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61.
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恶性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专食性天敌。为阐明该跳甲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筛选其卵巢转录组数据得到3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相关基因,分别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酸不稳定亚基(IGFALS)和其亚型X1 (IGFALS X1)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 (IMP3),利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3个基因在雌成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到的IGFALS、IGFALS X1和IMP3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蛹期和成虫期均有表达,且3个基因在蛹期和成虫期均为全身性表达,IGFALS和IMP3 mRNA在成虫卵巢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峰值分别出现在成虫羽化后第5天和第1天,较蛹期第1天分别增加了3.56和3.81倍,因此推测IGFALS和IMP3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卵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62.
为探明温度与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率、性比间的关系,明确繁殖时利于提高该蜂出蜂率、雌性比的温度,在18℃、21℃、24℃、27℃、30℃、33℃条件下,以橡胶盔蚧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优雅岐脉跳小蜂的出蜂率及性比。结果表明:18℃-33℃,随着温度的升高,优雅岐脉跳小蜂出蜂天数由14 d增加到22 d再降到0 d,21℃时出蜂天数最长;温度与出蜂天数呈线性关系。日出蜂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加至峰值后减少的钟形曲线,24℃的日出蜂率最高为48.44%,33℃的最低为0;单雌出蜂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11.02头增加到峰值59.15头,然后减少到0,21℃时出现最大值。该蜂子代具偏雌性,18℃-30℃,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由74.24%降至53.33%。33℃恒温条件下不会羽化出蜂。综合这两项指标,21℃-24℃是繁殖该蜂的适宜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63.
为了研究黄板不同悬挂高度、间距和尺寸规格对诱杀黄曲条跳甲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悬挂高度(黄板下边缘距地的悬挂高度分别为:10 cm、15 cm、20 cm);3个不同悬挂间距(黄板悬挂间距3 m、6 m、9 m);3个不同规格大小(黄板长×宽为20 cm×15 cm,25 cm×20 cm,30 cm×20 cm)。结果表明:黄板悬挂时其下边缘距离地面15 cm诱虫效果最好,平均诱集75.8头/(板·d);黄板悬挂间距为6 m时,诱虫量最多,每板平均诱虫量为62.1头/(板·d);黄板大小为30 cm×20 cm时,诱虫量最大,平均每板诱集83.5头/(板·d)。从单位面积诱虫量分析,黄板大小为20 cm×15 cm时,单位面积内的诱虫量最大,为1 643.3头/m^2。因此,利用黄板诱杀甘蓝上的黄曲条跳甲,建议悬挂高度为黄板下边缘距离地面15 cm,黄板挂板间距为6 m,黄板尺寸大小为25 cm×20 cm。  相似文献   
264.
氯离子通道与农业害虫的抗药性发生有密切关联。本研究结合转录组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 鉴定和分析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的基因序列特征、 功能及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 本研究所获得的GluCl cDNA序列长度为1 430 bp,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为1 344 bp, 编码447个氨基酸残基。其推测蛋白分子主要含神经递质分子胞外结合域和胞内跨膜域两大功能域, 其亲水的胞外结合域又含有2个由半胱氨酸二硫键形成的氨基酸残基桥环, 表现出GluCl α亚基的典型特征。c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该GluCl与其他昆虫的GluClα高度同源, 而在脊椎动物中则与γ-GABA或甘氨酸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同源。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该GluCl基因在黄曲条跳甲雌雄成虫的不同部位中都有表达, 但是在头部的表达量非常高, 如雄虫头部的表达量是其精巢的65.7倍、 是其中肠的227.5倍, 揭示GluCl基因在中枢神经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luCl介导的黄曲条跳甲抗药性的发生及其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5.
李晓燕 《昆虫知识》1999,36(3):156-158
榆跳象是榆树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甘肃省张掖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取食叶肉,幼虫潜叶危害。成虫期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稀释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266.
杜品  任芳 《昆虫知识》1999,36(6):335-337
本文报道了花椒潜跳甲 Podagricomela shirahatai(Chuj)在甘肃舟曲1年发生 2代,以成虫港入树干基部3~5cm土层内或砂石缝中越冬,越冬成虫春季出土上树时是防治关键时期,成虫产卵前用50%增效辛硫磷乳油和40%氧乐果乳油1200~1500倍稀释液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喷洒叶面,杀虫率在90%~98.2%。不发生药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67.
研究24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2h,供试植物提取物中的7种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毒作用,但毒杀活性较低,其中烟碱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好,累积死亡率为3.33%;假莲翘Duranta repens 乙醇得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差,累积死亡率为1.12%;其余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居中,累积死亡率为1.67%-2.78%.因此,毒杀作用并不是供试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268.
土荆芥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土荆芥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土荆芥精油的杀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土荆芥精油的较佳萃取条件为:粒度为60-80目,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55℃,解析压力为6 MPa,解析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65 min,CO2流量为34-36 L.h-1,在此条件下的萃取率为7.92%,而水蒸气蒸馏法仅为0.45%;此外采用熏蒸方法,土荆芥精油对家蝇成虫和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02和1.3232 mg.L-1,采用点滴法,触杀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66.4336和306.8287μg.头-1。  相似文献   
269.
长尾小蜂属二新种(膜翅目:长尾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新疆皮山和甘肃文县的长尾小蜂属Torymus Dalman 2新种:宽翅长尾小蜂Torymus latialatus,sp.nov.和甘肃长尾小蜂Torymus gansu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270.
环境因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标记回收技术,研究了寄主及气象因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自然扩散是由环境引起(τ≈1),温度、风速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高温不利于黄曲条跳甲的扩散,其扩散主要沿逆风或与风向垂直方向进行,而湿度与黄曲条跳甲成虫扩散无显著相关(P>0.05).寄主是影响黄曲条跳甲扩散的重要因子,在几种寄主植物中,菜心上收集的标记成虫数最多,其次为芥菜,再次为白菜,芥蓝上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