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是由α亚基(HIF-1α)和β亚基(HIF1β)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在低氧情况下调控细胞组织进行血管新生等对低氧环境的反应性活动,使细胞组织适应低氧环境,是组织中调控氧稳态的关键因子。在低氧情况下,HIF-1特异性的促进一系列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这一过程需要微量元素铜的参与。铜对于这一过程中HIF-1转录复合物形成及其与DNA结合都是必须的。但是当组织长期处于缺氧/低氧的环境中时,铜从组织中流失,从而导致了HIF-1调控的这些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组织的血管新生受到抑制。因此对铜特异性调控HIF-1转录活性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缺血缺氧性疾病,从而为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2.
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峰丛洼地区域石漠化面积削减较为迅速、亟需从前期治理侧重遏制面积扩张转向生态服务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后面临的治理投入与分区较为粗放、治理技术与模式缺乏针对性、综合效益亟待提升等问题,以生态服务提升为核心目标,系统研究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石漠化演变的关键因子、水土流失/漏失关键过程与调控、植被恢复与人工诱导提升土壤生态功能机理,突破面向生态功能优化的区域生态系统监测评估、表层岩溶水生态调蓄与高效利用、有机物资源利用与退化土壤肥力提升、耐旱型植物群落构建与规模化建植、可持续性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等关键技术,形成生态服务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区域石漠化治理系统性解决方案,为石漠化治理二期工程与扶贫提供科技支撑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943.
张敏  朱佳旭  王磊  徐妙云 《生物工程学报》2016,32(10):1301-1308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机制。在逆境条件下,例如干旱、高盐、低温、强光、弱光、紫外线等,植物会提前开花结实以尽早完成其生命周期,这种生物学现象被称为"逆境诱导的开花"。植物的这种避逆应激反应不但在进化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逆境诱导植物开花与光周期、春化、环境温度、自主途径、赤霉素和年龄等开花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文中对逆境诱导植物开花的研究历史、代谢调控以及分子机制等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4.
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是起源于云南西南地区热带雨林的典型喜阴植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种植和推广,在种植过程中,谢君魔芋需要采用遮荫栽培模式。为了揭示谢君魔芋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策略,该研究探讨了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透光率为50%、29%、17%、7%)谢君魔芋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光合诱导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片氮素(N)含量和N分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环境光照强度的降低,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质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及比叶面积均增大,而暗呼吸和光补偿点均减小。在光合诱导过程中,生长在透光率为17%光环境中的谢君魔芋完成50%光合诱导所需的时间最短,约为81.4 s;在光诱导进行10 min时,诱导状态最高,为87.3%。完成50%和90%光合诱导所需的时间与低光下初始气孔导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生长光照强度降低,叶片中的N分配到羧化组分和生物能转化组分中的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在透光率为17%的光环境下具有最大值;而叶片中的N分配到捕光色素组分中的比例随着生长环境光照强度降低而增加。该研究结果表明,喜阴植物谢君魔芋通过加强对低光和动态光源的利用能力及有效的N资源分配策略来适应低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945.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机械损伤叶片(MW)、外源水杨酸诱导(Me SA)、扶桑绵粉蚧短期(S-MF)及长期为害(L-MF)4种方式处理棉花,对棉花植株释放的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共有5种萜类化合物被定性检出,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A-柏木烯与雪松烯;扶桑绵粉蚧的取食为害显著提高了棉花α蒎烯、β蒎烯及A-柏木烯的释放量,并且新增加雪松烯与长叶烯的释放;而叶片机械损伤与外源水杨酸诱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α蒎烯、β蒎烯及A-柏木烯的释放量。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进行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构建鹿茸富脯氨酸多肽(APRP)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APRP。方法:以鹿茸顶端组织总c 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连接p MDTM18-T载体,转化E.coli DH5α进行TA克隆。酶切与测序鉴定合格后,将目的片段与p GEX-6P-1质粒连接,完成p GEX-6P-1-APR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初步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R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216 bp。提取表达载体质粒经酶切及测序分析证实p GEX-6P-1-APRR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利用终浓度为0.5 m MIPTG诱导,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分子量为35 k Da。结论: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特定的鹿茸多肽的报道很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在体外对鹿茸富脯氨酸多肽基因(APRP)进行融合表达,并且融合蛋白GST-APRP以可溶形式表达,有利于进一步研究APRP。这也为研究其他鹿茸多肽单体成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6例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静脉血制备自体CIK细胞,成熟后回输入体内,持续注射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培养前和培养13天后白细胞各亚型细胞所占百分比,并比较CIK细胞回输前后患者白细胞亚群、感染次数及输血量的变化。结果:培养后CD3~+、CD8~+、CD3~+CD8~+、CD3~+CD56~+亚型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培养前(P0.05),CIK细胞回输后患者体内CD3~+、CD3~+CD8~+、CD3~+CD56~+亚群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回输前(P0.05);CIK细胞回输后,患者感染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回输前(P0.05),疾病稳定期输血量显著低于回输前(P0.05),疾病进展期输血量与回输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有效且安全,可维持病情的稳定、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rs4905A/G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EBI3 rs6613 A/T和EBI3 rs4905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 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6613 A/T、rs4905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EBI3基因rs6613 A/T位点A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9.4%;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rs4905A/G多态性位点AC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8.2%;C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9%。EBI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广西壮族人群EBI3基因rs6613A/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3基因rs4905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和日本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I3基因rs6613 A/T和EB-13 rs4905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9.
目的:研究microRNA-18a (miR-18a) 对缺氧引起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hPA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分为未转染组、miR-18a 模拟物对照组、miR-18a 模拟物组、 miR-18a 抑制剂对照组、miR-18a 抑制剂组、siRNAcontrol组、siHIF-1-alpha组、miR-18a 抑制剂和siHIF-1-alpha共转染组。分别于常氧(21% O2)和低氧(3%O2)作用24小时。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缺氧诱导因子-1-alpha(HIF-1alpha)是 否为miR-18a 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blot 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可促进 hPASMCs 增殖,使miR-18a 表达减少;miR-18a 模拟物可抑制hPASMCs 增殖,而miR-18a 抑制剂可促进hPASMCs 增殖;抑制 miR-18a 可使HIF-1-alpha的表达上调。同时抑制miR-18a 和HIF-1-alpha,可使miR-18a 对hPASMCs 增殖调控的能力消失。结论:缺氧通 过抑制miR-18a,上调HIF-1-alpha的表达,促进hPASMCs增殖。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Orexin-A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摄食和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SD大鼠24 h动态SPA的分布情况来定义HA大鼠和LA大鼠,创建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向HA和LA大鼠延髓外侧下丘脑(rLH)和黑质多巴胺致密部(SN))微量注射orexin-A,观察orexin-A对能量消耗、自发动态运动(SPA)的作用,以及动态SPA对饮食诱导肥胖(DIO)的抵抗作用。结果:雄性SD大鼠在标准饮食情况下,24 h动态SPA呈正偏态分布,非固定SPA(ambulatory SPA)与瘦体重(lean mass,LM)(P0.05)以及总体重(P0.05)显著相关。HA和LA大鼠(high and low activity rats)间的固有SPA(intrinsic SP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LA大鼠相比,HA大鼠延髓外侧下丘脑(rLH)和黑质多巴胺致密部(SN)的orexin-A反应性更高。在r LH和SN注射orexin-A能显著增加动态SPA(r LH:P0.05;SN:P0.05)。在HA和LA大鼠的r LH注射orexin-A,每种剂量与注射相同剂量的a CSF的大鼠相比效果有显著差异。而对于SN注射OXA,只有注射高剂量OXA的HA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才出现著差异。在r LH注射OXA后,对HA/LA大鼠动态SPA均有显著影响(P0.05)。HA大鼠比LA大鼠能量消耗更高。不同的饮食对于HA和LA大鼠转化为SPA有不同的影响,HA大鼠对DIO敏感性低于LA大鼠。与LA大鼠相比,在LF(Low Fat)饮食条件下,转化为脂肪量的热量更少。结论:Orexin-A可通过增加大鼠活动量,使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