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平原农区幼龄杨树间作农作物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1~2年与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和夏玉米,探讨了杨树对农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2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其产量有所增加,与夏玉米间作使其产量降低31.3%~33.7%。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的产量降低了36.9%~42.5%,间作夏玉米的产量降低了80.8%~87.4%,且距树越近产量越低。产量形成因子分析表明,杨树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为穗数。因此保证冬小麦分蘖期的肥水管理,在群体建立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器官建成期所需的各种资源,为正常的穗粒数形成及粒重的充实奠定基础。对夏玉米的影响,随着杨树的生长,表现不一样,由穗粒数逐渐转变为穗数。复合系统建立初期应保证玉米拔节期到吐丝期所需资源,确保较多的穗粒数形成,而杨树生长2~3年后必须对杨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穗数的建立,减小夏玉米产量的降低。针对农林复合系统的复杂性,今后应综合考虑杨树和农作物光、热、水、肥等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尽可能做到杨树与作物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2.
间作经济作物对黄土丘陵区旱作红枣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行间种植经济作物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对黄土丘陵区旱作红枣林地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无作物对照分别提高6.2%和10.1%;枣树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均明显增加了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保证枣树生育期内正常生长;持续干旱条件下,各处理土壤水分消耗主要在0~60 cm土层,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次降雨后干旱天数存在显著指数负相关,雨后18 d干旱期饲料油菜和黄花菜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该间作系统显著改善了红枣林土壤水分环境,是黄土丘陵区克服季节性干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3.
玉米和羽扇豆、鹰嘴豆间作对作物吸收积累Pb、Cd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益宗  朱永官  胡莹  刘云霞 《生态学报》2006,26(5):1478-1485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在不同分隔/间作方式下对Pb、Cd吸收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玉米、羽扇豆和鹰嘴豆生物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均显著影响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但是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地上部Pb含量影响不大.塑料分隔以及玉米-鹰嘴豆间作可显著减少玉米地下部对Pb的吸收.在玉米单作中,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处理的玉米地下部Pb含量分别比不分隔处理时降低41.1%和33.3%.在不分隔处理时,玉米-鹰嘴豆间作的玉米地下部Pb含量仅分别为玉米单作和玉米-羽扇豆间作时的53.9%和63.8%.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地下部Cd含量影响较大,但是不管是间作还是分隔方式均对玉米地上部Cd含量影响不大.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羽扇豆和鹰嘴豆Pb、Cd含量的影响.作物根际土壤溶液Pb含量随着作物的生长而不断降低,但Cd含量却不断提高.不同分隔/间作方式对作物根际土壤溶液Pb、Cd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4.
旱田间作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缨  雷慰慈 《生态学报》1998,18(4):426-432
总结报道了1988~1992年小麦-西瓜-棉花-萝卜,小麦-西瓜-玉米-萝卜,小麦-西瓜-辣椒-萝卜,小麦-棉花(CK)等4个处理,3个重要的随机区组试验及一系旬对对比示范田的产量,收益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比传统模式在复种指数上提高了1倍以上;在亩产量上提高了3.26~5.20倍,在每亩净收益上提高了4.37~8.24倍,在每工作日创收上提高了2.11~3.69倍,在产出/投入比上提  相似文献   
145.
间作密植和单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1998年1-12月每月下旬,对皖南敬亭山茶场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和单行条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表明:植食性昆虫种数分别占各类型茶园总物种数51.9%,53.6%,54.4%和56.6%,个体数依次占各类茶园总个体数92.0%,93.5%,93.6%和95.0%,捕食性昆虫和捕食螨种数则分别占11.3%,10.0%,9.8%,10.9%,个体数占2.0%,1.1%,2.0%和1.5%,寄生性昆虫种数占9.2%,9.1%,9.3%,和9.3%,个体数占1.8%,1.1%,1.8%和1.3%。蜘蛛种数占24.7%,20.1%,22.4%和19.4%,个体数占3.5%,3.4%,2.1%和1.8%,4类茶园中的优势类群都是鳞翅目,同翅目,翅目,双翅目和蜘蛛目,月平均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大小,栗-茶间作(S=74,H=1.33),梨-茶间作(S=49,H’=1.24),3行密植(S=31,H’=1.03)和单行条植茶园(S=23,H’=0.89),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群落稳定性的大小:栗-茶间作>梨-茶间作>3行密植>单行条植茶园。  相似文献   
146.
杨文亭  李志贤  舒磊  王建武 《生态学报》2011,31(20):6108-611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甘蔗//大豆1 ∶ 1、1 ∶ 2间作模式和施氮(300 kg/hm2,525 kg/hm2)水平对甘蔗鲜重产量、甘蔗单株氮含量、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300 kg/hm2)水平下,间作甘蔗鲜重产量较单作显著下降,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大豆产量为1.52和3.25 t/hm2。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鲜重无显著影响,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单株氮吸收量、甘蔗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均无显著影响。土壤氮素随甘蔗大豆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变化,在甘蔗分蘖末期(大豆收获期)达到最低值,此时期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模式(1 ∶ 1)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单作。综合以上结果,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考虑,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7.
玉米/花生间作行比和施磷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14—2015年设玉米/花生间作2∶2(R1)、2∶4(R2)和2∶8(R3)三种间作模式,研究了间作行比和施磷对玉米冠层光照日变化、功能叶的SPAD值、光合-光强响应曲线和光合-CO2响应曲线的影响,以探究间作玉米适应强光的光合机理.结果表明: 间作玉米冠层日均光照表现为R3>R2>R1;大口期至灌浆期,间作玉米穗位叶的SPAD值、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LSPn)、羧化效率(CE)、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净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R3>R2>R1,胞间CO2浓度(Ci) 则为R1>R2>R3;蜡熟期R3间作玉米的AQY、LSPngs、CE、Jmax和TPU均低于R2间作玉米;施磷能提高AQY、LSPn、CE、Vc maxJmax和TPU等光合参数.这说明间作玉米gs、AQY、CE、Vc maxJmax和TPU随着光强增加逐渐提高是其增强利用强光能力的关键,但超过一定光强易早衰,施磷肥有助于增强玉米对强光的利用和延缓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148.
《菌物学报》2017,(7):983-995
在紫色土上,探究接种土著AMF(indigenou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及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间作大豆Glycine max生长及氮利用的影响,为提高间作大豆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减少土壤无机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2种种植方式(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处理[不接种(NM)、接种土著AMF]和3个氮处理[不施氮(N0)、施无机氮(ION120)、施有机氮(ON120)],以期揭示土著AMF和不同形态氮施用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相比,施ION120和ON120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累积量。NM条件下,无论何种施氮处理的间作土壤NH_4~+-N、NO_3~--N含量均低于单作,其中当接种土著AMF时,与单作相比,间作对减少土壤无机氮的积累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无论单作或是间作,相同菌根处理下,ION120和ON120处理的大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大豆地上部和根系氮含量及大豆地上部和根系氮吸收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N0处理,其中间作-土著AMF条件下,ION120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根系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均显著高于ON120处理。间作-ION120条件下,土著AMF处理的大豆地上部氮含量、吸收量及根系氮含量、氮吸收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9.8%、69.8%和8.1%、54.8%,四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除根系氮吸收量外,地上部氮含量、氮吸收量及根系氮含量均在间作-土著AMF-ION120处理下显著提高,间作与土著AMF互作优势明显。间作-土著AMF条件下,ION120和ON120处理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高于N0处理,分别提高了2%和6%。总体来看,土著AMF与ION120氮肥施用对促进间作大豆生长与提高氮素利用率尤为明显,可望减少土壤氮素残留而减轻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9.
2007年在太谷地区对间种牧草枣林蚧虫群落及其天敌功能团的组成与时空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枣林蚧虫群落及其天敌功能团的组成、多样性与丰盛度时序动态、时空二位生态位的宽度与重叠以及关联度均有明显(P<0.05)的差异,枣林种草结合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不仅有利于天地功能团的保护合理用,而且对蚧虫的控制,改善枣林生态环境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发现种草林的寄生性天敌功能团对枣树蚧虫的控制能力要比未种草枣林强.相关性测定表明,天敌群落学的研究可以用功能团来替代物种而进行,它既能反应各类群间的动态关系,又简化了调查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50.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群体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天学  李潮海  付景  闫成辉 《生态学报》2009,29(11):6302-630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群体质量特征.结果表明,HF9‖XD20间作,植株中部叶片平均叶龄延长,而对下部和上部叶片影响不大;ZD958‖LD981间作,ZD958植株下部叶片平均叶龄延长,而中、上部叶片则缩短,LD981植株下、中、上部叶片平均叶龄均有所延长.吐丝前,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单间作无明显差异,吐丝后,HF9和LD981的LAI分别大于和显著大于单作群体,而ZD958和XD20则分别小于和显著小于单作群体.紧凑型品种和半紧凑型品种间作增加了群体透光率,吐丝后10d,4个品种棒三叶叶色值(SPADR)均有所增加,并且除ZD958外,其余3个品种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均有所增加,其中LD981增加显著.间作对吐丝以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大,吐丝后,半紧凑型品种(HF9和LD981)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LD981增加显著,而紧凑型品种(XD20和ZD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其中ZD958显著减少;间作还提高了收获指数,并且两种间作群体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结果提示,紧凑型与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间作可以提高群体质量,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