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物质经皮转运的唯象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质经皮渗透是一个非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驱使物质经皮转运的动力产生了物质经皮转运的通量,文章试图用唯象理论来阐述这种关系。假设扩散池系统恒温、无化学反应:溶液为非粘性流体,双组份、局域平衡。根据Gibbs方程,建立了扩散池系统的耗散函数,导出了其质量流与质量力、体积流与体积力:实验分对照组(被动扩散)和实验组(电脉冲扩散),分别做3次并以替硝唑为模式药物。实验结果表明:(1)扩散池系统中不但存在物质的经皮渗透,而且存在溶液的体积缺失现象;(2)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唯象系数具有时变性,并且推断当时间延迟时,质量力对质量流和体积力对体积流的影响减弱;(3)溶液对流在皮肤表面产生的速度梯度可能产生体积流。结论是扩散池药物经皮渗透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  相似文献   
72.
磷酸丙糖转运器(triosephosphate/phosphatetranslocator,TPT)是源、库间光合产物分配的第一调控部位,研究TPT的特性及其对同化物分配的调节,对于提高光合作用同化物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首先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从小麦(TriticumaestivumL.)叶片中分离制备了完整性达91%以上、具有较高纯度的完整叶绿体。利用TPT不可逆抑制剂[H3]2-DIDS标记和SDS-PAGE,以及小麦TPT抗体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证明TPT蛋白仅存在于叶绿体被膜中,约占被膜总蛋白的15%,其分子量为35kD,而在液泡膜和线粒体膜上不存在。采用硅油离心法研究TPT对磷酸二羟丙酮(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DHA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G6P)与Pi的反向运输动力学的结果表明,DHAP/Pi的最大运输活性最高,PEP/Pi次之,G6P/Pi最低。TPT与这些运输底物的Km值由小至大,分别为DHAP、Pi、PEP和G6P,证明TPT的最适运输底物为DHAP。用DIDS处理时,TPT对DHAP运输活性的抑制达95%。TPT运输活性受到抑制时,可导致叶绿体内大量积累淀粉。TPT在调控小麦叶绿体同化产物的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保证卡尔文循环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过TPT外运到胞质中参与蔗糖合成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磷酸丙糖(triosep  相似文献   
73.
水稻基腐病细菌毒素的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本论文对该病菌的毒素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化学诱变方法,筛选基腐细菌去质粒的突变体Ech7-mu1;应用RAPD技术,筛选产毒素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毒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菌Ech7和去质粒菌株Ech7-mu1都能产生毒素.从2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引物K10,该引物能从不产生毒素的突变株Ech7-4中扩增出大小为2139bp的DNA特异片段,但不能扩增野生菌Ech7,将该片段克隆,测序分析,设计特异引物,在突变体Ech7-4中获得了与毒素产生相关的SCAR分子标记(标记符合率为100%).该基因片段有5个ORFs,其中2个ORFs分别编码NADH-黄素还原酶和N-乙酰转移酶,另外2个不完整的ORFs编码的蛋白分别与Pseudomonas aerginosa(ZP00136947)和Yersinia Pestis(ZP01177873)的抗菌素代谢转运蛋白通透酶(DMT)具有66%和46%的同源率.[结论]水稻基腐细菌毒素的生物合成是由染色体基因编码,与质粒无关.不产生毒素的突变菌株基因突变的位点位于SCAR标记DNA的3'末端.  相似文献   
74.
HKT1和HAK1等转运子介导钾离子的高亲和吸收以及K+/Na+共运转,从而可能增强Na+替代K+的能力;KAT1和KST1等离子通道介导钾离子的累积和转运,从而调节气孔细胞的渗透压,控制气孔运动。阐述了植物生物膜上离子转运机制和钾营养高效机理的某种可能的关系。这些转运子和通道的高效表达可能与植物钾营养高效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能否引致植物发病,取决于病毒侵入植物后能否运转到植物的其它部分.一般认为病毒是通过由生物介体或机械磨擦造成的机械损伤而侵入植物细胞的.从初始侵染的细胞开始,大多数病毒在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转方式:在薄壁细胞间进行的缓慢的短距离运转;在输导组织间进行的快速的长距离运转.80年代中期认识到病毒的体内运转需要其基因产物(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m,MP)的参与,证实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30kD蛋白即为TMV的MP[1,2].之后有关病毒MP及对病毒如何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转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综述文章有Hull R、Atabekov等、Lucas等和Carrington等[3-6]的.本文主要综述近五年来的研究进展,但为了其完整性,也包含了一些上述综述的主要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76.
真核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小G蛋白Ran(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具有与其所属的Ras家族其它成员不同的生化特点,其活性主要受到Ran的鸟苷酸交换因子(RanGEF)RCC1(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1),GTP酶激活蛋白(GTPase-activating protein,GAP)以及Ran结合蛋白(Ran binding protein,RanBP)的调节,Ran主要参与了物质的核浆转运,此外在RNA出核,RNA合成,加工及细胞周期调控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且是LPS活化基因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
Na+H+逆向转运蛋白对植物耐盐起着重要作用 ,它利用质膜H+ATPase或液泡膜H+ATPase及Ppiase泵H+产生的驱动力把Na+排出细胞或在液泡中区隔化以消除Na+的毒害。主要讨论植物中Na+H+逆向转运蛋白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8.
Na^+/H^+逆向转运蛋白及其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概述了Na^ /H^ 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组成、生化性质、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介绍了此种蛋白对胁迫的响应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并对有关Na^ /H^ 逆向转运蛋白的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可行性及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刺槐中与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有较高同源性的基因Rpfan37的功能,为探究相关基因参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过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前期研究,建立豆科植物刺槐与共生根瘤菌互作的抑制差减杂交反交文库,筛选疑似与共生结瘤相关的基因。利用PCR技术快速克隆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基因在不同接菌时间及不同植物组织的表达。构建RNA干扰(RNAi)重组载体,转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根部,接种根瘤菌后验证该基因在刺槐共生结瘤过程的功能。结果: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接菌与未接菌的刺槐根中,处理后第15天,Rpfan37表达均显著上调,但接菌与未接菌处理对该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在成熟的根瘤中,该基因仅为低水平表达。RNAi转化植株的鲜重、株高、根长及结瘤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RNAi植株根毛发育异常;与对照相比,RNAi转化植株形成的根毛卷曲、根毛侵染线及根瘤原基数目均显著降低。根瘤石蜡切片结果显示RNAi植株根瘤中的侵染细胞与对照相比明显减少,分析豆血红蛋白表达发现,RNAi植株中根瘤发育成熟过程明显受阻。结论:在豆科植物刺槐中发现的相关基因Rpfan37能够参与刺槐共生结瘤过程,为研究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在共生结瘤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载脂蛋白A-Ⅰ通过PKA信号途径影响ABCA1的表达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载脂蛋白A-Ⅰ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了解载脂蛋白A-Ⅰ和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经各种因素处理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的脂滴,运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分别检测ABCA1 mRNA与ABCA1蛋白质的水平.实验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Ⅰ和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FRK)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减少,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增加.载脂蛋白A-Ⅰ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增加.FRK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SQ-22536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结果提示,载脂蛋白A-Ⅰ可提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聚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A信号途经使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