十六酸十八(醇),十六酸-α-鲨肝(醇)酯,正十六酸,柳珊瑚醇,鲨肝醇。柳珊瑚醇具有强细胞毒性,鲨肝醇有增高白血球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贵州凯里生物群中软舌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贵州台江县革东镇八郎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中的软舌螺化石,计有1种,3相似种和1个未定种。即:Ambrolinevitus cf.ventricosus,Glossolites?sp..Haplophrentis?cf.carinatus,Linevitus opimus,Hyolithes?cf.cariniferus.凯里生物群中软舌螺特点是:1)壳体通常较大,呈宽锥形;2)背、腹壳区分明显,常具中槽或中脊;3)特别是以软舌螺目中的软舌螺科和线带螺科的软舌螺保存数量最多。完全与欧洲、北美相当层位中出现的软舌螺组合面貌相似;并与澄江动物群中的软舌螺在演化特征上是可衔接的。凯里生物群中的软舌螺除具有世界性属种外。还具地区特有的属种。这对研究软舌螺的地理分布、演化进程以及与凯里生物群组合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东北地区地卷属地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根据前人的文献资料,对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50年以来在东北地区所采集的1200余号地卷属地衣植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共报道23个种,其中8个种为东北地区新分布。本文包括属的特征、分种检索表、种的文献考证、生境、产地以及国内外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07.
口腔卫生的重点在于控制菌斑、消除软垢和食物残渣,增强生理刺激,以使口腔和牙颌系统有一个清洁健康的良好环境。保证口腔清洁的方法主要有漱口、刷牙、清洁牙间隙和牙龈按摩等。漱口漱口能清除食物碎片、部分软垢及口内易被含漱力冲落的污物,所以漱口应着重在饭后进行。  相似文献   
108.
研究表明,脂质不但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小泡运输、细胞骨架重组等多种细胞过程,而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脂质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分析手段的滞后限制了人们对脂质的深入认识.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MS/MS)技术作为一种直接进样的高通量分析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多数脂质的不同分子种进行定量分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了解植物因环境变化和生长发育引起的组织内脂质分子种的微量变化.近年来,该技术在植物上的成功应用,推动植物脂质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出脂质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反应、防御反应中的多种功能,促进了植物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鉴定.而且,该技术与其他脂质分析技术结合,促使人们在脂质的分布、运输、转化和新脂质种类的鉴定方面有新的进展.概要介绍了ESI-MS/MS技术的特点,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脂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胫骨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16例,采用一期彻底去除病变坏死组织和病变的胫骨断端,切取同侧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对侧小腿内侧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16例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病例感染均得到了控制,移植的皮瓣顺利成活,胫骨截骨延长区成骨良好,断端骨愈合,其中2例出现针道感染,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5.5cm。外同定延长支架在停止骨延长8-20个月后拆除,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良好。术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大肠杆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l例,肠球菌感染l例。结论:伤口彻底清创,胫骨断端坏死骨切除后一期行皮瓣移植,二期行骨牵张延长术是一种治疗感染性胫骨复合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探讨生物活性接骨板研制的动物实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生物活性接骨板修复骨折和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为研制不同强度的生物活性接骨板、观察骨折和骨缺损修复的机制提供实验对象。方法通过观察2.0cm兔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2.0cm兔胫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以及2.0cm兔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比较三种不同动物实验模型在兔节段性骨折和缺损实验修复中的大体标本及其术后4周的X线图片,了解三种动物实验模型在生物活性接骨板研制中的优缺点。结果2.0cm兔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组及2.0cm兔胫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组术后均出现固定石膏脱落,生物活性接骨板断裂,骨折和缺损部位移位等现象;而2.0cm兔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组术后4周X片发现生物活性接骨板的固定和复位良好,并且有骨痂形成。结论2.0cm兔桡骨骨折和去骨膜缺损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人体骨折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可能是研制生物活性接骨板的最佳动物实验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