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生殖隔离是阻止种间杂交、保持物种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关键,对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有重要意义.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形成阶段、方式和强度不完全相同,因而对物种间隔离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物种形成和维持机制.对青藏高原东缘同域分布的2种橐吾属杂草黄帚橐吾和箭叶橐吾的花期物候观察、访花昆虫观察及花粉-柱头亲和性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橐吾多种合子前生殖隔离机制的特点及其在生殖隔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黄帚橐吾种群花期比箭叶橐吾早20 d左右,虽然盛花期存在差异,但是2种群花期存在10 d左右的重叠期,并且在重叠期内2种橐吾花粉和柱头均具有活性.2种橐吾共享传粉昆虫,为泛化传粉模式,并且传粉者对2种植物的访花行为相似,存在2种植物间交叉访问.尽管2种橐吾花期不存在完全的时间隔离,也不存在完全的传粉者隔离,但2种橐吾柱头对异源花粉的亲和性差,表现为柱头对异源花粉有明显的排斥反应,异源花粉管在柱头上的生长过程明显受阻.这种花粉-柱头排异形式很有可能是2种橐吾属植物重要的合子前隔离机制,从而避免了种间的自然杂交,更好地维持了自然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2.
对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分别在笼舍和洞穴环境条件下出生的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幼虎的警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虎的警戒行为多样;洞穴出生的幼虎警戒性整体高于笼舍出生的幼虎;在笼舍与半散放区连通的环境中,2组幼虎组内在每个测量时间点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8,F=5.690,P0.001;逃逸距离:df=18,F=4.875,P0.001),而2组幼虎之间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F=7.461,P=0.072;逃逸距离:df=1,F=3.288,P=0.167);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随时间增加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时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笼舍组:R~2=0.082 0,P=0.235,n=19;洞穴组:R~2=0.084 2,P=0.228,n=19),而逃逸距离与时间显著相关(笼舍组:R~2=0.318 5,P=0.012,n=19;洞穴组:R~2=0.304 9,P=0.014,n=19)。  相似文献   
123.
费宇  李俊梅 《生物数学》1997,1(2):44-49
本文讨论增长曲模型的回归参数B的影响分析,导出了度量影响大小的似然距离量度LD,并分析了LD与广义Cook距离的联系,最后的实例应用说明了似然距离统计量度量增长曲线模型的影响点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揭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对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车轮虫科中的6种车轮虫进行了18S rDNA的测序并获得了9个序列。采用了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法(BI)对GenBank中所有游走类纤毛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并首次将SPSS与18S rDNA遗传距离结合分析了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非单系发生与小车轮虫属 (Trichodinella) 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结合18S rDNA 的GC含量与遗传距离分析提出了游走类纤毛虫科属及种间新的鉴定依据: 18S rDNA 的GC含量可用于游走类纤毛虫的科属区分,且与游走类纤毛虫的分化密切相关; 18S rDNA的遗传距离在游走类纤毛虫的不同阶元中具有一定的阈值范围,即通常种内遗传距离阈值范围为0.000-0.005,属种间阈值范围为0.005-0.150,当遗传距离大于0.150时,则达到了科间水平。  相似文献   
125.
旅游活动及伴随的人流、车流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主要干扰源,威胁着濒危物种的繁殖和生存。准确认识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制定保护对策和提高保护成效的基础,但生态学领域有关旅游对野生动物影响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可借鉴的评估方法仍较为缺乏。本研究比较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前(2000年)和开发后(2012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痕迹点距离路线的平均回避距离和最小回避距离,发现大熊猫对徒步路线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表明近年来的旅游活动对大熊猫确实产生了影响。通过最小回避距离和距离递增法确定旅游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等级和阈值距离。确定了距离徒步路线和自驾路线的第一等级距离阈值分别为0~57 m和0~460 m、第二等级为57~800 m和460~1 000 m、第三等级为800~1 400 m和大于1 000 m。基于距离徒步路线和自驾路线一定范围内的痕迹点分布数量,大熊猫对不同路线两侧每100 m的栖息地平均利用频率分别为1.9±0.23和0.8±0.15,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Z=﹣3.48,P=0.000)。通过对每100 m海拔区间内大熊猫痕迹距离自驾路线和徒步路线的距离分析,发现二者差异显著(t=3.76,P=0.003),对自驾路线,大熊猫在海拔2 000~2 100 m时回避距离最小,而对徒步路线,最小回避距离发生在2 100~2 200 m。基于本研究,为自然保护区内最小接触区或禁止旅游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其他保护区探索适合的生态旅游影响评价方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6.
使用杂鳞库蚊复组COI部分序列和ITS序列构建分子发育树,并基于COI序列计算该复组种内和种间的Kimura-two-Parameter(K2P)距离,探讨环带库蚊的分类地位和杂鳞库蚊复组内各亲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环带库蚊和杂鳞库蚊的种间K2P距离为0.24%-0.72%,支持"环带库蚊是杂鳞库蚊的同物异名"这一观点;杂鳞库蚊(环带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三带喙库蚊的种间K2P距离为4.41%-9.68%,同时分子系统树显示各个种分别聚类,互为姐妹群,再次证明三者互为独立的种;环带库蚊和杂鳞库蚊聚类的分支最接近树的端部,三带喙库蚊分支最接近树的基部,提示三带喙库蚊最早发生分化,而杂鳞库蚊(环带库蚊)最晚发生分化;采集自日本的三带喙库蚊种内K2P距离为0.48%-2.68%,而它们与采集自中国、印度的该种K2P距离为4.17%-6.76%,日本产三带喙库蚊聚集成一支,并与中印产地的聚类分支互为姐妹群,这些结果提示日本的三带喙库蚊有种下,甚至种级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7.
用新的计量方法研究黑腹果蝇的求爱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雄果蝇求爱脉冲歌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对脉冲间隔的计量方法并不方便。本文介绍我们采用微机终端计时新技术,自动对脉冲进行计数,可在范围更为广泛的数据信息内,对果蝇脉冲歌进行测量统计,对ipi分布中纵数与平均值的关系提出我们的看法,并首次对ipf及npb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8.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和防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指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是罗汉果Siraitia grosvneri(Swingle)Jeffrey.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有翅蚜和无翅蚜都有传毒力:传毒习性的研究结果指出:每苗接虫三头或使之吸食15分钟以上,就足以使健苗发病。 由于媒介昆虫自然传播的主导因素.所以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指出与病区隔离种植实生苗,是解决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9.
从包装容器到家电产品的零件,聚乳酸的用途正在扩大。但是,要成为通用树脂则降低价格等是必不可少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红树林重心以及群落内部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与调整.利用重心模型方法可以构建转移距离及方向,探索红树林及群落的重心空间转移特征及分布格局.本研究通过采用近25年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提取了中国红树林信息,以及典型保护区漳江口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树、卡开芦和短叶茳芏信息.利用重心模型方法,从全局到局部,分析了中国红树林和典型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群落的重心迁移特征与共性关系.结果表明:(1)红树林重心在东北方向上存在明显偏离,这种偏离主要体现在经度上,东西方向上不均衡.红树林重心主要位于入海口,且指向河网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2)红树林群落重心受东南方向的主导作用,并指向群落高聚集区.红树林群落逐渐向北部和东部蔓延,重心表现出向北集聚的趋势.(3)省级红树林与典型区红树林群落重心迁移共性特征具有一致性、折回性和层次性,主要特征如下:红树林及群落的重心转移方向与海岸潮间带走向基本一致,且两者的轨迹方向指向受到良好波浪掩护的港湾或河口湾内;省级红树林及典型区红树林群落的重心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折回现象;典型区群落重心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省级红树林重心迁移的放大形势,前者反映了局部的内部结构特征,后者反映了全局的整体特征.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提出保护措施和方案,使红树林均衡、稳定、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