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6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81.
本文采用萃取法和重结晶法对红木种子中的红木色素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油溶性的红木素产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借助UV、FUR、MS、^1HNMR及^13CNMR等测试手段对红木素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2.
CO2对牟氏角毛藻高密度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牟氏角毛藻为材料,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CO2和CO2通入方式对光合生物反应器中高密度培养的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密度的影响;并以水体pH值为指标,控制CO2的通入数量,进而研究了牟氏角毛藻在我们自行研制的卧式光合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细胞悬浮培养达到一定密度之后,CO2的供应,可以有效地提高生长速度和细胞密度.对CO2通入方式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CO2通入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其中以空气和纯CO2混合后通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3.
不同方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虹燕   《广西植物》2005,25(6):587-590,606
采取超临界CO2、微波和水蒸气蒸馏三种方法提取艾叶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的 艾叶挥发油指纹图谱。超临界CO2和微波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似,水蒸气蒸馏与前两种方法提 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些差异。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更具天然性,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艾 叶挥发油的较理想方法;微波辅助萃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高浓度CO2下苦草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沉水植物苦草 (VallisneriaspiraslisL .)在高浓度CO2 (10 0 0 μmol/mol)和对照浓度CO2 (35 0 μmol/mol)下的生长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实验的早期阶段 ,从冬芽出苗的苦草幼株在高浓度CO2 下生长明显加快 ,但由于后期生长逐渐放慢 ,其最终总生物量比对照组仅高出 11.6 %。尽管高浓度CO2 也促进了根的生物量的累积 ,但是由于苦草叶片生物量占总株生物量比例大 ,高浓度CO2 下苦草生物量的增加主要反映为叶片生物量的增加。在实验后期阶段 ,高浓度CO2 促进了苦草冬芽的形成。实验过程中 ,苦草的根叶生物量比 (RLR)在高浓度和对照浓度CO2 下均有所降低 ,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浓度CO2 下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 ,而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5.
以被甲栅藻(Scenedesmus armatus)为材料研究极高浓度CO2对其生理活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被甲栅藻能在60%的CO2浓度下快速生长,在5%、20%、40%、60%、80%、100% CO2浓度下的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228、0.925、0.741、0.305、0.042、0.001 g·L-1·d-1 DW.通入极高浓度CO2(20%、40%)后,被甲栅藻细胞的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24 h内明显下降,对PSII抑制作用较明显;其后,随培养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恢复正常.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显示极高CO2浓度下培养了6 d的藻细胞体积稍膨大、颗粒化,色素体结构相对不完整,类囊体膜结构略显松散,蛋白核消失,细胞内的液泡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86.
为开发和利用白刺生态和药用的双重价值,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青藏高原唐古特白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种子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检出的28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12种成分,占总量的85.99%。分别是(Z,Z)-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双环[10.1.0]十三碳-1-烯,7-十五炔,γ-谷甾醇,γ-生育酚,1,E-8,Z-10-十六碳三烯,9,12-十八碳二烯醛,24-甲基-5-胆甾烯-3-醇,(Z)-9,17-十八碳二烯醛,豆甾烷-3,5-二烯,二十烷等。其中,(Z,Z)-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65.85%。  相似文献   
87.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新型结晶纯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含量低,结晶性组分易堵塞管道等问题,本文以30%穿心莲内酯浸膏原料为例,通过超临界CO2萃取结晶技术来提高穿心莲内酯晶体的含量。结果发现:在温度55℃,时间90min,流量15L/min时,当萃取结晶压力超过20MPa后,穿心莲内酯的纯度超过80%,并采用HPLC分析实验结果。新型超临界CO2萃取结晶技术为开发高纯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88.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Ⅱ.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最高和最低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影响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最基本因素是温度和土壤湿度 ;湿度对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在温度大于 2 0℃时特别显著。温度和湿度对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冷热交替及干湿循环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向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9.
稻米品质性状对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研究大田栽培条件下粳稻武香粳14号稻米品质性状对CO2浓度增高200μmol·mol^-1的响应。结果表明.FACE处理稻谷的出糙率平均比CK高1.4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比CK低12.3个百分点,较低的供N水平有利于提高FACE条件下的出糙率.较高的供N水平有利于提高FACE条件下的整精米率;FACE处理的稻米垩白略有增加。垩白粒率平均比CK高11.9个百分点,垩白度平均比CK平均高2.8个百分点,较高的供N和供P水平有利于降低FACE条件下垩白大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FACE处理稻米糊化温度平均比CK平均高0.52℃,胶稠度有提高的趋势,但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较高的供N和供P水平有利于降低FACE条件下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供N和较高的供P水平有利于降低FACE条件下稻米胶稠度,较低的供N水平有利于降低FACE条件下稻米糊化温度;FACE处理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比CK平均低0.6个百分点,较低的供N和供P水平有利于降低FACE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0.
气体分子的信号转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分子在生物体内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NO、CO、活性氧、H2S等气体性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导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