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的茎叶中分得一个新的C_(21)-甾体甙元,命名为苦绳甙元(drevogenin)(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C/D顺式5α—H、3β、8β、14β、17β四羟基-12β-O-异戊酰基-20-O-乙酰基娠烷(C/D 5α-H、3β、8β、14β17β tetrahydroxyl-12β-O-isovaletyl-20-acetyl-pregnane);另外分得一个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相似文献   
22.
变异黄芪石油醚浸提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方法对变异黄芪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23个峰,经数据库鉴定出14种成分,其中主要为(9Z,12Z)-9,12-十八碳二烯酸,占79.139%;十六酸占5.302%;叶绿醇占2.126%;β-谷甾醇占2.143%;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占1.377%。  相似文献   
23.
薇苷菊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及有效组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岑伊静  庞雄飞  凌冰  孔垂华 《生态学报》2004,24(11):2542-2547
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醚提取薇苷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植株并测试 3种提取物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 Gregor产卵的驱避作用 ,结果发现这些提取物处理后 1d都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其中极性最强的甲醇提取物效果最好 ,处理后 1d的产卵驱避率为 74 .2 2 %。用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对薇苷菊甲醇提取物进行萃取 ,生测结果表明只有极性最强的水萃取物具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薇苷菊甲醇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 6个组分中有 3个对桔全爪螨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 ,但效果都不及提取物 ,说明薇苷菊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是各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用GC- MS对最有效组分的分析表明 :2 ,2′-亚甲基双 (6 -叔丁基 - 4 -甲基 )苯酚是含量最大的成分 ,占 70 .2 4 % ,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也是有效成分 ,但含量较低 ,分别占 12 .0 3%和 5 .6 1%  相似文献   
24.
从空桐树(Paulownia kawakamii)首次提取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α-lapachone(1)、9-hydroxy-α-lapachone(2)、黄钟花醌(3)、芝麻素(4)、泡桐素(5)、谷甾醇棕榈酸脂(6)和β-谷甾醇(7).  相似文献   
25.
蜀五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蜀五加(Acanthopanax setchuenensis Harms ex Dials)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六个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出它们分别为“不饱合脂肪酸(I),β-谷甾醇(Ⅱ),不饱合脂肪醇(Ⅲ),紫丁香甙(Ⅳ),水杨甙(Ⅴ),紫丁香酚甙(Ⅵ)。除紫丁香甙(Ⅳ)外,其它五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蜀五加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6.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是应用于太湖的生态修复的一种沉水植物,本文首次从环境修复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全草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12-羟基十二酸(1)、11,14-二十碳二烯酸(2)、β-谷甾醇乙酸酯(3)、β-谷甾醇(4)、棕榈酸乙酯(5)、1,14-十四碳二酸(6)和6,10,14-三甲基-2-十五酮(7),其中1、4、5、7为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7.
新疆菊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新疆菊参的地下部分分离得到五个成份(Ⅰ、Ⅱ、Ⅲ、Ⅳ、Ⅴ),经UV、IR、~(?)HNMR、MS等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芹菜甙元(Ⅰ)、常春藤甙元(Ⅱ)、阿魏酸(Ⅲ)、β-谷甾醇(Ⅳ)、及 2’,3,4,4’-四羟基查尔酮(Ⅴ).其中β-谷甾醇及 2’,3,4,4’-四羟基查尔酮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8.
两面针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面针Zanthaxylum nitidum(Roxb.)DC根部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共鉴定7种香豆素成分及2种其它类型成分,其中6种香豆素前文已作过报道。本文主要介绍三种化学成分即β-谷甾醇(1),5-methoxymarmesin(2),β-香树素(3)。其中5-methoxymarmesin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9.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 90%乙醇提取物中利用MCI、硅胶、大孔树脂通过柱色谱技术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4-羟苄基)-3,4,5-三甲氧基环己-2,5-二烯酮(1)、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 (vicenin-2,2)、7-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orchinol,3)、7-羟基-2-甲氧基菲-1,4-二酮(densiflorol B,4)、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5)、正二十四饱和脂肪酸甘油酯-1(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0.
对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反式丁香苷(1)、3'-去甲基-连翘苷(2)、半萜苷(3)、香草醛(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