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通过出生后7天和24个月两组大鼠晶状体与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8:2)混悬液体外培养,培养箱通5%CO2,恒温37℃,观察TNT对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以反映单链DNA断裂强度的F630/F530比值表示。HPLC分析发现经体外TNT孵育的晶状体内含有TNT及其代谢产物;当共同培养96h后,F640/F530比值随着TNT剂量增加而增大,达到40μL(11.74μmol/L)时趋向平稳;当用TNT浓度为4.40μmol/L的相同剂量培养时,48小时后单链DNA断裂最为严重F630/F530比值为1.50,明显高子正常对照组(P<0.01);幼鼠单链DNA断裂程度显著高于老龄鼠(P<0.01)。  相似文献   
162.
DNA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SB)的测定是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用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SSB的最早报告见于1979年,但直到1986年才由Freeman推导出相应的定量计算公式,此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该法除不需同位素标记和操作简单快捷外,还能够进行定  相似文献   
163.
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剪接机制、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内含子(intein)是具有自我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翻译后,通过蛋白质剪接从蛋白质前体中去掉,并以肽键连接两侧蛋白质外显子(extein)形成成熟蛋白质. 断裂蛋白质内含子(split intein)在蛋白质内含子中部区域特定位点发生断裂,形成N端片段和C端片段,分别由基因组上相距较远的两个基因编码. 现在已知,它仅分布于蓝细菌和古细菌中. 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N端片段和C端片段通过非共价键(如静电作用)相互识别,重建催化活性中心,介导蛋白质反式剪接. 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翻译后成熟过程复杂性的认识,而且它在蛋白质工程、蛋白质药物开发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试图综述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分布、结构特征和剪接机制,并分析其可能的起源和进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4.
DNA fragmentation in apoptosi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ang JH  Xu M 《Cell research》2000,10(3):205-211
Cleavage of chromosomal DNA into oligonucleosomal size fragment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apoptosis.Elegant biochemical work identified the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DFF) as a major apoptotic endonuclease for DNA fragmentation in vitro Genetic studies in mice support the importence of DFF in DNA fragmentation and possibly in apoptosis in vivo.Recent work also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additional endonucleases for DNA degradation.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individual endonucleases in apoptosis,and how they might coordinate to degrade DNA in different tissues during normal 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as well as in various diseased states,will be a major research focus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65.
唐子执  刘聪  曾鸣 《生命科学》2014,(11):1172-1175
在各种DNA损伤中,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快速准确地修复DSB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核生物细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对DSB的修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式在DSB修复的早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53BP1及同源蛋白质的调控。将讨论53BP1作为DSB修复途径的核心因子,在染色质水平整合BRCA1、Ct IP等修复因子和多种组蛋白修饰构成的信号途径,介导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通路选择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6.
蛋白激酶CK2(酪蛋白激酶Ⅱ)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信使非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底物众多,功能广泛。DNA断裂修复是一个涉及很多种酶和蛋白的过程,CK2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Lu ZG  Zhang CM  Zhai ZH 《Cell research》2004,14(2):134-140
DNA degradation is a biochemical hallmark in apoptosi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many cell types that there are two stages of DNA fragmentation during the apoptotic execution. In the early stage, chromatin DNA is cut into large molecular weight DNA fragments, although the responsible nuclease(s)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In the late stage, the chromatin DNA is cleaved further into short oligonucleosomal fragments by a well-characterized nuclease in apoptosis,the caspase-activated DNase (CAD/DFF40).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large molecular weight DNA fragmentation also occurs in Xenopus egg extracts in apoptosis. We show that the large molecular weight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LDFF) is not the Xenopus CAD homolog XCAD. LDFF is activated by caspase-3. The large molecular weight DNA fragmentation activity of LDFF is Mg^2 -dependent and Ca^2 -independent, can occur in both acidic and neutral pH conditions and can tolerate 45℃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DFF in Xenopus egg extracts might be a new DNase (or DNases) responsible for the large DNA fra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8.
用冷冻断裂法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洋葱(Allium cep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内部的三维结构。采用了两种固定方法。冷冻断裂前只用1%锇酸固定的材料容易在细胞质和核之间断开,而用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前固定,然后再用1%锇酸固定的材料容易使细胞核断裂。前一固定方法适于研究细胞质的内部结构(细胞骨架的纤维、线粒体、内质网等及其三维分布关系):后一固定方法适于研究核内结构(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纤维)的三维形象,特别是核仁纤维中心染色质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69.
利用γ射线和不同LET的碳离子辐照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脱蛋白DN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结合荧光扫描技术研究了DNA双链断裂(DSB)与LE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LET重离子诱导的PR都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超过一定的剂量之后逐渐趋于一个准阈值;而不同LET的重离子诱导的L值都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对于诱导DSB的RBE值则随着LET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在LET超过100ke/μm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0.
DNA断裂因子相似蛋白(cell-death-inducing DNA-fragmentation-factor-like effector,CIDE)家族包括三个成员:CIDE-A、CIDE-B和CIDE-C。小鼠中CIDE-C被称为脂肪特异性蛋白27(fat special protein27,FSP27),以前都作为细胞凋亡因子加以研究。近年来研究显示,敲除了CIDE-A、CIDE-B、FSP27的动物都表现出了能量释放增多,且能够抵抗食物导致的肥胖以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CIDE家族定位于内质网、脂滴和线粒体,参与甘油三酯储存、降解以及分泌代谢,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脂类代谢相关疾病也有着密切关系,在调控机体脂质代谢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对CIDE家族在甘油三酯代谢方面的作用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