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24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利用微生物法测定某些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标准曲线的制取,故方法有效应用的首要条件就是获得理想的标准曲线。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测定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测定培养基对维生素B12线性存在显著的影响。本实验针对国标GB5413.14-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方法中的标准曲线制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给我市开展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生态工程提供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良造林树种,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我市生态桑产业进行了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对今后生态桑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同时也为东北地区及干寒地区生态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新鲜人血为原材料,制备成具有UREA标准浓度(5.32±0.16)mmol/L的血清标准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此标准物质进行定值,并且对UREA浓度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均匀性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4.
平榛种质资源坚果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榛是我国重要的榛属植物资源,为鉴定、评价和保护平榛种质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99份平榛种质资源坚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榛种质资源坚果的24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0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确定了4类影响因子,反映了育种选择方向及潜力;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9份平榛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选育果面光滑品种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第Ⅱ类群可作为选育大粒型、适宜机械化加工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第Ⅲ类群具有作为市场产品的潜力,第Ⅳ类群可作为选育圆形、果面无条纹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作为选育高丰产性品种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上述研究为平榛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选优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具有多重性,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 工作成果,可能导致对教师激励的扭曲。主观评价则由于可信性问题,难以获得被 评对象的认同。本文试图考察综合利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教师劳动激励的效 用。研究发现,当客观评价的扭曲程度较小时,单独使用客观评价即可达到最优,即 客观评价的替代性发挥主导作用;而当客观评价的扭曲程度很大时,两者的互补性 更为凸显,即主观评价的引入使得本来无法单独使用的客观评价变得可用,并且两 者的可用性都比单独使用时更好。  相似文献   
106.
【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的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的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的升高,瓜实蝇的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的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 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的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的果长影响了保护膜的应用效能,2种果长的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显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的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的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 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的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 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14个福禄考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降升降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福禄考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将其分为3个抗寒等级:强抗寒品种为‘Sub-05’、‘Sub-Ja-03’和‘Sub-Ja-04’;中抗寒品种为‘Sub-Ja-01’、‘Sub-Ja-02’、‘Sub-06’、‘Sub-07’、‘Pan-02’和‘Pan-Ru-07’;弱抗寒品种为‘Pan-01’、‘Pan-Ru-06’、‘Pan-05’、‘Pan-04’和‘Pan-03’。丛生福禄考品种抗寒性优于锥花品种,与露地越冬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了探究ORMDL3(orosomucoid 1-like 3)基因表达量与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性别、年龄、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们收集了115位数据有效的5岁以下儿童的资料,并依据API严格标准对其进行分类:API+(过去一年内喘息次数≥4)、API-(过去一年内喘息次数1-3次)和API0(无喘息)组,统计三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并检测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性别、年龄、家族史、喘息次数、和鼻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I+组内男女性别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ORMDL3基因表达量在API0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PI+和API-组内表达量(P=0.044),并且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232,P=0.020),但是ORMDL3基因表达量与性别、年龄、家族史、喘息次数、和鼻炎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指数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API阳性鉴定标准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9.
棉花花铃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90份国内棉花为材料,在大田采用花铃期胁迫,考察6个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Y值)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因子分析、隶属性函数值、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基于D值相关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关联度位次依次为:单株产量、有效铃数、有效果枝数、株高、单铃重、衣分、第一果枝节位。因子分析表明,3个公因子可代表棉花抗旱性72.4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和加权抗旱系数(WDC值)的各品种抗旱性排序相近,位居前10位的抗旱品种基本相同。各品种D值与综合抗旱系数(CDC值)、WDC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广义遗传率分析表明D值的遗传率为55.4%,为最高,其次为CDC值、WDC值。各品种Y值与CDC、WDC值间极显著正相关;根据D值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品种的选育条件及适应地区。试验结果说明基于遗传力大小的综合抗旱指标中用D值为主要参数,WDC为辅助评价参数,评价以单株产量为主要考量目标的棉花抗旱性是适宜且必须的;以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棉花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性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0.
在3月5日至9月5日期间,以蝟实( Kolkwitzia amabilis Graebn.)顶端枝条作为插穗,每隔10 d扦插1次,对扦插10 d后插穗的生根率,内源吲哚乙酸( IAA)、脱落酸( ABA)和赤霉素( GA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比较,对生根率与上述8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这8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扦插时间插穗的生根效应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扦插时间推移,蝟实插穗的生根率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期间扦插的插穗生根率相对较高,并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期间扦插的插穗为最高,总体在70%以上。随扦插时间推移,插穗中IA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而插穗中的AB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GA3含量和CAT活性变化不明显,SOD活性总体上呈缓慢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蝟实插穗的生根率与IA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383%,说明前2个主成分能够基本反映蝟实扦插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第1主成分中可溶性蛋白质和IAA含量为主要因子,第2主成分中CAT活性为主要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期间扦插的蝟实插穗的综合评价指数(D)较高,为0.747~0.983,与插穗生根率的实测值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北地区,蝟实插穗的适宜扦插时间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并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最佳;扦插过程中喷施适当浓度IAA溶液可以提高插穗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