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鸟类和其他动物经常死于车撞, 每年因车撞而死亡的个体可达数百万只。为什么有的物种比其他物种更易于死于车撞的问题,迄今未研究过。该文推测物种本身所具有的冒险行为可能是这些物种的某些个体更常死于车撞的一个原因。此外,不同物种个体在公路上的行为、个体数量、栖息地偏好、繁殖社会性以及健康状况都可能是影响个体车撞风险的潜在因素。2001—2006 年,对丹麦一个农村地区进行定期统计取样, 得到该地区不同种鸟类个体被车撞死事件发生的频率,以及周边环境中 50 种鸟类的个体数量数据, 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检验我们的预测。车撞频率随鸟类个体数量线性增加和位于道路上或者低空飞越道路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加,这两个因素几乎无法解释鸟类车撞频率差异。在考虑到丰富度这个因素后,发现那些鸟类惊飞距离短、面对潜在危险而更具有冒险性的物种个体更易遭遇车撞而亡。另外, 独居的物种、疟原虫感染率高的物种及因体型大而拥有大法氏囊的物种个体死于车撞的频率更高。这些发现表明, 一系列反映冒险行为、视敏度和健康状况的因子导致某些鸟类物种易受到车撞影响。  相似文献   
92.
杀虫灯诱杀昆虫的有效距离及生态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标记释放回收技术,探讨了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的有效距离及不同安装高度的诱杀效果。诱杀结果表明,标记释放虫源离灯越远,其灯下回收率越低;灯高0.8m的灯下回收率显著高于灯高1.3m。提出了用"可控距离CID"、"诱杀中距离MTD50"、"诱杀黄金距离GTD61.8"3个生态学参数量化与规范杀虫灯对昆虫的诱杀距离。拟合结果表明,高0.8m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可控距离分别为115.1m、110.9m,诱杀中距离分别为71.8m、67.4m,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61.5m、57.1m,可控面积分别是4.2hm2、3.9hm2;高1.3m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可控距离分别为108.1m、107.8m,诱杀中距离分别为66.6m、64.7m,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56.7m、54.5m,可控面积分别是3.7hm2、3.6hm2。  相似文献   
93.
以云南松和云南油杉为研究对象,分析种子形态特征(质量、长度、宽度、种翅面积)和传播特征(狭长度、翅载力、沉降速度、水平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比较2物种种子风力传播特征及传播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种子翅载力对沉降速度的影响最大,种子形状(狭长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弱.种子水平传播距离受各形态特征和传播特征的影响不明显;2)云南松种子的所有形态特征值均极显著低于云南油杉种子;3)种子传播特征中,云南松种子的狭长度较大,翅载力较小,沉降速度(77.3cm.s^-1)小于云南油杉(116.9cm·s^-1),水平传播距离(0.75m)大于云南油杉(0.71m),云南松种子的风力传播能力较强。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种子风力传播机制以及种子的进化生态适应策略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鞍山市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使得生境斑块日益破碎,连接性不断降低,严重威胁区域的生态环境,生态网络的构建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保障。针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实际情况,选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文建设等生态功能节点,利用熵权法综合评价不同景观类型结构和功能对生态功能流的影响,在GIS技术支撑下,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进行潜在廊道模拟,基于重力模型和网络结构指数对生态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小路径生态网络的连接度和闭合度最高,而网络连接度和闭合度水平越高,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越有利,其可作为最优构建的网络;环形生态网络是根据廊道的重要性构建的,成本较适中,综合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其可作为生态网络的核心框架;随着经济水平和人文环境要求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廊道数量,逐渐构建最小路径生态网络,改善生态斑块间的连接度,增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鞍山市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5.
随着"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有众多学者开始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但就研究结果来看,还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简单探讨和主观判断,很少有人就具体的译例进行实证分析。本论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阐释学、功能翻译理论等相关论说,采用演绎的手法,通过对萧红作品《手》的两个不同时期日译本的比较,从思想意识层面来分析翻译结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
两栖类的繁殖迁徙是其繁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能否成功完成繁殖迁徙将直接影响到繁殖成功率。两栖类的繁殖迁徙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和种群对繁殖栖息地的需求、物种的繁殖活动规律,以及科学合理地进行繁殖湿地以及相应栖息地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对两栖类的繁殖迁徙已有大量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而国内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从两栖类的繁殖迁徙物候、迁徙模式、迁徙方向与定向、迁徙距离等方面总结了影响两栖类繁殖迁徙时间、繁殖迁徙方向的因素以及两栖类的定向和导航机制,分析了两栖类不同类群和性别在繁殖迁徙距离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介绍了两栖类繁殖迁徙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开展两栖类繁殖迁徙的研究将对我国的两栖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讨论了一类出生和死亡都具有密度制约的不育单种群害鼠模型,得到了各平衡点存在及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证明了各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密度制约因素和传染率对于平衡点的稳定性及种群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一直以来,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持有不同的观点。虽然Robert Ricklefs将进化和生态过程整合的观点已经被群落生态学家广泛接受,但是区域物种进化历史以及局域群落微进化过程是否能够影响群落生态学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群落结构和动态还有待商榷。经典的生态位理论同时强调了种间和种内生态位分化对群落多样性维持的影响。但是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种间差异足以代表群落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由于进化过程导致的种内分化往往涉及较长的时间尺度,因此,虽然种内差异是自然选择的重要材料,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过程所导致的种内分化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往往被生态学家所忽视。为此,通过回顾种间和个体生态位分化的研究历史,对两类研究分别进行简要阐述,强调在今后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需要考虑个体分化对局域群落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稻田蜘蛛与飞虱制约关系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2—1991年间,我们对稻田蜘蛛及其相关害虫—褐稻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稻田蜘蛛种类多,发生量大,繁殖力强.与稻飞虱的季节消长、生态分布、变态类型相一致,彼此制约关系明显,有良好的保护利用价值。创造有利于蜘蛛发生发展的环境,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既是保护利用蜘蛛的有效途径,又可保护飞虱的其它天敌,发挥多种天敌联合控制飞虱的作用,在经济、生态与社会三方面都可收到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00.
广东汉族22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美森  百茹峰  于晓军  唐剑频 《遗传》2008,30(9):1136-1142
调查了广东汉族群体22个 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 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通过自行建立的两组Y-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MultiplexⅠ: DYS505, DYS533, DYS576, DYS588, DYS634, DYS643; MultiplexⅡ: DYS461, DYS481, DYS504, DYS508, DYS607)和应用进口Powerplex Y System (DYS19, DYS389Ⅰ/Ⅱ, DYS390, DYS391, DYS392, DYS393, DYS385, DYS437, DYS438, DYS439), 对广东汉族216 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22 个STR基因座的复合分型, 用ABI310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统计22 个Y-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 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其他12 个群体“扩展单倍型”的数据资料, 分析广东汉族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3 组复合扩增系统均可成功进行分型, 基因多样性GD值在0.3299(DYS634)~ 0.9425(DYS385); 22 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的单倍型214 种, 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9。广东汉族和潮汕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近(-0.0030), 与东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远(0.0195)。22 个Y-STR基因座联合检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对建立Y染色体STR数据库, 研究群体遗传学和进行法医学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