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21.
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正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拥有丰富物种资源已成为夺取生物科技制高点的关键,因此,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贵州红山茶(C. kweichowensis)等103种贵州稀有濒危植物,采用模式标本产地植物追溯、现存分布区及种群散布特征调查、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混合采种迁地保育、生物资源测试分析与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及其迁地保护、种子生物学特性与种子散布及分布动态变化、种苗繁育与应用栽培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评估的103种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都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但迄今为止对濒危威胁程度减轻的效应不明显,抢救性迁地保护依然必要,其中极危(CR)23种、濒危(EN)30种、易危(VU)40种、近危(NT)7种、无危(LC)3种; 采用同一地理种源迁地保护有效种群PnLf·Ee·Am的栽培方法,在贵州省植物园开展了迁地保护引种栽培试验。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3 650株,引种栽培平均成活率为95.47%,贵州及毗邻川、滇、桂极少数地区特有分布的种子植物70种、11 010株,引种栽培平均成活率为95.80%,并且建成了活植物保育圃30 200 m2。(2)搜集文献大数据结合GIS信息追踪调查研究,发现了小黄花茶新分布区2.5 km2、长柱红山茶(C. longistyla)新分布区1.5 km2、美丽红山茶(C. delicata)新分布区1.0 km2、皱叶瘤果茶(C. rhytidophylla)新分布区6.0 km2、红花瘤果茶(C. rubituberculata)新分布区50.0 km2贵州槭(Acer guizhouensis)新分布区0.3 km2; 新分布区种群增量对其减轻濒危程度的评估效果影响不明显。(3)选择了小黄花茶、贵州红山茶等20种具有贵州高原区域环境特色的经济植物开展了种苗繁育和应用栽培试验,建立种苗繁育基地13.4 hm2,繁育种苗73万余株,在林业绿化工程应用中示范栽培140.0 hm2(31万株),≥2年生苗木应用栽培存活率92.00%~98.00%,这为有关稀有濒危植物的科学研究及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22.
贵州草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东部种群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极其依赖农耕地觅食存活,但当地人鸟争地冲突严重、觅食地萎缩加剧。为此,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探究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联性,并精确确定出重点保护管理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两年共在草海湿地周边农地确定黑颈鹤觅食点216处,其中家庭鹤觅食地99处、集群鹤觅食地117处,越冬种群中83%的个体依赖农耕区觅食;2)区域尺度上,家庭鹤与集群鹤的觅食点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集群鹤觅食点聚集程度较家庭鹤更高;觅食地与农耕地在空间聚类上呈正相关关系,并在3.2 km距离尺度下聚类程度最高;3)基于空间关联性,通过缓冲区叠加分析,共确定最适宜的农地觅食地53.74 km2,并划定2处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及2处次重核心保护区域范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区域尺度上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系,指导保护管理者加强重点区域管理,以及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缓解人鸟争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23.
本研究旨在探究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对贵州地方黄牛骨骼肌细胞增殖的表达调控,探明超表达GH基因对骨骼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首先利用反转录PCR扩增黄牛GH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将其克隆至pUCM-T载体,并连接转化构建超表达载体pEGFP-N3-GH。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H基因在贵州地方黄牛骨骼肌相关组织(腰大肌与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培养牛原代骨骼肌细胞并进行鉴定,并将GH基因超表达载体导入细胞以研究GH基因对牛骨骼肌细胞增殖以及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H基因在贵州地方黄牛腰大肌中的表达量均高于背最长肌,其中在关岭牛和威宁牛腰大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细胞转染及增殖结果表明,相比于pEGFP-N3,pEGFP-N3-GH能极显著提高GH与IGF-1、IGF-2基因在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量,且在被检测的4个时期(6 h、12 h、24 h、48 h),超表达GH基因组也能够极显著地提高骨骼肌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结果提示,GH基因可促进贵州地方黄牛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对其具有正向的调控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究GH基因对贵州地方黄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4.
在查阅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对贵州省拟大萼苔属Cephaloziella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初步理清了该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确认贵州省拟大萼苔属植物有8种1变种。其中,刺茎拟大萼苔C.spinicaulis为贵州新记录种,并提供了该种的详细形态描述。本研究还编制了贵州省拟大萼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25.
为研究云南金钱槭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我们通过各种波谱技术从云南金钱槭果实9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别鉴定为诃子裂酸11,12-二乙酯(1),诃子裂酸12,13-二乙酯(2),诃子裂酸11-甲酯-12,13-二乙酯(3),诃子裂酸(4),二氢红花菜豆酸(5),红花菜豆酸(6),7-Carboxyl-8-carveol(7),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8),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5-羟甲基糠醛(12)。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26.
《环境昆虫学报》2014,(4):469-474
本文记述贵州省分布的猎蝽科瘤蝽亚科昆虫4种,其中滇龟瘤蝽Chelocoris yunnanus Hsiao & Liu, 1965, 宝兴螳瘤蝽Cnizocoris potanini (Bianchi, 1899) 和小菱瘤蝽Amblythyreus potaninae (Bianchi, 1899)为贵州首次记录,并提供了所有种类的整体背面观、头和前胸背板侧面观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727.
贵州月亮山5种森林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贵州省月亮山森林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分层采集5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测定C、N、P含量并分析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5种森林类型0~20 cm土壤中变异最大的是P,20~100 cm土壤中变异最大的是C,最小的是N。5种森林类型0~10 cm土壤的C、N含量远高于中国陆地0~10 cm土壤的平均含量,而P含量远低于其平均含量。硬阔和软阔自然林土壤C、N、P含量存在明显差异,C含量为硬阔自然林软阔自然林,N和P含量基本呈现为软阔自然林硬阔自然林。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C∶N为硬阔自然林软阔自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和马尾松纯林。硬阔和软阔自然林、针阔混交林的C∶P、N∶P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而杉木和马尾松纯林的C∶P、N∶P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且均在30~50 cm处出现累积峰。相关分析表明0~100 cm土壤的C、N、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含量、N含量与C∶N、C∶P、N∶P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含量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因此,贵州月亮山5种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28.
贵州剑河革东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中水母状化石属种单调,仅发现1属1种贵州拟轮盘水母钵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Zhao et Zhu,1994),但却有丰富的生态现象.近40%的标本与腕足类、三叶虫、金臂虫、棘皮动物或遗迹化石Gnrdia共存,是目前全球水母状化石中罕见的丰富生态现象.其中65件贵州拟轮盘水母钵盘体上、下或周围出现了背、腹壳分散保存的腕足类,说明腕足类与贵州拟轮盘水母钵共同埋藏;1块标本的丛状触手中还包裹有腕足类,说明丛状触手不是类似于植物根系的固着器.这种现象还证实贵州拟轮盘水母钵不是固着而是浮游生活的,其与腕足类壳瓣共存,主要是浮游的贵州拟轮盘水母钵死亡后沉落海底与腕足类壳瓣重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9.
贵州是中国具有丰富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的省份之一,裸灶螽作为洞穴中的优势物种又为生态环境指示种,其遗传多样性能够反应洞穴生物多样性.为评估洞穴开发对洞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辅助鉴定的方式对来自贵州省毕节、黔西南、铜仁和黔南4个地区8个洞穴97号裸灶螽标本进行鉴定,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  相似文献   
730.
贵州中三叠世安顺龙(爬行纲:海龙目)一新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中国的海龙类以前仅发现于法郎组瓦窑段,包括安顺龙和新铺龙两属。最近在法郎组竹杆坡段也发现了海龙化石(完整的骨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 13782),被归入安顺龙属。标本产自贵州兴义乌沙,时代是中三叠世拉丁期。此标本小于黄果树安顺龙两个已知标本,但是根据以下特征判断应该是个成年个体:头骨相对较小,许多骨缝愈合,髓椎线(neurocentral suture)封闭,肱骨上各种结构已经显著分化,掌骨和跗骨骨化程度高。根据以下特征建立一新种,乌沙安顺龙(Anshunsaurus wushaensis sp.nov.):头骨相对较小(相对肩臼至髋臼长度);轭骨后突短,向后延伸不超过下颞孔之半;后背区的神经棘高度小于宽度,其背缘有垂向沟、脊;间锁骨十字形,前突基部宽;肱骨外髁沟明显,内髁很发育,在内腹侧有脊但无孔;第五掌骨比第四掌骨稍长;第四指失去一个指节;髂骨板向后背向展开;7个跗骨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