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3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暗黑鳃金龟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离鉴定暗黑鳃金龟的性信息素成分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本研究对比摸索了3种触角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同一浓度(30 ng·μL-1)二元混合物、不同配比的触角EAG测试。结果包括: 建立了一种鳃叶状触角触角电位(EAG)测定方法,即将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触角的各鳃叶用针分离开后进行测定,这种方法测得的触角电位反应值较高。雄虫触角对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7∶1的二元混合物的反应值最高,和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25个腺体提取液的EAG反应相当;对同一配比(7∶1)不同剂量刺激液的EAG测试表明,雄虫对浓度为30 ng·μL-1的二元混合物刺激液的反应值最高。嗅觉反应结果进一步证实,试虫对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7∶1的选择最高,选择系数达93.3%。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暗黑鳃金龟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9节,其中,雄虫的触角比雌虫长;感器类型有毛形感器(1型、2型和3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1型和2型)、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钟形感器共9种.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无差异,但雄虫触角上的感器分布要比雌虫的稠密.  相似文献   
193.
大豆蚜触角嗅觉感器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豆蚜Aphis giycines各型触角上嗅觉感器的细微结构,结合触角电位记录,发现大豆蚜有翅孤雌生殖蚜对萜烯衍生物的感受部位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而萜烯烃类则在第5节原生感器上,两原生感器都对绿叶气味和芳香类起嗅觉反应。末端2节上还有其它化学感器对植物气味起反应。因此,各型对植物气味的感觉部位在末端2节上。各型对报警信息素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无翅型第5节原生感器和有翅型第3节次生感器也有一定的感觉能力。  相似文献   
194.
亚洲玉米螟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亚洲玉米螟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在扫描电镜下作了观察.触角由柄节、梗节和62—67个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鳞片覆盖,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所有鞭节的表皮上都有连续的网纹结构,但在柄节和梗节的表皮上则无.在雌雄蛾的触角上都可以找到以下七种感器,即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即B?hm氏鬃毛)、刺形感器、耳形惑器、鳞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毛形感器数目最多,并根据其形状和表面细微结构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除锥形感器外,所有的感器都分布在触角鞭节的网纹区上.对此昆虫的触角两性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龙柏枝条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4%,主要成分为α-雪松醇(14.90%)、罗汉柏烯(6.90%)、α-蒎烯(5.78%)、γ-木罗烯(5.52%)和柠檬烯(5.00%).利用触角电位测定技术测定双条杉天牛成虫对挥发油的反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EAG反应强度与挥发油剂量呈正相关;同种样品,雌虫的EAG反应强于雄虫,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6.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腰带长体茧蜂Microcentrus cingulum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雌蜂触角上存在三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刚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对触角各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就三类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7.
以顺3-己烯乙酸酯为标准化合物,研究了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不同浓度的植物挥发性和性信息素化合物组分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成虫触角对植物挥发性气味具有强烈的EAG反应,但在大部分浓度下,雌、雄虫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中,雌、雄虫对高浓度反-2-己烯醛刺激的相对EAG反应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50%和260%,且雌、雄虫触角对这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的形状也有很大差异;但对豇豆花气味中的柏木烯和柏木脑没有明显的EAG反应.雌、雄蛾对性信息素都有明显反应,且雌、雄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雄虫触角对性信息素化合物主要组分(反10,反12)-十六碳二烯醛的EAG反应的最大值达到250%,远超过雌虫反应的最大值(53%).雌、雄成虫这种神经感觉反应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感器结构、功能和行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8.
【目的】为探讨昆虫嗅觉感受机理及其化学感受行为机制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对家蚕Bombyx mori雄蛾触角部分切除后,测定其触角电位(EAG)变化;构建家蚕雄蛾并联等效电路模型;分析EAG与电路模拟器件间的关系。【结果】切除部分分枝后,EAG幅值与整根触角相比,除保留中部10个分枝的处理组无显著差别外,其余6组均显著减小;噪声强度有随触角分枝数量减少而增加的趋势;信噪比(SNR)有随分枝数量减少而减小的趋势;触角中部分枝数量由10个逐渐减少时,其EAG幅值随之线性减小。切除尖部主干后,EAG幅值增加,噪声强度减小,SNR增强;切除基部主干后,EAG幅值减小,噪声强度增加,SNR减弱。构建获得了基于触角主干和分枝阻抗的EAG并联等效电路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测定结果。【结论】触角主干和分枝的阻抗对EAG信号输出有较大影响,EAG并联等效模型经具体化和改进后可适用于其他类型昆虫触角的EAG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9.
【目的】鉴定玉米Zea mays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体表挥发性成分中对中红侧沟茧蜂 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具有生境与寄主定位作用的信息化合物,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玉米-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重营养关系,解释中红侧沟茧蜂寻找寄主的过程中的信息识别机制,为害虫的综合防治的“推-拉”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触角电位仪(EAG)、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质联用仪(GC-MS)及“Y”型嗅觉仪确定玉米和棉铃虫幼虫体表提取物的信息化合物。在室内利用玉米以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标准品化合物以及模拟混合物,使用“Y”型嗅觉仪进行中红侧沟茧蜂成虫行为反应试验。【结果】玉米挥发物中有11种化学成分,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中有6种化学成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触角具有电生理活性,其中4种成分在两种挥发物中都存在。室内行为反应试验发现:与正己烷对照相比,玉米的模拟组分对雌、雄蜂均表现出显著(P<0.05)的诱引作用;棉铃虫1龄幼虫体表模拟组分对雌蜂具有极显著的诱引作用(P<0.01),对雄蜂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P<0.05);棉铃虫2龄幼虫体表模拟组分对雌蜂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玉米以及棉铃虫幼虫体表挥发物中分别存在11种(庚醛、2-己醇、1-己醇、1-辛烯-3-醇、壬醛、葵醛、苯甲醛、反式-2-壬烯-1-醇、己酸、苯基乙醇、月桂醇)和6种(2-己醇、己酸乙酯、1-己醇、壬醛、辛酸乙酯、癸醛)中红侧沟茧蜂生境及寄主定位的化学信息物质。  相似文献   
200.
李玲  李娜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22,(3):333-342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的化学感受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收集法采集寄主植物沙葱Allium mongolium的挥发物,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沙葱主要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 EAG)测定沙葱萤叶甲成虫对这一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分布的感器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 SCa)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s, BB)。沙葱挥发物主要由32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总量的49.3%。雌成虫对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顺-2-己烯-1-醇、2-己烯醛、苯甲酸甲酯和己醛6种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