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D-赖氨酸盐酸盐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一种由L-赖氨酸盐酸盐制D-赖氨酸盐酸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2.
宋泉颖  徐俊  张宇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155-2165
【目的】白云石(Dolomite)是一种含有钙镁的碳酸盐矿物[CaMg(CO3)2],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海洋等环境并常与油气埋藏共存。尽管白云石(或岩)的发现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对白云石的成因仍然没有定论,地质学上称之为"白云石之谜"。20世纪90年代Vasconcelos C.提出了"微生物白云石模型",为白云石成因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是这一模型并不完善,白云石的形成与所介导的微生物生理状态以及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另外,所有报道的实验都是在地表压强条件下进行,无法表征自然界中白云石所处的高压环境。本研究中引入压力这一环境参数,结合菌株本身生理特性参数,综合考察多重因子对微生物介导形成白云岩的影响。【方法】利用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sychrophila)两株具有尿素水解活性的细菌作为生物材料,在不同的温度(15°C和30°C)压强(常压和20 MPa)氧气浓度(常压好氧条件和常压微氧条件)不同的尿素水解活性下进行生物矿化实验。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X射线能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沉淀物形貌和矿物成分构成。通过XRD(X射线衍射分析)定性测定碳酸盐矿物沉淀物的种类。【结果】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在实验中所设计的所有矿化条件下都能够介导形成碳酸盐矿物沉淀。XRD和SEM检测均证实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在30°C的20 MPa微氧条件下能够介导形成不规则菱面型和椭球型白云石。高压条件更有助于白云石的形成。除了白云石晶体,实验中还观察到有其他矿物(如方解石,碳氢镁石,钙镁碳酸石等)。【结论】实验证实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具有矿化能力,特别是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具有介导形成白云石的能力。微生物介导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分受到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以及温度、压力等生物矿化实验条件控制。这一研究结果帮助完善"微生物白云石模型",为解释白云石的深部成因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3.
临床上,炎症和缺氧缺血与大多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密切相关。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 EIF5A)在线粒体代谢功能的调节及促炎因子的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炎症及缺氧缺血的发生发展。N1-甲眯基-1,7-二氨基庚烷GC7(N1-guany1-1,7-diaminohep-tane)是EIF5A活化中的关键酶[脱氧羧腐胺赖氨酸合酶DHS(deoxyhypusinesynthase)]的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EIF5A的活性,进一步稳定线粒体功能,预防有毒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脑卒中、肾移植、肾缺血等缺氧缺血相关疾病和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所以,GC7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炎症和缺氧缺血相关疾病的不错选择。本文对GC7在炎症和缺氧缺血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研究了L -赖氨酸·L -谷氨酸盐制备过程中脱盐、复合、结晶等工艺对产品的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 ,为此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5.
用响应面法对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L-赖氨酸脱羧酶产酶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产酶体系的pH、震荡培养时间、静置培养时间、诱导物添加量和Ⅷ添加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用部分因子重复试验筛选出对酶活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静置培养时间,诱导物添加量,VB6添加量),再通过Box-behnken实验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值。最终得到产酶最佳诱导条件为:震荡培养阶段培养基pH6.5,静置培养阶段pH5.5;摇床震荡培养11h后静置培养7.5h,诱导物L一赖氨酸加入量为5.18dL,维生素B6加入量为1.38g/L时酶活最高,达到71.2U/mL,为优化前(1.74u/mL)的41.8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赖氨葡锌颗粒中盐酸赖氨酸含量。方法:色谱柱为μBondpark C18柱,以甲醇:0.05mol/L醋酸钠和醋酸溶液(65:35)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盐酸赖氨酸在2.4~24.6μ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0%(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赖氨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7.
PLGA/ECM神经支架性质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氨酸、神经生长因子(NGF)、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猪皮来源的细胞外基质(ECM)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复合材料;考察其内部三维结构,生物力学性质,降解特性,雪旺氏细胞黏附状况,以及其对NGF的可控释放作用;从而评价其作为促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支架的可行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显示,PLGA渗透入去细胞猪皮内部固有的蜂窝状孔隙中,并覆盖在孔隙内表面;孔隙率为68.3%~81.2%,密度为0.62~0.68 g/cm3。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为8.308 MPa,断裂伸长率为38.98%,弹性模量为97.27 MPa;在4周的体外降解测试中,其最大失重率为43.3%;赖氨酸在复合材料中的添加对降解液pH的相对稳定具有显著作用;在30 d中,复合材料对NGF的累积释放率为38%;通过雪旺氏细胞与复合材料的共培养,发现雪旺氏细胞能够在其表面及孔隙中黏附。因此表明本复合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促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支架。  相似文献   
128.
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LDC)是生物碱合成第一步所需的关键酶。为研究LDC基因在烟草中特性和功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方法从栽培烟草‘K326’中克隆得到一个LDC基因,命名为Nt LDC1,Gen Bank登录号为KU507075。序列分析表明烟草Nt LDC1基因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4 264.9 Da,等电点为5.43。不同植物中LDC蛋白较为保守,Nt LDC1与番茄和马铃薯的LDC蛋白高度相似,进化分析表明Nt LDC1与番茄中LDC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Nt LDC1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Nt LDC1基因在烟草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低温可以诱导Nt LDC1基因的表达,在低温处理8 h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表明Nt LDC1可能在烟草低温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摘要:【目的】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机理的研究有可能为CO2的矿物捕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Mg/Ca 为2的B4培养基中对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进行了为期50天的培养实验,同时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物重量、培养液的pH值、电导率及其中细菌数量、Ca2+ 和Mg2+浓度等进行了动态监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矿物形态进行了跟踪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1)在对GW-2菌株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发现,沉淀物的质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增加,而在无菌对照实验中未收集到沉淀物;(2)各时间段平均沉淀速率与细菌数量之间(r=0.67,P<0.05)、沉淀物质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r=0.79,P<0.05)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沉淀物质量与电导率、Ca2+和Mg2+浓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9、0.93和0.98,P<0.001);(4)在赖氨酸芽孢杆菌作用下,3种碳酸盐矿物按如下顺序先后形成:非晶态碳酸钙→碳钙镁石→高镁方解石。【结论】(1)赖氨酸芽孢杆菌GW-2菌株具有诱导碳酸盐矿物形成的能力;(2)细菌数量是控制碳酸盐矿物沉淀的直接因素,而较高的pH值是碳酸盐沉淀的必要条件;(3)电导率以及Ca2+和Mg2+浓度的明显降低可以间接地指示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发生;(4)碳钙镁石可能主要是非晶态碳酸钙经过老化作用而形成,碳钙镁石可能经脱镁作用转变为高镁方解石。  相似文献   
130.
赖氨酸乙酰化是把来自于乙酰CoA的乙酰基团转移到靶蛋白赖氨酸的ε-NH3+上,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可逆修饰过程,受乙酰基转移酶(HAT/KAT)和去乙酰化酶(HDAC/KDAC)的共同调节。赖氨酸乙酰化通过对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的修饰调节,可以控制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如调节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及次级代谢物的代谢等.因而,细胞内赖氨酸乙酰化失调,可影响与代谢相关的多种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随着对蛋白质乙酰化研究的深入,发现赖氨酸乙酰化与细胞免疫状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亨廷顿综合征等也有关。对近年来赖氨酸乙酰化在代谢调控及与代谢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免疫代谢疾病中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