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文昌鱼性腺和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次用雌二醇,睾酮及孕酮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在文昌鱼性腺,脑泡和神经管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中都存在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小生长期,3种受体通常定位在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的胞质或核膜,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则定位在胞质和核质,在雄性,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雌激素受体例外)中,受体阳性物定位在胞质和核,另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性类固醇激素抗体对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的性腺和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揭示,免疫阳性物存在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和精巢中,在卵巢发育是上期,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胸质和核仁膜对紫二醇,睾酮和孕酮抗体显示强或中等强度免疫阳性反应,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仁膜对睾酮和孕酮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而对雌二醇则显著增强,在雄性,随着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对孕酮抗体发生强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成熟期则对雌二醇抗体发生免疫阴性反应,精子始终为免疫阴性,本文研究首次发现,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存在哺乳动物神经旮体激素样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免疫阳性物分布在神经细胞胸质,核显阴性反应,这些结果为证明文昌鱼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内分泌调控轴的功能成熟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432.
免疫细胞治疗是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力的新赛道之一,已成为各国争抢的科技与产业高地。随着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潜力不断得到验证,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本文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和产业化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2023年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态势,并对免疫细胞治疗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3.
CD147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它与肿瘤侵袭和转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毒入侵,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活化,老年痴呆症,疟原虫入侵等病理过程密切先关,已成为癌症等疾病的新型药物靶标分子。作为一个单次跨膜蛋白,CD147的多功能性依赖于它的胞外结构域以及细胞膜和细胞外多种分子的相互作用。有研究发现CD147可作为细胞膜受体并且在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和免疫T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可作为T细胞亲环素受体并具有趋化T细胞的功能。近几年研究发现,CD147在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并且具有标志性意义。该文就以作为活性调节性T细胞标志的CD147的潜在作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34.
儿茶酚胺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认为儿茶酚胺(cateeholamines,CAs)不只是引起普遍的免疫抑制,而是抑制细胞免疫但促进体液免疫。CAs可抑制1型辅助T(T helper 1,Th1)细胞、细胞毒性T(T cytotoxie,Tc)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Her,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并增强Th2和B细胞的作用。CAs通过免疫细胞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oreceptors,β2-ARs)引起细胞内cAMP增加,cAMP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后者调节核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即抑制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2的基因转录;增强IL-6、IL-10和IL-4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35.
目的:探索简便易行的外周血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极其生物学特征与功能.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分离成人外周血,所获得的白细胞在一定条件要求下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等对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进行鉴定,在扫描电镜下进一步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培养至第14天时,外周血纤维细胞开始分化成熟.血液来源的取材、首次换液的时间、细胞的接种密度、血清浓度等多种因素均会对外周血纤维细胞的培养造成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至12天时CD34和COL Ⅰ均为强阳性表达,继续培养至28天时,血液来源的细胞表面抗原CD34发生明显丢失,免疫荧光染色几乎不能显色;相反COL Ⅰ持续表达阳性,取培养14天的贴壁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Col Ⅰ+细胞为81.6%,显示PBFCs不断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配合适当的培养条件,成人外周血中存在的前体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分化为外用血纤维细胞,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36.
周慧  朱丽影  迟立君  刘畅  颜炳柱 《生物磁学》2012,(21):4031-4035
目的:比较黑龙江省H1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F0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HIV/AID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HIV/AID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及绝对数量;采用共同培养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D25十FoxP3+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下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HCs(P〈O.01),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下降,且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成反比;混合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无明显变化;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FoxP3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cD4℃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437.
小鼠胎肝是小鼠发育早期主要的造血器官,红系细胞在胎肝造血过程中形态特征和组成成分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红系细胞体积的变化,利用Countstar细胞计数仪对小鼠E12.5-E17.5胎肝中直径8-14岬细胞进行数量统计,再结合观测到的红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血红蛋白表达量的不同,将E9.5.E17.5胎肝中的细胞分为10类。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胎肝造血系统的发育,哺乳类红系细胞在终末分化时出现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固缩、排核和血红蛋白表达量增加等时序性变化。红系细胞表面特异标志Terll9和CD71在EryD中高表达而在成体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细胞中表达较低的结果表明胎肝中红系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这些数据为研究红系分化、克隆红系分化相关基因及探讨红白血病发生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8.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协同调控肿瘤生长、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正确认识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发展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9.
目的:观察白介素-6(interleukin,IL-6)单克隆抗体(IL-6 mAb)治疗Lewis大鼠自身免疫心肌炎(EAM)的疗效。探讨IL-6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在EAM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将34只8-10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EAM组(n=12),IL-6mAb干预组(n=16)。对EAM组和干预组注射心肌肌凝蛋白,干预组于免疫注射后第1、7至第20天腹腔注射IL-6 mAb1nlg,分别于急性峰值期(第21天)、慢性持续期(第84天)取材,观察心肌炎症浸润、纤维化、细胞凋亡以判断IL-6mAb疗效。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比较各组血清中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实时定量PCR测定外周血STAT3、RORγt、Foxp3mRNA水平,对EAM源性脾细胞进行体外IL-6mAb刺激,并用ELISA法测定IL-10、IL-17和TGF-β的浓度。结果:炎症积分、纤维化积分、凋亡指数IL-6mAb干预组较EAM组明显下降(P〈0.01)。急性峰值期(21d组)EAM组TH17和Treg细胞数量上调,干预组则受明显抑制(P〈0.01);21d干预组血清IL-6、IL-10、IL-17和TGF-β的浓度较EAM组明显下降(P〈0.01);21d干预组外周血STAT3、RORγt、Foxp3mRNA水平下降(P〈0.01);体外IL-6mAb刺激EAM源性脾细胞,IL-10、IL-17和TGF-β表达明显增加。结论:IL6mAb对EAM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L6mAb通过抑制Th17、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实现对EAM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0.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一类脂质与蛋白激酶家族,其主要通过在磷脂酰肌醇的肌醇环三位进行磷酸化产生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hosphatidyl inositol 3,4,5-trisphosphate,PIP3)而发挥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γ/δ(PI3Kγ/δ)是I类PI3K家族中的成员,其主要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中,这2种PI3K亚型参与先天性与获得性免疫应答.因此,PI3Kγ/PI3Kδ被视为因免疫反应调控异常导致的炎症疾病的治疗药物靶点.目前,利用特异性抑制剂靶向干预PI3Kγ和/或PI3Kδ,成为炎症相关疾病治疗的新策略.本文简介了PI3Kγ与PI3Kδ在不同类型免疫细胞中的功能;并就采用小分子特异性抑制剂,靶向抑制PI3Kγ和/或PI3Kδ在各类炎症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