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27篇
  26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不同培养基对木槿叶再生株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木槿(Hibiscus syriacus) 材料类别:辽宁大学花房栽培的木槿幼叶。培养条件:材料经消毒后,剪成0.8~1cm~2大小,以每三角瓶3块的数量,分别接于1/2MS、N_6和B_5培养基上,附加植物激素为6-BA3mg/L,(单位下同),IAA0.1,GA0.5。培养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52.
王瑗  郁万文  周凯  汪贵斌  曹福亮 《广西植物》2019,39(9):1147-1158
该研究以自然分布的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23个不同地理来源(种源)的野生苦豆子种子及其播种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同质园内的当年生植株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种子长、宽、千粒重以及植株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等10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表型性状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24%,植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34%,表明种子性状的稳定性高于植株性状。同时,10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高于70%,说明苦豆子表型多样性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的表型变异;各种源苦豆子种子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高达97.55%,且种长、千粒重分别与采集地经度、纬度和海拔等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种子表型性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苦豆子植株性状叶长(LL)、叶面积(LA)分别与种子性状千粒重(TW)、种长(SL)和种宽(SW)有显著相关性,暗示表型性状中的可遗传变异影响;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23个种源苦豆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生物量较大、苗高较高、千粒重较重、叶面积较大等综合表现较好的6个种源,共分为两类,分别是DK、JY、WY、WH、ETK和YN,这为苦豆子种质资源定向开发以及选育和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3.
线艺建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线艺建兰茎尖、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在1/2MS 6-BA 3.0mg/L NAA 0.3mg/L培养基上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在1/2MS 6-BA 0.1mg/L NAA 1.0mg/L培养基上可大量增殖,并伸长生长形成丛生型根状茎;根状茎在MS 6-BA 2.0mg/L PP333 1.0mg/L NAA 0.5mg/L培养基上可分化成小苗,分化率达46.3%;小苗在MS IBA 1.0mg/L GA 0.5mg/L 香蕉泥100g/L的培养基上生根壮苗,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地基嘧啶流磷,有机氯农药林丹,菊酯类农药氯菊酯,表面活性剂直链苯磺酸钠和重金属Zn对钩虾(Gammarus pulex L.)胆碱酯酶(ChE)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变化以及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暴露24h和48h后,仅有机磷农药甲基嘧硫磷显著抑制胆碱酯的酶的活性,在暴露48h后,有机氯农药林丹和菊酯类农药氯菊酯能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在暴露24h后,仅梵在导致谷胱甘肽转硫酶明显升高,作为生物标志物,胆碱酯酶比谷胱甘肽转硫酶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这两种生物标志物较毒性试验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5.
利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携带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的质粒pJIT101导入京花1号小麦幼胚细胞。方法是将小麦幼胚细胞进行高渗缓冲液预处理,用微米级的激光微束处理,然后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筛选出具抗性的愈伤组织及绿色小植株。第一年,从150个小麦幼胚中,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筛选出4株绿苗,取两株进行NPT-Ⅱ酶活性分析,测到了NPT-Ⅱ酶的活性。第二年重复实验,从245个小麦幼胚中,经筛选获得1株绿苗,进行了叶片DNAPCR扩增检测,转化的绿色小苗扩增出所导入的NPT-Ⅱ基因编码的片段。结果表明,外源NPT-Ⅱ基因已导入了小麦,并实现了整合表达。  相似文献   
56.
褐黄孢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他霉素产生菌株褐黄孢链霉菌SG-2002为出发菌株,考察了菌丝体培养基、甘氨酸浓度、培养时间、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为S培养基中添加1%的甘氨酸,菌丝体培养 30 h,溶菌酶浓度 40 mg/(g菌体干重),酶解温度 30 ℃,酶解时间 60 min.褐黄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形成量达到4.0×106 个/mL,再生培养基选择R5′培养基,再生率为9.0%.  相似文献   
57.
莲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灿  刘士佳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78-280,i006
关于莲胚组织培养国内外有过研究,但迄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莲胚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再生植株的成功例子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58.
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的产量不足的问题一直限制其工业化生产规模,故采用基因组重排的方法,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通过对不同制备条件下原生质体纯度和形成率的考量,获得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优条件为以6mg/ml的溶菌酶浓度进行酶解,酶解时间2h。再优化融合条件,以2min紫外灭活和40min热灭活结合的方法挑选出融合子。通过两轮基因组重排,经过96孔板发酵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复筛验证,获得了一株产酶达7.12U/ml的茂源链霉菌,相比最初选用菌株的平均酶活提高65.5%。发酵结果显示,酶活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在重组后原酶成熟更快、更彻底,且得到的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证明基因组重排能够有效提高菌株的产酶水平,同时为谷氨酰胺转胺酶产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就各种因素对糜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其植株再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2,4-D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所必须的;蒸糖浓度、酵母浸出汁和水解乳蛋白的含量、基本培养基组成、外植体来源和黑暗培养等因素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各种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比非胚性愈伤组织更大。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组成是MS+2,4-D(2mg/l)+BA(0.5mg/l)+蔗糖(3%)+YE(0.3%)+LH(1600mg/l)+盐酸硫胺素(0.4mg/l)。两种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或含少量2,4-D的MS培养基上,只能从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移栽生长成熟并结了种子。  相似文献   
60.
一、引言 长期以来,遗传学家和植物育种学家就一直努力应用常规的遗传育种手段,培育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特别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所谓“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