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11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铵载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分子量约为48 kDa的主动转运NH+4的载体。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铵载体的研究历史和铵载体与泌铵的相互关系后,阐述了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铵载体基因的克隆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铵载体存在的普遍性和它在氮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和胆固醇逆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对小鼠的B类I型清道夫受体(SRBI)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高亲和力的高密度脂蛋白受体,主要在肝脏和类固醇源性组织中表达。该受体能介导胆固醇酯的选择性吸收,在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代谢和胆固醇的“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明SRBI的表达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SRBI对人有相似的作用,它将成为一个好的作用靶点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相似文献   
163.
丛枝菌根是由一类土壤中古老的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利互惠共生体。通过共生作用丛枝菌根真菌帮助宿主植物提高水和矿质营养(特别是磷)的吸收效率。作为回报,大约20%的光合作用产物被转移到丛枝菌根真菌中,供其完成自身的生活史。丛枝菌根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之间进行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识别、交换以及信号转导作用,这一过程由一系列植物和菌根真菌的基因控制。首先,植物会分泌一种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来诱导菌根真菌加速分支,而菌根真菌也会分泌脂质几丁寡糖促进植物与其形成菌根。加速分支的菌根真菌接触到植物根部以后,会附着在植物根的表皮并形成附着胞,通过附着胞穿透植物根的表皮,最后进入维管组织附近的皮层细胞并在其中不断进行二叉分支,形成特有的丛枝结构。通过对模式植物共生现象的研究,已经发现很多植物基因参与到共生形成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包括早期植物反应的基因、菌根与根瘤共生共同需要的转导因子以及菌根特异的信号分子等。本文对菌根的形成过程及信号转导途径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人们深入研究菌根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植物中的核质转运相关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各个生命过程的有序进行需要生物大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选择、有控制地转运.而细胞核膜的存在为大分子的自由穿梭设置了屏障,因此生物大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转运要依赖于一些受体蛋白.输入蛋白β(importinβ)是首先从人类细胞中发现的生物大分子向细胞核输入的受体,其后相继鉴定出多个与输入蛋白β具有同源性的细胞核转运受体,命名为类输入蛋白β.这些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过程在生物有机体之间高度保守,在动物及酵母中调控核质穿梭以及各个信号过程的组分与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清楚,但在植物中相对匮乏.本文在介绍细胞核转运受体共有结构特点和转运机制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植物细胞核转运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受体在植物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5.
为了解水稻Na+/H+逆向转运蛋白(OsNHX1)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RT-PCR方法克隆OsNHX1基因上游2 000bp的启动子序列,并通过基因枪轰击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检测不同非生物胁迫下启动子的活性和表达模式;同时,分别克隆全长和C末端缺失的OsNHX1基因,通过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研究OsNHX1基因及其C末端的功能。结果显示:OsNHX1启动子受逆境胁迫诱导,在盐、干旱、脱落酸胁迫处理下GUS表达活性明显升高;过表达OsNHX1的转基因拟南芥中,种子萌发率、根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测定结果均显示其胁迫耐受性得到改善,但过表达OsNHX1C末端缺失基因对转基因植株的胁迫耐受性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Na+/H+逆向转运蛋白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且其C末端区域对该转运蛋白活性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6.
杨梅、沙棘和赤杨三种放线菌结瘤植物根瘤、根部有机氮化物的组分中,都含有占总有机氮化物50%以上的尿囊酸,说明在它们的根瘤中合成了大量的酰脲;同时,三种植物结瘤植株的茎木质部提取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尿囊酸,表明根瘤将其合成的酰脲向植物地上部位运送。三种植物的根瘤还将其合成的特定的氨基酸及酰胺向地上部位转运,其中杨梅根瘤将固定的氮素以Asn和Gln的形式输出,而根部则以Arg的形式向上转运;沙棘根瘤以Ash,Gln及Ser,赤杨根瘤以Cit的形式合成并转运固定的氮素;后两种植物的无根瘤植株,以NH_4~+为氮源时,在转运的氨基酸组分中Arg的比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7.
为了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应用,运用基因突变、蛋白质融合表达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分子质量较小的GDNF(ΔN39)活性片段. 将HIV-1 Tat 蛋白转导区 (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 的9个碱性氨基酸49RKKRRQRRR57模拟物9个精氨酸(R9)与GDNF(ΔN39)活性片段融合表达,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GDNF(ΔN39)-R9融合蛋白. 将GDNF、GDNF(ΔN39)、GDNF(ΔN39)-R9分别加入原代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转染GDNF受体GFRα1和Ret的PC12细胞中,观察它们的神经营养活性和毒性. 运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o 3,观察GDNF(ΔN39)-R9蛋白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膜的功能;运用脑血管内皮细胞和Matrigel铺板模拟血脑屏障,Transwell法检测Tat-GDNF(ΔN39)蛋白穿越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胶质膜的能力. 结果显示:GDNF(ΔN39)-R9蛋白具有类似GDNF的神经营养活性,促进原代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稳定表达GFRα1和Ret受体的PC12-GFRα1-Ret细胞株的存活,没有显示毒性,并且能很好地穿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层和模拟的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68.
提出神经元胞浆转运的两相流模型,对胞浆快转运和慢转运进行统一的流体力学描述,给出微粒转运与胞浆流动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9.
张鹏  王龙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9,59(8):1429-1436
无机磷酸盐(Pi)在菌体遗传、能量代谢及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细菌中,主要由磷酸盐特殊转运系统(Pst)和磷酸盐转运系统(Pit)来完成对Pi的吸收和利用。其中,Pst是在低磷胁迫下转运Pi的关键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st系统除在调控Pi的代谢和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介导细菌耐药、产毒和侵袭等。Pst系统是ABC转运蛋白家族的一种,一般由PstS、PstC、PstA、PstB和PhoU5个蛋白组成。其中,PstS和PstB蛋白是该系统中的关键蛋白。本文重点对PstS和PstB调控Pi转运和介导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该系统与细菌耐药的关系,以及研发以PstS和PstB为靶点的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张耿  王赞  关宁  王学敏  李源  高洪文 《遗传》2007,29(10):1263-1270
根据小麦液泡膜Na /H 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含有54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9.8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8.0.TiNHX1含有38个碱性氨基酸,36个酸性氨基酸,256个疏水氨基酸及129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44%的a-螺旋、21%的p-折叠、4%的p-转角和29%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TiNHX1含有12个连续的疏水片断,其中10个可能构成穿膜螺旋.序列分析显示,TiNHX1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e)、水稻(Oryza sativa)、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植物的液泡膜Na /H 逆向转运蛋白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6%、85%、68%、67%.序列比对结果以及进化树分析均表明TiNHX1应为定位于中间偃麦草液胞膜上的Na /H 逆向转运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