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4篇
  2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种快速的活菌计数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四唑盐(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动物细胞活细胞数的方法。通过改变比色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比色波长,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活菌计数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细菌PBW1培养过程中活菌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新方法与平板稀释法的测定结果一致,且具有快速 、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GBV-C/HIV共感染可延缓HIV感染疾病的进程,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收集我国安徽省阜阳市HIV血清学阳性的既往献血员血浆标本,对其进行GBV-C感染的检测,研究GBV-C/HIV共感染与HIV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用RT-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在203人中检出GBV-C感染52例,显示该人群GBV-C的感染率为25.6%,男性感染者(35例,67.3%)高于女性感染者(17例,32.7%).分析发现,GBV-C感染与未感染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的HIV-1感染者均未接受ART治疗,因而排除了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HIV-1感染晚期的献血人群,GBV-C/HIV共感染对CD4细胞和病毒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由于本研究对象中无HIV-1早期感染者,因而不能判断GBV-C在HIV-1感染的早期对疾病进展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93.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过程中,由于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受到样品制备、溶液稀释、向培养基添加样液、培养时间和操作人员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离散度较大。实验主要研究采用在同一时间段内,应用同一批次的培养基和试剂,按相同的检测过程,对同一批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对不确定度的贡献,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94.
滴水湖沉积物中可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滴水湖湖心采集底泥样品,对底泥中可培养优势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滴水湖沉积物中菌落总数为2.43×104CFU/g,分离纯化后的8株优势菌种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5%,其中7株为GN-NENT(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1株为GP-ROD SB(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鉴定结果显示,8株菌种分别为:鳗鱼气单孢菌(Aeromonas encheleia)、乙酸钙不动杆菌/基因型1(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enospecies1)、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DNA group12)、腐败希瓦氏菌B(Shewanella putrefaciens B)、维罗纳/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obria DNA group8)、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和梅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  相似文献   
95.
噬菌斑电子图像的计算机处理及其自动计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菌斑平板计数是微生物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平板上噬菌斑与背景反差小,而且往往出现几个噬菌斑相连,计算机识别时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噬菌斑计数目前仍为人工方法.本文以λ噬菌体为材料,感染E.coli宿主细胞,获得噬菌斑.然后将噬菌斑制成电子图像.抽取图像中有代表性的区域,利用分水岭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将相连的噬菌斑分割成单独的噬菌斑,然后利用基于区域生长法进行计数,结果与人工计数完全相同,表明我们建立的新方法可以用于噬菌斑计算机自动计数.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市场销售的几种不同类型益生菌制剂进行胃、肠液耐受程度比较,评价各益生菌制剂活菌数量,为临床选择益生菌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种菌粉及某颗粒益生菌、国产某晶球、日本产某晶球、某胶囊益生菌、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共12种口服益生菌产品,在崩解时限仪中加入人工胃液进行崩解试验,在0.0 h、0.5 h、1.0 h、1.5 h和2.0 h时吸取上述样品并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并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活菌计数。在上述5个时间点吸取部分益生菌-胃液混合物(针对益生菌粉末)或取出益生菌产品(针对晶球、肠溶胶囊、肠释益生菌)换人工肠液再进行40 min崩解,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粉末状益生菌制剂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普遍较差。某颗粒益生菌、国产某晶球、日本产某晶球、某胶囊益生菌、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在人工胃液中不崩解。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在人工肠液中40 min完全崩解且活菌数峰值较高。结论圣邦步步佳肠释益生菌对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较强,且活菌数较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运用Xs-800i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出现警示和提示性信息时,与手工法计数及显微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复核的相关性.方法:使用Xs-800i分析仪检测标本,对血小板计数有警示的标本,采用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和显微镜观察,结合分析仪计数及直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出现警示时,检测结果与手工法计数结果差异较大,显微镜可观察到红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等.结论:运用Xs-800i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出现警示及提示性信息时,应采用手工法及涂片染色镜检对标本复检,综合手工计数与显微镜形态观察结果作为最终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8.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必须用全称。对科技期刊来说,凡处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包  相似文献   
99.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患者治疗前及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发作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缓解时的阴性率。结果:①hs-CRP、N%、WBC在自觉症状缓解时均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5);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hs—CRP、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哮喘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既可作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比WBC、N%更迅速、敏感。  相似文献   
100.
在从武汉东湖水样中培养分离水华蓝藻噬藻体(Planktothrix agardhii Virus from Lake Donghu,PaV-LD)的基础上,对在不同条件培养的宿主蓝藻细胞中,PaV-LD增殖效率及裂解作用进行了测定分析。分别将PaV-LD接种到生长期、半连续培养更新率或光照不同的宿主蓝藻液中,并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ostprobable number,MPN)方法与电镜观察,测定子代PaV-LD释放量及宿主细胞的裂解作用。结果显示:对数生长期宿主蓝藻单个细胞中子代PaV-LD的平均释放量为350感染单位(Infectious Units,IU/cell),显著高于稳定生长期的平均释放量110 IU/cell。在用新鲜培养基更新率为0%、35%、50%和65%的半连续培养宿主蓝藻中,接种PaV-LD 5d之后,噬藻体的释放量分别约为50 IU/cell、70 IU/cell、220 IU/cell或310 IU/cell,表明子代PaV-LD释放率随培养基更新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光照条件下感染3—4d后,宿主蓝藻细胞充分裂解,并释放大量子代PaV-LD,滴度可由初始7.00×103IU/mL快速增加到8.56×107IU/mL;但在遮光条件下,同样感染的蓝藻细胞未见裂解,也检测不到释放的子代噬藻体。电镜观察显示,在光照条件下感染的蓝藻细胞类囊体膜结构消失,而大量子代PaV-LD颗粒主要分布在原有类囊体的部位。显然,宿主蓝藻细胞的培养条件和状态可能对获得噬藻体纯培养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