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硫酸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SULT)lA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5)基因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外周血DNA后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ASA)检测青岛市200例正常对照者和160例乳腺癌患者的SULTIA1、ICAM5基因多态性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SULTlA1 Arg/Arg、Arg/His、His/His三种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3);病例组、对照组Hi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5%和9.2%(P=0.039),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转移方面SULTIA1基因三种基因型在阴、阳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2)ICAM5基因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245,P=0.294);从临床病例分型方面进一步分析,基因型GG与携带变异基因A的GA及AA基因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SULTlA1 His等位基因与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2.
乳腺癌癌基因1(breast cancer gene 1,BRCA1)是最早发现的乳腺癌抑癌基因,它通过参与DNA损伤修复应答而保证了基因组完整性和正常的细胞分裂,它的突变可导致乳腺癌等相关肿瘤发生率显著升高。最新研究发现,受体相关蛋白80(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80,RAP80)作为BRCA1发挥作用时的一个伴侣蛋白,通过泛素化而与BRCA1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RAP80的发现及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乳腺癌发生机制有了新的理解,从而为乳腺癌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耐药蛋白BCRP(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测定不同细胞亚群的BCRP表达情况。结果 与乳腺癌非干细胞相比,乳腺癌干细胞的BCRP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并且化疗后干细胞比例增加(P〈0.01)。结论 乳腺癌干细胞可以通过高表达BCRP具有更强的化疗耐药性,是乳腺癌化疗失败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采用MTT法,研究南方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中的1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10(10-9~10-5mol/L)处理MCF-7细胞48和72 h后,仅化合物4在10-7、10-6和10-5mol/L浓度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8%、46.4%、51.8%和43.6%、61.2%、63.2%,与紫杉醇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相近,且在24~72 h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化合物2仅在10-5mol/L具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率为44.4%和49.6%。因此,1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单体化合物中,仅baccatin III类化合物2、4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作用最强,活性与紫杉醇相近。  相似文献   
75.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制备方法及研究目的的不同,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转基因性及乳腺癌骨转移等动物模型,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76.
Pescadillo抗体的制备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Pescadillo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将该分子与GST融合表达, 融合蛋白经纯化、洗脱、免疫小鼠后获得其多克隆抗体, 运用抗体检测了Pescadillo分子的表达, 发现该分子的表达受雌激素的诱导; 该分子主要分布于乳腺、卵巢、小肠等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 此外, 在人肾癌、肝癌、卵巢癌、结肠癌以及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均发现Pescadillo的表达; 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escadillo的表达水平发现, 它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以上结果表明, Pescadillo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77.
乳酸菌中的许多种类都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发酵菌种,但其耐药性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就乳酸菌的耐药机制、敏感性检测方法及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现状和耐药转移性进行分析,为同行研究者能准确找出问题切入点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海南汉族人群MIC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和PCRSBT方法对样本MIC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中有检测出10种MICA等位基因,其中MICA*002/019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偏低(OR=0.32,Pc0.05)。结论:MICA*002/019基因型可能与乳腺癌的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79.
DLC1是1998年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研究时首次分离和报道的,它不仅在肝癌中表达缺失,而且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也表达低下或缺失,是近年来研究较热门的肿瘤抑制基因。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极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DLC1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 Ⅰ)对乳腺癌MCF-7细胞粘 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pEGFP-N1-ST3Gal I真核表达载体.采用GenEscortTM Ⅱ包裹后转染MCF-7细胞. MCF-7细胞为3组:未转染组 (M)、转染空质粒组 (P) 和转染ST3Gal I组 (ST3); 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EGFP ST3Gal I的表达.采用 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后MCF-7细胞ST3Gal Ⅰ基因mRNA水平和 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ST3Gal Ⅰ下游产物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含量;采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基质胶Matrigel粘附、迁移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荧光显微镜下P组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 布,而ST3组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RT-PCR与Western印迹也证实了外源 ST3Gal 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下游产物细胞表面 α2,3-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P组相比,ST3组表现为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利用转染技术可明显提高外源ST3Gal Ⅰ在MCF -7细胞表达,明显增加MCF-7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形成肿瘤入侵表型,将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