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石刁柏花粉植株诱导及其起源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朝福  周维燕 《遗传学报》1993,20(6):531-535
采用高渗蔗糖溶液预处理石刁柏花药可以显著抑制花药体细胞分裂和提高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在转入含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分化得到了花粉植株。其中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和非整洁体分别占4.3%、64.5%、17.2%和14.0%。单倍体的频率随愈伤组织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石刁柏幼茎中莽草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多态性表现稳定,用其作为遗传标记结合细胞学方法可以鉴定花粉植株的起源。  相似文献   
22.
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陈涛  陈忠毅 《植物研究》1996,16(1):57-66
安息香科植物共12属,约150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及欧洲南部的温暖地区。亚洲是现代安息香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有11个属,集中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附近。中国南岭山地及其附近汇集了8属20多种,包括中国特有的陀螺果属、秤锤树属和长果安息香属以及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银钟花属。这些呈星散分布的残余成分是从当地起源的。中国西南地区的安息香科植物仅云南一地就达8属30余种,其中不少为局部分化形成的狭域分布特有种。这里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分化中心,茉莉果属和歧序野茉莉属可能即是由此发端的。后者和安息香属经中南半岛一直分布到热带亚洲地区,并在马来西亚地区形成一次生分化中心。欧洲安息香科植物可能来自亚洲,并于第三纪得到发展。安息香科植物在欧洲的衰落,可能是遭到第四纪冰川严重破坏的结果。北美安息香科植物和欧亚大陆的有着共同起源,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并通过中美向南美发展。南美安息香科植物达50余种,集中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这里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另一次生分化中心。特产巴西的花弄蝶属即是从当地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3.
四足类是从叶状鳍鱼类(Lobe-finnedfishes,即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观点已得到人们普遍的承认,这是比较形态学和进化形态学的一大成就。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却一直不能确定叶状鳍鱼类(包括三个类群,即绝灭的扇鳍鱼、空棘鱼和肺鱼)中的哪一类更接近四足类,这为深入研究脊椎动物如何从水生过渡到陆生这一问题带来障碍。八十年代以前,这一问题主要是古生物学家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已绝灭的扇鳍鱼类(r…distian)是四足类的祖先(Jarvik1980等)。大约在50年前,拉蒂迈鱼江atimer山,又称矛尾鱼)被发现,这一代表已绝灭…  相似文献   
24.
东亚似鮈类鱼类的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分支扩散法和分支离散法两种生物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似 类的起源和演化。结果说明似类于第三纪末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原始类,逐步向南扩散。在其物种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南北两个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25.
数理统计方法优化单细胞蛋白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在2L发酵罐中对紫云英汁液培养单细胞蛋白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较优培养基为:初糖2.3%,酵母粉0.16%,KHPO0.2%,MgSO0.05%。酵母浓度最高达10.46g/L,基质生长得率为0.55g菌体/g基质,基质转化率为83%。研究结果同时说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设计实验,工作量小,效率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6.
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媒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货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媒的分支;柳属是适应虫媒的分支。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是较典型的温带科。其现代分布中分化中心在东亚地区。根据地史资料、化石资料以及杨柳科和其外类群的现代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杨柳科  相似文献   
27.
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的小肽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人工合成的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中(229~240)的12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做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抗菠菜D1蛋白抗体. 免疫双扩散法测得其具较高的效价,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仅与D1蛋白有免疫亲和反应. 表明此抗体可作为检测D1蛋白及其光抑制时降解产物的探针.  相似文献   
28.
金鱼起源及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量证据表明,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金鲫鱼和草金鱼是由野生鲫鱼进货为金鱼的中间环节,金鱼的各品种(品系)可能是由草金鱼(或由其发展来的文种鱼)逐渐分化出的,对于各品种间的微观差异以及明确的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还有待于深化。  相似文献   
29.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明 《生物学通报》1995,30(11):15-17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现象中最关键的细胞行为。现有的观察资料提示最初的减数分裂可能类似于二倍体细胞转化为单倍体细胞的某种较简单活动(一步减数分裂);原始单细胞前性生物可有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等类型,以原始减数分裂形式相互转化。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物种的单倍体细胞丧失了增殖能力但具有了与类似细胞融合并恢复增殖的特性,从而形成某些原始配子,并演化出了有性生殖现象;两性的性差异可能主要基于形成有性生殖时两个  相似文献   
30.
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金缕梅科各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并结合化石、古地理及古气候等证据,讨论该科的分布中心,可能的起源时间和地点以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金缕梅科植物共30属144种,间断分布于亚洲西部、东部、东南部,非洲东部、南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中美洲和北美洲的东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尚无现代类群分布的记载。它基本上是一个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分布的科。通过对该科30个属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的分析,将金缕梅科属的分布归纳为:A.热带分布类型(18属),包括(1)热带亚洲分布(11属),(2)热带中美洲分布(2属),(3)热带非洲分布(2属),(4)热带大洋洲分布(3属),B.温带分布类型(12属),包括(5)东亚分布(7属),(6)西亚分布(2属),(7)西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9)北美分布(1属)。东亚区南部到印度支那区北部(即中国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是它的现代分布区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原始类型分布和外类群分布分析,提出该科植物起源于劳亚古陆,并曾经有一个很长的白垩纪历史,至少在早白垩纪金缕梅科植物的先驱就已经出现。最后,从地质和气候的变迁等方面探讨了金缕梅科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