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0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 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 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原核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大亚基上都存在着一类酸性核糖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分别为L10和L7/L12蛋白,而在真核生物中是P0、P1和P2(简称P蛋白)。这些酸性核糖体蛋白共同组成五聚体复合物P0-(P1/P2)2,在大亚基上形成一个向外侧凸出的柄状结构(Ribosomalstalk)。酸性核糖体蛋白位于核糖体的活性部位,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3.
TLR3(Toll like receptor 3)是Toll样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研究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中克隆得到TLR3 cDNA序列,全长为2937 bp,包括107bp的5′非编码区、10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909个氨基酸的2730 bp的开放阅读框。TLR3全长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信号肽、18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1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胞内TIR结构域(IL-R1 homologous region)。同源比对显示,斜带石斑鱼TLR3与其他已报道硬骨鱼类的TLR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52%—67%)。组织表达分析显示,TLR3在健康斜带石斑鱼的组织中具有较广的表达分布,其中在前脑、体肾和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斜带石斑鱼后:在皮肤中TLR3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感染后第7天开始上调,并在第10天达到高峰;而在脾脏中,TLR3的表达量在感染6h时就显著上调并达到峰值。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TLR3在抗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对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 1954做了简要介绍,提供了该属的鉴别特征,记述了采自中国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的颚毛虫兆属1新种——周氏颚毛疣虫兆Crossodonthina choui,这是该属在华中地区(湖南)的新记录。新种的正模标本(♂)和2个副模标本(2♂)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5.
记述广东弹尾纲 1 新种广东丽虫兆Callyntrura (Javaphysa) guangdon gensis sp. nov.,该新种与C. (J.) javana Yosii,1992 在上唇和下唇上比较相似,但是它们在体色、齿节刚毛、头部 V0 大毛、胸部第2节毛序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6.
在云南省新平县(24°N,101°32’E)采集的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膀胱内检获多盘虫属1新种,新平多盘虫Polystoma xinpingensis sp.nov.。124只华西雨蛙中18只华西雨蛙感染,自然感染率为14.5%。新种与多盘虫属记录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虫体体型小,其体长仅为2967μm。内侧肠管于虫体后1/3处仅形成2条横跨虫体的联合肠管,其它记录种肠管分支多数或形成较复杂的网状。睾丸巨大,呈滤泡状,分散分布直达虫体中部。新种的正、副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47.
浙江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底部化石丰富,其中腕足动物组合属于BA3中上部,指示正常浅海底域环境。作者通过分析该层位腕足化石标本的围岩发现一个低分异度的几丁虫组合,包含3属4种,即Ancyrochitina sp.,Belonechitina cf.postrobusta sensu Butcher,Belonechitina sp.,Spinachitina verniersi。该组合具有强烈的奥陶-志留纪过渡色彩,其时代可定为奥陶纪末期至志留纪初期。这是首次在该地区获得奥陶-志留纪过渡地层的几丁虫,有助于开展国际奥陶-志留系界线精细划分对比研究。文中描述了Belonechinacf.postrobusta和Spinachiti-naverniersi。  相似文献   
148.
记述采自南中国海扁(魚它)鲣Auxis thazard thazard鳃上的分室科墨杯虫属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属名命名为(魚它)鲣墨杯虫Caballerocotyla auxis sp.nov..新种具2列背部边缘小刺,前、后吸器相对较大,后吸器腹面不具乳突,公共生殖孔开口紧邻于左前吸器下方,阴道开口于咽中部水平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49.
记述我国单锤角细蜂属Monelata Frster1新纪录种,凹翅单锤角细蜂Monelata incisipennis Huggert,1982,并首次记述该种的雄性成虫。研究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膜翅目标本室(SCAU)。  相似文献   
150.
对寄生于鲴亚科鱼类肠道中的多泡肠袋虫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其体表皮层、胞口、核与胞器及腹中凹板各部分的精细构造。结果显示其体表及口区皮层均由表膜和表膜下纤维系统两部分组成;"V"形胞口密被纤毛、对称排布,其咽微丝较体纤毛处更为发达。大核内具多个核仁,异染色质散布核质内;小核内染色质则呈均匀致密分布。另在腹中凹板内质中发现大量支链淀粉粒,并由不连续的微管束沿凹陷边缘将此区域包围起来。同时,对皮层组分和腹中凹板进行了相近物种间的比较分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