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南极地区苔藓剖面中地球化学元素的营养运移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小梅  赵俊琳  孙立广 《生态学报》2001,21(7):1079-1083
对采自南极的苔藓剖面上各层苔藓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苔藓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不同,这与元素在苔藓中的营养特征有关,研究发现元素Ca在苔藓体内,异常活跃,它极易被累积在新鲜苔藓体内,Zn也是苔藓易吸收的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在老新苔藓中的转移能力不同;底层苔藓的元素转移能力很低,中层苔藓中元素维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上层苔藓中元素的转移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42.
为搞清红地球葡萄(Red Globe Grape)霜霉病(Plasmopara vaticola)的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在生产实践中为提高田间抽样的准确度,运用聚集度指数(K、CA、I&和M^*/X、λ)分析研究了红地球葡萄霜霉病系统型病株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霜霉病病株在葡萄园中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型,分布的基本型是嵌纹分布和核心分布,适合率分别为75%和76.67%。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8.33%.在此分布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病叶平均数,比较平行线、“W”字型、“Z”字型抽样方式,最后肯定平行线法最好.  相似文献   
43.
现生珊瑚在海洋里五光十色,人称海石花,实际上珊瑚仍然是一类相对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44.
奇云 《生命世界》2006,(7):60-63
在澳大利亚西部一处连绵10公里的狭长区域内,裸露着许多形状怪异、貌似岩石的土丘。这些土丘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比人的指甲还要小,有的则比一个成人还要高,有的像装鸡蛋的纸盒,有的似海洋波浪。古怪土丘的学名为“叠层石”(stromatolite),距今大约有34亿年。  相似文献   
45.
向可宗 《生态科学》1991,(1):108-110
广东省生态学会业已成立10周年了。10年来我国及世界生态科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地球大气变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洞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威胁,并且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长期气候资料分析初步证实,全球气温变化虽有一定的波动性,但由于温室效应的加强,全球气温总的趋势是上升的。1989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戈德温·奥巴士曾发出警告:至2020年,地球气温将上升4℃,这将在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美国  相似文献   
46.
什么是“地球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化石》1996,(2):5-6
什么是“地球表层”周俊一、“地球表层”并非地表“地球表层”是一个科学概念,并非仅指地表。1883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根据当时地理学研究及其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地球表层”这一名称,并定义为地面以下岩石圈表面厚约几公里(洋壳4km,陆壳5~6km)的地...  相似文献   
47.
造林气候调节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麟 《生态学报》2021,41(2):469-478
造林及人工林生长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CO2),其"幼龄效应"使得全球中、高纬度新造林的CO2吸收超过天然林,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暖、控制升温2℃目标的一个关键战略,亦是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举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人工林保有面积居全球首位,占林地面积的36%,近几十年造林为全球变绿的贡献超过10%。造林改变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从而影响温度、降水、成云、风等,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区域呈现差异性气候调节效应,取决于温室气体、辐射能量、水汽收支之间的平衡结果。分析了国际、国内在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中对于造林的急迫需求,综述了造林气候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物理机理,总结了当前研究中亟待深入探索的内容,并展望了未来造林仍需深入开展系统地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物理机理研究,推动可持续地人工林管理、恢复具有完整结构的森林、促进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  相似文献   
4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1202-1203
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早期生命。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是陨石或小行星等地外天体的撞击触发了关键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一些与生命有关的物质。现在,捷克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重演了这一过程:他们利用激光轰击黏土和化学物质汤,模拟一颗高速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能量,最终生成了构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基本组件——形成RNA必需的4种碱基。  相似文献   
49.
50.
独立学者夏欣(Heather Newbold 之汉名)著的《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学家回顾生平事业与展望地球生命未来》(Life Sto-ries:World-Renowned Scientists Reflect onTheir Lives and the Future of Life on Earth,200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一书,一经问世,立即赢得来自科学界、教育界、出版界以及媒体的交口称赞。国际权威科学史期刊《艾雪斯》(Isis)和《生物学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相继发表评论文章,足见科学史界的重视。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