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36篇
  21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按大的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甸,裸岩和农田,其中森林面积15055hm^2,占总面积的91.7%。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
达里诺尔(诺尔,蒙古语即湖,人们也习惯称达里湖。)意为“像大海一样宽阔美丽的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达里湖周长百余公里,还有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两个姊妹湖,通过亮子河、贡格尔河、沙里河、耗来河像引线一样将三个湖泊穿在一起,形成面积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区,总储水量达16亿立方米,最深13米。浩瀚的达里湖既是鸟类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又是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南沿海候鸟迁徙的重要歇脚地。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1997年被国家列为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草原、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3.
2004年7月和8月,通过样线调查、野外直接跟踪观察和瞬间取样的方法,对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的种群结构和生态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观察到的720只岩羊中,719只组成了50个群,最大的群82只,最小的群2只,平均群大小(14.38±15.83)只(n=50)。雌雄性比为1∶0.63,成年雌体、亚成体和幼体之比是1∶0.4∶0.24。岩羊的昼间活动中,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瞬间觅食高峰,分别在6:30时和15:30时,中午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息期。通过对一个46只岩羊群连续12 d的野外跟踪观察,发现该岩羊群昼间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1.47 km2内。对152个自然死亡的雄性岩羊头骨的分析表明,东大山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7.5~11.5龄,其中9.5龄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  相似文献   
44.
我国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5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2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动物调查数据, 分析了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分布状况等。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201 种, 包括入侵植物176 种和入侵动物25 种。52.08%的外来入侵植物已入侵到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外来入侵物种影响显著, 5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环保部公布的外来物种。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数目最多, 为61 种; 小蓬草(Erigeron canadwnsis)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出现频率最高, 为0.736。外来入侵物种已严重威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亟需对保护区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成为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5.
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栓皮栎群落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重要森林群落类型之一,也是赣北珍稀森林群落之一,在森林演替和植物资源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江西云居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区系分析、生活型谱分析、物种多样性和双向聚类等方法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云居山自然保护区栓皮栎群落结构简单,层次明显,多样性程度不高。物种调查及区系研究结果显示,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维管束植物共计43科56属70种,植物区系主要以泛热带、东亚及北美间断、北温带分布为主,表现出从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征;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其他生活型相对较少,反映出中亚热带森林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乔木层为聚集分布、灌木层和草本层为均匀分布。双向聚类分析表明,调查的5个样地均为栓皮栎群落,以乔木层物种多度可将5个样地分为3类,组成群落的24个主要物种可分为10类。  相似文献   
46.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白鹇(Lophura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性相似。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8)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  相似文献   
47.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75种,分属于12目30科,加上以往文献记载,该地区总计有鸟类13目36科92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6.97%。其中东洋界鸟类71种,古北界鸟类4种,广布种17种;繁殖鸟类65种(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23种,居留期不清或迷鸟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其中Birds to Watch收录2种,CITES收录5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10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15种。  相似文献   
48.
笔白1974年开始参加福建省经济昆虫资源调查项目.十几年来在福建各地,包括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甘薯害虫的调查,现据调查的材料,连同过去积累的调查记录和献资料,整理成这一名录.  相似文献   
49.
Tong M  Pan SX  Wang XW  An TH  Feng JC  Meng XX 《动物学研究》2010,31(6):610-616
2006—2008年夏季(7—8月),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栖息地特征和夏季生境选择格局进行了研究。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了马麝夏季利用生境样地(n=71)和对照性非利用样地(n=264)间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麝夏季利用生境的郁闭度[(53.87±3.09)%]和乔木均高[(7.57±0.83)m]均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郁闭度:(49.07±1.66)%,乔木均高:(6.33±0.32)m],喜食植物多度[(12.97±1.80)]株也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9.61±0.67)株]。此外,与非利用样地相比,兴隆山马麝夏季倾向于选择位于中坡位较陡(67.61%)、距离水源较近(<1000m,77.46%)、隐蔽度(88.73%)和避风性均较好(90%)及距人为干扰较远(>1000m,76.06%)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72.45%,由乔木胸径和乔木郁闭度变量组成的乔木因子是决定马麝夏季生境选择的首要因素,此外,海拔因子,由地表植被盖度和食物多度组成的食物因子,由灌木盖度、乔木密度和灌木...  相似文献   
50.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平  张贵平  吴琼  连俊强  张峰 《植物研究》2010,30(6):731-736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Fisher精确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山西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但关联性较弱,种的分布具有相对独立性。(2)Fisher精确检验与Jaccard指数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3)Jaccard指数结果表明在乔、灌、草各层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的种群其种间联结程度较大。(4)根据研究结果把侧柏群落的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白皮松生态种组、侧柏生态种组和白莲蒿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