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甾醇生理功能的线粒体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植物甾醇作为胆固醇类似物可抑制胆固醇肠道吸收进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植物甾醇还具有抑癌、抗炎退热、抗氧化和类激素等多种功能.从亚细胞及分子水平深入探究植物甾醇的生物作用机制有助于充分开发植物甾醇的应用价值.线粒体是细胞能量物质代谢最重要的场所,胆固醇代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都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提示植物甾醇可在多种模型中调控线粒体功能,这可能是植物甾醇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潜在机制.本文将首先整理归纳植物甾醇生物学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其线粒体相关调控机制,以期为领域内基础研究者提供前沿思路和进展报告,并为植物甾醇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bambusifolia的化学成分,我们在前文曾报导,从其块根分得结晶性单体,已鉴定为D—甘露醇、马兜铃酸,马兜铃酸C、朱砂莲内酰胺,β—谷甾醇外,现本文通过光谱方法,报导其另一个化合物晶V1的鉴定。 晶V1:浅黄色针状结晶,溶于氯仿时呈蓝色荧光,熔点207~208℃。其红外光谱有C=O及CH_3吸收峰1710,1225,1060cm~(-1),无NO_2吸收峰。质谱m/z:340(M~+),  相似文献   
13.
从药用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豆甾-5-烯-3β,7β-二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3β6,α-二醇(3)和β-谷甾醇(4)。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龙芽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川木通的化学成分,根据结果对中国药典川木通的薄层色谱鉴别内容提出商榷意见。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川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四种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和对照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9,12-octadecadienoic acid(Z,Z)-,2,3-di-hydroxypropyl ester(1)、麦角甾醇(2)、豆甾醇(3)和β-谷甾醇(4),其中1和2为首次分离得到。用TLC和HPLC图谱比对发现采集的11批川木通药材中均含有豆甾醇,而未发现齐墩果酸。中国药典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川木通的内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5.
从国产臭椿木材中分到三种化学成分,经元素和光谱(IR,UV,NMR,MS)分析鉴定为B-谷甾醇,Canthin-6-one和1-methoxycanthin-6-one。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揭示β-谷甾醇(Sito)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铁死亡-脂质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Sham组(n=10)、TBI组(n=11)、TBI+10Sito组(n=10)、TBI+20Sito组(n=10)、TBI+40Sito组(n=10)和TBI+40Sito+GPX4-IN-3组(n=10)。Sham组大鼠不进行造模,其他组大鼠为TBI模型大鼠。Sham组和TBI组大鼠每天灌胃1 mL0.5%羧甲基纤维素钠。TBI+10Sito组、TBI+20Sito组、TBI+40Sito组大鼠分别灌胃1 mL 10、20、40 mg/kg/d的β-谷甾醇。TBI+40Sito+GPX4-IN-3组大鼠同时灌胃0.5 mL 40 mg/kg/d的β-谷甾醇和0.5 mL 15 mg/kg/d的GPX4-IN-3(铁死亡选择性诱导剂)。各组大鼠均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了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通过蔗糖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行为学。检测血清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脑组织Fe2+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脑组织损伤。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逃避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蔗糖偏好率、水平活动分数和垂直活动分数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升高,神经元出现明显损伤,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Fe2+含量升高,GPX4蛋白表达水平和GPX4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5)。与TBI组比较,TBI+10Sito组、TBI+20Sito组和TBI+40Sito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越平台次数、蔗糖偏好率、水平活动分数和垂直活动分数升高,TC、TG和LDL-c降低,HDL-c升高,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Fe2+含量降低,GPX4蛋白表达水平和GPX4相对荧光强度升高(P<0.05)。与TBI+40Sito组比较,TBI+40Sito+GPX4-IN-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逃避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蔗糖偏好率、水平活动分数和垂直活动分数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升高,神经元损伤加重,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Fe2+含量升高,GPX4蛋白表达水平和GPX4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5)。结论:β-谷甾醇可有效减轻TBI后的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途径介导的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黔产毛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黔产毛子草中首次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它们分别确定为十六烷酸(1),二十六烷酸(2),9、12-十八二烯酸(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熊果酸(6),齐墩果酸(7)。  相似文献   
18.
荣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离鉴定茉莉根化学成分,用乙醇提取,经硅胶、大孔树脂和ODS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olihuaside(1)、sambacosideA(2)、β-谷甾醇(3)和豆甾醇(4)。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茉莉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冬虫夏草是一味传统名贵中药材,甾醇类成分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为了探讨冬虫夏草不同生长阶段甾醇类成分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技术对冬虫夏草5个不同阶段样品(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僵虫、1cm子座冬虫夏草,4-6cm子座冬虫夏草,孢子弹射冬虫夏草)和对照样品(蝙蝠蛾幼虫)中麦角甾醇、胆甾醇和谷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6cm子座冬虫夏草样品总甾醇含量较高,该结果为冬虫夏草采收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栽培品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甘露醇(1)、β-谷甾醇(2)、甜菜碱(3)、2′-乙酰基麦角甾甙(4)、麦角甾甙(5)、肉苁蓉甙A(6)和海胆甙(7)。本研究表明,栽培肉苁蓉与已报道的野生肉苁蓉主要成分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