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近年来研究表明,精氨酸加压素(AVP)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本文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加压素分泌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二肾一夹法制成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本文的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AVP阳性细胞内分泌颗粒密集呈棕黄色。正常大鼠组则染色浅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两组AVP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组AVP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22.
棘尾虫类神经肽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原生动物棘尾虫体内发现多种哺动物神经肽、肽激素和酷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物质:类P物质,类神经肽Y(NPY-Like),类胆囊收缩素(CCK-8-Like),类生长抑素,类β-内啡肽,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类酷氨酸羟化酶。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显示了这些肽类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在大鼠上分别用电针大鼠面部颧髎穴和尾部电流刺激致痛后,报道DBH阳性神经元与c—fos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共存。实验在雄性SD大鼠上进行。刺激后2小时,经心脏用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脑组织作冰冻冠状切片。在同一切片上顺序进行Fos抗体—ABC—DABni和DBH抗体—PAP—DAB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并以不刺激动物作对照,结果表明:针组和痛组动物均可在脑干若干核团内观察到Fos样免疫阳性(FLI)显示神经元在细胞核上,星紫黑色。光镜下在A_1、A_2、A_3蓝斑与蓝斑下核处有DBH样免疫阳性(DLI)在细胞体、突起和终末上,呈棕黄色,但胞核不染。光镜下出现三种形式神经元:1.仅有FLI胞核染色。2.仅有DLI胞质、突起和终末染色。3.FLI胞核存在DLI胞体中(即共存)。统计分析表明。在脑干部位,FLI在网状外侧核(RL)、孤束核(nts)、延髓头端腹侧区(RVM)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腹外侧和外侧部位(PAG)针组显著多于痛组。共存神经元仅在A_1部位针组显著地多于痛组,A_2、A_5及蓝斑部位。针组与痛组的共存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4.
在电针和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分别可在大鼠的脑室和脑表面软膜部位的DynA、M-Enk、Sp。NT、GABA、DBH及5-HT免疫阳性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中观察到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这些触液神经元有的位于管膜上皮浅表,有的位于上皮之间或下方,构成管膜上、管膜间或管膜下触液神经元,在室管膜间虽然也能观察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但占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并且也能观察到含纤毛的柱状管膜上皮受膨体状神经终末的支配。  相似文献   
125.
本实验收集22例9周至28周龄人胎儿,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了下丘脑结节区神经核团内生长抑素神经元的个体发生。结果表明。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16周人胚的弓状校及腹内侧核,以后随胎龄增长数目逐渐增加。在22周时,腹内侧核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达到高峰,弓状核内的该神经元在24周达到高峰。24周后阳性神经元数目呈递减趋向,免疫反应逐渐减弱。背内侧核及结节核内未见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形态多样,体积较小,其突起数目在发育过程中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研究层黏连蛋白亚基β3(LAMB3)在头颈鳞癌(HNSCC)中的表达、预后价值、免疫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多个在线数据库,分析LAMB3在HNSCC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预后价值以及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通过基因共表达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探究LAMB3参与HNSCC的生物过程以及相关信号通路;预测调控LAMB3基因的上游靶miRNA。结果:LAMB3在HNSCC中高表达,LAMB3表达水平与年龄分布、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和HPV病毒感染状态相关;预后分析显示LAMB3在HNSCC中高表达预示患者不良预后,在肿瘤分期为Stage3、白色人种、肿瘤病理分期为Grade1和Grade2以及肿瘤新生抗原高表达HNSCC患者中总生存期更短;LAMB3表达水平影响HNSCC肿瘤微环境,LAMB3高表达能够降低B细胞、CD8+T 细胞浸润程度,升高CD4+T细胞浸润程度;基因共表达和功能相关分析表明,LAMB3高表达与基底膜形成、细胞连接、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有关;LAMB3潜在靶miRNA是hsa-miR-24-3p。结论:LAMB3在 HNSCC中高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HNSCC发病风险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100例单纯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慢性鼻窦炎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随后对100例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依照患者的复发情况评价其预后情况,并分为两个亚组,将术后1年内复发的21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两未复发的7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个数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低于慢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OS、Tregs其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EOS、Tregs两者联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检测(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介素-35(IL-3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病程、合并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组织淋巴细胞占比、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OS个数以及Tregs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哮喘、组织淋巴细胞占比、EOS个数以及Tregs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不仅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预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临床上对于EOS个数增加,Tregs降低的患者要及时改善治疗措施,预防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 LAG-3)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 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内免疫细胞LAG-3表达;利用LAG-3敲除小鼠研究LAG-3对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于Con A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收取外周血,检测血清ALT、AST、细胞因子水平;收集肝脏组织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并统计肝脏组织坏死面积;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内细胞分群、T细胞活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LAG-3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果:Con A诱导肝脏免疫细胞LAG-3表达增加;LAG-3敲除加重Con A所致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肝脏坏死面积增大、炎症消除延迟;LAG-3敲除不影响Con A诱导的肝内免疫细胞浸润;LAG-3敲除抑制调节性T细胞扩增及IL-10表达;MHCII辅助分子CD74与LAG-3存在蛋白质相互...  相似文献   
129.
《生物学通报》2009,(8):39-39
日前科学家们揭示出免疫细胞与免疫接种沟通的新细节。这种沟通的过程让身体产生出长期有效的抗体保护,对这种过程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升疫苗的配方。  相似文献   
130.
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加压素分泌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氨酸加压素(AVP)主要是由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加压素能神经元合成分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VP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本文采用二肾一夹法制成高血压模型。应用光、电镜技术、免疫细胞化不技术和图象分析技术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PVN加压素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SON加压素神经元及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PVN和SON内AVP阳性细胞中分泌颗粒密集呈棕黄色,正常大鼠组染色浅谈。图象分析检测两组PVN和SON中AVP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所得数据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和正常组AVP神经元在PVN有显著性差异。在SON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组内的PVN和SO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大鼠组PVN和SON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时,PVN和SON内加压素神经元的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