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构件理论认为植物根可以相对独立地吸收养分和对所处环境的养分条件做出响应。根据成本-收益理论, 单个根(构件)的生死、生长发育与其吸收的养分收益和自身建造、维持的消耗有关。基于此, 该文提出两个关于吸收根生死条件的假设: 1)当可利用养分低于低临界值, 根死亡在一段时滞(数天到几周)后发生; 2)当可利用养分高于高临界值并持续一段时间, 新的侧根产生。为了检验这两个假设, 用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作实验物种, 设计了温室分根实验。每株植物选3个一级根, 分别引入3个不同养分水平的斑块: 0、20、200 μg N·g-1。每4天将根暴露并拍照, 查数新根数并测量细根总长度和一级侧根长。由于高养分处理斑块内根的快速生长, 实验在开始后8天或12天结束。结果显示: 除臭椿在0养分处理外, 三物种在各养分处理下都有侧根产生, 总根长均有增加; 臭椿、翠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不同观测时间和养分水平处理间的侧根数目和总根长差异显著, 而一级侧根长除臭椿外变异均较小; 整个过程中没有根死亡。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两个假设。本研究还为进一步探究根模块构件增殖、生死过程机制提出新的建议, 即除需要更长的实验时间外, 还应该考虑: 1)多种资源各自及联合对根生长、生死过程的影响; 2)资源斑块和整个根系生长背景的资源丰度对比; 3)根构建和根维持的相对C消耗。  相似文献   
522.
目的 为大型综合医院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获得大型综合医院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结果 建立了大型综合医院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0个。结论 构建的医院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评估医院科研绩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23.
高慧淋  董利虎  李凤日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420-3426
基于东北地区378块固定样地和415块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和Reineke方程,利用线性分位数回归技术建立了不同分位点(τ=0.90、0.95、0.99)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林分密度与林木平均胸径的关系模型,选出拟合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的最优模型. 利用人为选取最大的拟合数据,采用最小二乘(OLS)和最大似然(ML)回归同时建立最大密度线模型. 采用极值统计理论的广义Pareto模型推算现实林分特定径阶的极限最大株数,进一步建立极限密度线模型. 将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在全部径阶范围内选取5个最大数据点拟合的方法能够得到现实林分的最大密度线,选取的样点过多会使模拟结果偏离最大密度线,且ML法要优于OLS法. 分位点为0.99的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取得与ML接近的拟合结果,但分位数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更稳定. 人为选取拟合数据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最终选取分位点为0.99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为拟合最大密度线的最优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为k=11.790、β=-1.586,极限密度线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为k=11.820、β=-1.594. 所确定的极限密度线位置略高于最大密度线,但二者差异不明显. 由固定样地数据的验证结果可知,所建立的最大林分密度线及极限密度线能够对现实林分的最大密度及极限密度进行预测,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4.
目的 针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具体要求,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方法和多指标评价分析法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结果 构建了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论 建立的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为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5.
<正>1.《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982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宗旨是报道野生经济植物保护和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野生植物综合利用,栽培、引种技术。主要栏目包括综述、研究报告、资源研究、应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道等。2.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医药、土特产、轻化工等部门科研、教学及生产决策人员。3.投稿须知。参考文献选择主要的近期出版的著录。著录时项目要齐全。量和单位按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526.
以盆栽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将克隆分株分别标记为O(姊株)和Y(妹株),设置连接组和断开组两种处理,其中,连接组中O分株和Y分株通过节间子相连,断开组则剪断分株节间子;两组处理的O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光照12h/黑暗12h,Y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黑暗12h/12h光照(恰好与O分株相反),经过7d的差异光周期处理后进行72h全光照稳定培养,并于全光照条件下在48h内连续测定各分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探讨野牛草叶片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差异光周期处理1周后,全光照条件下,断开状态的野牛草克隆分株O和Y间叶片中SOD、POD、CAT、A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24h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O和Y间叶片中以上指标在24h内呈现趋于一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野牛草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表达模式,且差异光周期处理下的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的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活性的节律性变化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527.
目的 分析预约挂号是否缩短门诊患者的等候时间。方法抽取医院某一周全部患者挂号记录49 147条,通过秩和检验方法,分析预约挂号与非预约挂号患者的候诊时间的差异,比较不同预约方式对患者候诊时间是否存在影响。结果 预约挂号平均候诊时间为50分钟,非预约挂号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111分钟,不同预约方式的患者候诊时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 预约挂号能够有效缩短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其中复诊预约患者候诊时间最短,应鼓励患者预约就诊,复诊患者应鼓励进行复诊预约。  相似文献   
528.
不同海拔高度下淫羊藿的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海拔高度(568、643和790m)研究了淫羊藿种群年龄结构,并对各龄级根茎数量、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分株数量、分株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拔643m淫羊藿根茎龄级最高达10龄,海拔568和790m根茎最高龄级有9龄;3个海拔分株龄级与根茎龄级一致;海拔643m各龄级根茎数量从1龄到10龄呈下降趋势;3个海拔各龄级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分株数量、分株生物量都是2龄占优势;海拔643m各龄级根茎数量、长度、生物量和分株数量、生物量最多。海拔643m的生境最适合淫羊藿克隆生长,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采集。  相似文献   
529.
湖北宜昌兴山古洞口剖面分乡组鉴定出19属,33种疑源类化石。分乡组上部样品中疑源类化石大量产出,其中Polygonium、Rhopaliophora、Stelliferidium占绝对数量优势。通过对比优势属丰度与相对海平面变化,发现Rhopaliophora对海水深度变化反应敏感,是良好的深水环境指示分子;Stelliferidium的相对丰度存在随海水深度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但变化不甚明显;Polygonium相对丰度的增减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0.
分株数量或生物量比例差异会明显影响克隆系统对资源异质性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地下茎木质化、连接稳固的竹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相连克隆分株通常会生活在异质光环境中, 但其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对异质光环境的响应及其分株比例效应则未见报道。该研究以地下茎相连的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克隆系统为实验材料, 设置2个遮光率(分别为50% ± 5%和75% ± 5%)和3个分株比例(遮光与未遮光分株比例分别为1:3、2:2、3:1)处理, 分株数量为4株。分别测定了遮光处理后30、90、150天遮光和未遮光分株叶片光响应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 分析了异质光环境下美丽箬竹光合生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分株比例对美丽箬竹光合生理有显著影响, 且其与遮光、处理时间交互作用显著。美丽箬竹克隆系统遮光分株比例越大, 即遮光相对分株数量越多, 其表观量子效率(AQE)、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越大, 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越小, 其光合效率越高, 光能利用能力越强, 而与之相连的未遮光分株则相反; 随遮光分株比例的增大, 遮光分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高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则持续下降, 而与之相连的未遮光分株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遮光率提高, 相同分株比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遮光分株叶片AQE、Pn maxPnGs、胞间CO2浓度(Ci)和光合色素含量总体升高, 而与之相连的未遮光分株叶片Pn maxCi以及Car含量则总体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光环境下, 遮光分株光合效率和弱光利用能力明显增强, 而未遮光分株则相反, 克隆系统内分株间发生了明显的克隆分工, 且2:2、3:1分株比例克隆系统较1:3分株比例对异质光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可通过差异性调节分株光合生理特性和光合色素含量, 提高遮光分株光能利用和光合效率来适应异质光环境, 以提高克隆系统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