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2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赖氨酸产生菌A111(HS-、AECr)为出发株,经化学诱变剂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及单氟醋酸处理获得单氟醋酸抗性突变株F79,摇瓶发酵产L-赖氨酸盐酸盐7.0%~7.5%,对糖转化率38%~40%,分别比A111株提高约25%及20%。然后,再以F79菌为亲株经MNNG及噻唑丙氨酸处理获得噻唑丙氨酸抗性突变株FH128,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产L-赖氨酸盐酸盐8.5%~9.5%,最高产酸率11%,对糖转化率45%~50%。在16L自控发酵罐发酵,产L-赖氨酸盐酸盐12%~14%,对糖转化率40%~45%;在20~100m3发酵罐发酵,产酸率为8.5%~9.5%,对糖转化率40%~42%,提取总收率80%~85%,成品(饲料级L-赖氨酸盐酸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8245-87)。FH128菌株遗传性能稳定,营养要求粗放,工艺较简单,便于工业化,二年前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2.
非组蛋白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上的甲基化修饰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甲基化修饰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其他修饰之间的交互作用(crosstalk)复杂但精细地调控了基因表达、蛋白质活性及稳定性、DNA复制及基因组稳定性、RNA加工等多种功能.本文将对非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特征进行总结,归纳近些年来已报道的甲基化修饰酶、修饰位点及这些位点的生物学功能,并将特别阐述不同蛋白质修饰之间的交互作用,概述鉴定非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24.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水稻及可育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构建了一个植物高效表达质粒,使来源于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lys)受控于单子叶植物ubiqutin强启动子下表达。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水稻(Oryza sativa L.)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m blotting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叶、茎和根中均有gus基因的表达。测定112株转基因水稻叶片中赖氨酸叶量,大部分植株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幅度为16.04%。  相似文献   
25.
组蛋白变体在基因表达等基本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功能。人类有5种H3变体,分别为H3.1、 H3.2、H3.3、着丝粒特异性CENP-A和睾丸特异性H3t。人H3.3有H3F3A和H3F3B两个基因编码。采用DNA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在儿童高级别胶质瘤如恶性胶质瘤(GBM)和弥漫性内在脑桥胶质瘤(DIPG)鉴定出高频的H3F3A突变。超过70%DIPG和30%GBM携带H3.3 K27M氨基酸错义突变(27位赖氨酸被甲硫氨酸代替)。H3.3 K27M通过与组蛋白H3K27甲基转移酶EZH2亚基相互作用而抑制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活性并全面减少H3K27me3含量。因此H3.3 K27M突变重塑了表观修饰状态和基因表达模式,从而驱动肿瘤发生。K27M突变可作为分子标志物以更好区分儿童胶质瘤亚型,还可作为特异、敏感的预后标志物。通过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如JMJD3活性而增加H3K27甲基化可作为K27M突变胶质瘤治疗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组蛋白变体H3.3 K27M在胶质瘤中的突变模式、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现有国际标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某些可能影响方法准确性、精密度及实验效率的实验条件,并从目前我国多数实验室的实际装备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个等效,较为实用和简捷的流水线法。  相似文献   
27.
<正>在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中,氨基酸生产占重要地位,L-谷氨酸、L-赖氨酸及L-精氨酸等大宗氨基酸产品的生产规模及生产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小品种氨基酸诸如:L-苯丙氨酸、L-色氨酸、L-缬氨酸及L-异亮氨酸等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生产水平上,均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福州研究院在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石维忱理事长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国家  相似文献   
28.
利用厚叶景天的叶和茎组织作为生物催化材料,分别同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和氨气敏电极组合,研制了L-精氨酸传感器及,L-赖氨酸传感器。两种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4 1.O×10-3mol/L和8.0×10-5—3.0×10-3mol/L.检测下限分别为3.2×10-5mol/L和2.2×10-5mol/L,响应斜率分别为42.2mV/dec和41.4mv/dec。考察了两种传感器的回收率.结果表明,L-精氨酸传感器和L-赖氨酸传感器的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98.6%和101.6%,标准偏差分别为4.6%和4.0%。  相似文献   
29.
我们曾报道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简称HRVsh)的外壳蛋白有二个赖氨酸残基,在PH8.5无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完整病毒颗粒表面的赖氨酸残基可与三硝基苯磺酸(TNPS)起反应,反应后的TNP-HRVsh病毒颗粒的感染力丧失达90%以上。 本文又进行了甲基乙亚胺甲酯(MEI)对HRVsh赖氨酸残基的修饰反应,修饰后的MEI-HRVsh病毒颗粒的感染力也同样丧失90%以上。 从三硝基苯磺酸修饰的病毒颗粒(TNP-HRVsh)中分离得到的RNA能与天然的HRVsh的外壳蛋白重建病毒颗粒,并具有感染力,说明修饰过程中核酸并不受影响。 进一步用同位素~(35)S,~(32)P双标记病毒,再以TNPS修饰标记的病毒,得到(~(35)S,~(32)P)-HRVsh及TNP-(~(35)S,~(32)P)-HRVsh。将两者分别接种于系统寄主青菜(Brassica chinensis)的一片叶片,一天后在非接种叶片上都可测得~(35)S,~(32)P的放射计数。其中,(~(35)S,~(32)P)-HRVsh的~(35)S/~(32)P比值降低了,而TNP-(~(35)S,~(32)P)-HRVsh的~(35)S/~(32)P比值保持不变。说明HRVsh外壳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修饰并不影响病毒颗粒进入寄主细胞,以及在寄主细胞间的转移。同位素双标记的结果表明,其感染力丧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上述修饰作用阻止了病毒在感染中所必须的脱壳过程。  相似文献   
30.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charged amino acids to binding with the photosystem II complex (PSII), the amino or carboxyl groups of the extrinsic 18 kDa protein were modified with N- succinimidyl propionate (NSP) or glycine methyl ester (GME) in the presence of a water-soluble carbodiimide, respectively. Based on isoelectric point shift, 4-10 and 10-14 amino groups were modified in the presence of 2 and 4 mM NSP, respectively. Similarly, 3-4 carboxyl groups were modified by reaction with 100 mM GME. Neutralization of negatively charged carboxyl groups with GME did not alter the binding activity of the extrinsic 18 kDa protein. However, the NSP-modified 18 kDa protein, in which the positively charged amino groups had been modified to uncharged methyl esters, failed to bind with the PSII membran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xtrinsic 23 kDa protein. This defect can not be attributed to structural or conformational alterations impos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as the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among native, GME- and NSP-modified extrinsic 18 kDa proteins were similar. Thus, we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positive charges of lysyl residues in the extrinsic 18 kDa protein are important for its interaction with PSII membran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xtrinsic 23 kDa protein.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gative charges of carboxyl groups of this protein did not participate in binding with the extrinsic 23 kDa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PSII membra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