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7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乙酰肝素酶是切割哺乳动物细胞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的内源性糖苷酶,是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本就乙酰肝素酶的分子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活性调控机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底物特异性和抑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2.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 RI)是一种细胞质中分子质量为50 ku的酸性糖蛋白.RI能抑制核糖核酸酶A(RNase A)的活性, RNase A与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n,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序列.Ang是RNase A超家族的一员,RI通过与RNase A和Ang的紧密结合而抑制其活性.血管生成及新血管的形成, 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必要条件.所以抗血管生成将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实验显示RI能有效地抑制肿瘤诱导血管的生成.RI由含有许多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多肽组成.含有这样重复序列的100多种蛋白质显示了广泛的功能,包括细胞周期调节,DNA修复,对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抑制酶活性等.RI被认为是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及肿瘤发生中新血管形成的一种调节因子.RI定位于染色体的11p15.5,与ras基因邻近,在肿瘤病人中经常存在染色体11p15.5部位的变异和异常.RI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 因此,RI 可能还具有尚未知的生物学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RI的潜在功能以及探讨RI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 将人的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的cDNA通过逆转录包装细胞PA317,并转染到B16小鼠黑色瘤细胞中, 用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B16细胞作为对照.通过PCR, RT-PCR, 蛋白质免疫印迹, 免疫荧光分析鉴定,获得稳定表达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细胞株.结果显示, 转染的RI基因在体外能显著地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增加了细胞的粘附以及改善细胞的恶性形态,B16,B16 pLNCX,B16 pLNCX-RI 3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4.98±0.16) h, (25.62±0.28) h, (32.64±1.11) h.与对照组相比,转RI的细胞粘附率增加17.8%和19.5%而迁移降低了61.4%和60%.转RI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较平展,核仁和分裂相较少,胞质嗜碱性减弱,提示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和恶性表型的改善. 将3种B16细胞静脉注射到C57BL/6小鼠中, 结果表明, 转染RI基因的实验组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的转移, 与两个对照组相比,荷瘤小鼠有更长的存活时间, 少得多的转移节结, 更低的肿瘤血管密度和肺重量.结果显示,RI的表达可能与黑色瘤的转移有关, 提示RI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可能由于其与抑制血管作用,增加细胞粘附,降低细胞迁移及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3.
通过林间接种式放菌及其后一周年的野外调查,从林间采集到30种寄主昆虫及从土壤、落叶和气流中分离到119株球孢白僵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属于32个不同酯酶型,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释放菌株所属的酯酶型02包括从11种昆虫上分离出的18个菌株,表明林间释放的菌株已成功地在不同寄主昆虫种群中宿存下来,并以常发的地方病状态存在于松毛虫及松灰象甲等12种昆虫种群之中;当林间目标寄主缺乏时,其它寄主可将食物链维系下去.其它酯酶型分别包括1~23个菌株.一周年内的寄主转移动态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间可转移寄生.每个酯酶型中的菌株对松毛虫的毒力相差很大,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中的延续和扩散流行不是1条路线,每个酯酶型至少代表食物网上的1条支链.有些环节的寄主连接了不同的酯酶型,使松林中食物网变得十分复杂,另外。从土壤、枯枝落叶层、林冠层和空气中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分属于不同的酯酶型,表明松林中还存在着复杂的腐生食物链,有利于松毛虫及其它害虫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84.
摘要 目的:基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最优临床指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s Model),预测卵巢癌患者结直肠转移情况,以期在降低诊断成本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进行结直肠转移风险预估,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1例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等临床常用血液指标进行分析,其中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收集的附属肿瘤医院病例资料做建模组(534例), 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所收集的附属一院及附属二院病例资料做外部验证组(267例)。利用Medcalc V15.2.0.0软件计算建模组534例卵巢癌患者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肿瘤标记物、凝血象等临床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筛选出结直肠转移相关指标;Graphpad Prism V6.0软件计算结直肠转移相关指标共线性,进一步获得结直肠转移相关优势指标来构建ANN模型,并用最优ANN模型对267例外部验证组卵巢癌患者结直肠转移进行预测,验证其能效。结果:血液学指标AUC结果显示CA-125和血清前蛋白(Prealbumin, PA)AUC值分别为0.68、0.67(P均<0.0001),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势参数,纳入CA125、PA建立ANN I模型AUC值为0.716(P<0.0001),其对卵巢癌结直肠转移预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9.81%、62.50%。在ANNI模型基础上进而结合术中卵巢癌发生偏侧性(单侧卵巢受累或双侧卵巢受累)、有无腹水情况所建立ANN II模型AUC值为0.745(P<0.0001),其对卵巢癌结直肠转移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5.38%、78.24%。结论:1).卵巢癌伴结直肠转移患者其血清CA-125升高更明显,PA降低更明显。伴有腹水及双侧卵巢受累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更易出现结直肠转移。2).根据卵巢癌患者治疗前CA-125、PA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I及在ANNI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卵巢癌偏侧性及腹水情况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II,其二者对上皮性卵巢癌结直肠转移有一定预测能效,且预测性能较单独的CA-125及PA更为理想,为上皮性卵巢癌结直肠转移临床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5.
对生长在不同磷营养水平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var.Zhongyou 9507)叶片中光合膜脂含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生长在不同磷营养水平条件下9 d龄和16 d龄小麦叶片中光合膜脂含量的分析,发现在磷缺失培养条件下,小麦光合膜脂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与小麦叶龄密切相关。在16 d龄小麦植株中,第一片叶为老叶,第二片叶为较老叶,而第三片叶为新叶,PG和MGDG在叶片中的相对含量从新叶到老叶逐渐下降,而DGDG和SQDG含量逐渐上升;在磷缺失条件下,16 d龄小麦第一叶片中PG的含量(2.5%)远远低于其在9 d龄第一叶片中的含量(5.5%)。以上结果说明,磷缺失引起小麦叶片中脂含量的变化不仅与脂合成有关,而且与PG的降解有关;新生叶片中PG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磷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PG的合成;而PG的降解则是老叶中PG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6.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转移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耐药基因转移的新机制与基因盒-整合子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就该系统的发展历史、整合子的结构与分类、基因盒的种类与表达、基因盒.整合子的检测方法及其多重耐药性传递的相关性作一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7.
肿瘤转移是细胞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有许多基因和因子都参与这一过程。对S100A4基因的研究发现,它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建等多种生命过程,调控细胞的生长和运动。在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内,它的表达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并与癌症的发生具有某些相关性,可能对人类癌症的发生具有预后作用。现就S100A4基因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癌症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植物非特异脂转移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抗菌蛋白nsL TPs的研究进展:植物抗菌蛋白nsL TPs是一类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蛋白质:它们的抗菌能力强,有较好的耐热性,抗菌机理独特,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9.
肿瘤相关基因syntenin在乳腺癌的转移和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yntenin基因编码蛋白的C端有2个串联的PDZ(PDZ1和PDZ2)结构域,它们与该蛋白的功能密切相关。PDZ结构域存在于多种蛋白质中。用PCR方法扩增了syntenin全长、N端(ΔPDZ)、串联重复的PDZ(2PDZ)、PDZ1和PDZ2结构域编码序列,并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GEX-2T载体中的GST序列编码融合,构建成重组质粒pGST-syntenin、pGST-ΔPDZ、pGST-2PDZ、pGST-PDZ1和pGST-PDZ2。将这些重组质粒分别转化E.coli DH50α后,分别表达了相应的GST融合蛋白。Westem blot检测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能与GST抗体反应。表达的GST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为PDZ结构域及其相关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0.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转糖基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B1.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B1菌株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培养基主要组份为:乳糖1%,酵母粉1%,蛋白胨0.5%;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6 h.在该培养条件下产酶量为9.7U/mL.利用薄层层析技术研究了pH、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该菌株全细胞以乳糖为底物生成低聚半乳糖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pH7.5缓冲液配制的30%乳糖溶液;50℃反应12h.最优化反应的转糖基产物经HPLC、TLC和MS分析,确定低聚半乳糖产量为40.7%,组分为转移二糖、三糖和四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