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3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19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构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特征被鉴定为软脂酸、β-谷甾醇、三十烷醇、香草酸、阿魏酸、对香豆酸、loliolide,胸腺嘧啶和尿嘧啶。香草酸和阿魏酸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获得。  相似文献   
992.
谢衷明  谢衷洁 《生理学报》1997,49(6):649-656
众所周知,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以脉冲形式驱使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生成激素,但垂体前叶本身彼和LH的形式却遭忽略。直到Marco Gambacciani和谢二发现人和大鼠离体垂体的LH释放呈节律性。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证实是否确定存在LH释放的内在节律。  相似文献   
993.
桃蚜对正[反]—β法尼烯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钟宁  路虹 《昆虫学报》1997,40(1):40-44
[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是多种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成分。本文用触角分部切 断法,检测到桃蚜Myzus persicae触角对[反]-β-法尼烯的敏感部位在原生感觉圈。嗅觉反应表明[反]-北京吃网-β-法尼烯对桃蚜的驱拒效果极显著。触角电位检测结果表明成蚜对[反]-β-法尼烯的电生理反应比若蚜敏感。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椴树科矩圆叶椴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变种与矩圆叶椴主要区别在于嫩枝密被黄褐色茸毛和星状毛,老枝有毛,顶芽有毛,叶下面密被白色星状毛,叶干后上面深绿色,叶柄有毛,苞片两面有星状毛而不同。  相似文献   
995.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对濒危物种裂叶沙参进行了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裂叶沙参的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细胞含两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两极核在受精之前融合为一个大的次生核。当胚囊发育至单核胚囊时,珠被的最内层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败育及其它异常现象;与对照种泡沙参相比,也未见有差异,这说明裂叶沙参的致濒原因不在于有性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996.
贵州异叶苣苔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毕节异叶苣苔 新种 图1 Whytockia bijieensis Y. Z. Wang et Z. Y. Li, sp. nov. Affinis W. chiritiflorae(Oliv. )W. W. Smith, a qua foliis angustioribus et lon-gioribus, sepalis basi tantum connatis, capsula irregulariter et imperfecte dehiscente, parteinferiore cupuliformi persistente differt.  相似文献   
997.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放叶过程中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河北省围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放叶过程中6个典型晴天的实测材料,分析了放叶过程中太阳辐射在林冠中的反射、透过和吸收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燕尾藓属(Bryhnia Kaurin)被处理为狭义青藓属(Brachythecium Schimp.s.str.)的异名,燕尾藓属已不复存在。笔者对原分布于中国的5种燕尾藓属植物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学修订,结果如下:短尖燕尾藓(B.hultenii E.B.Bartram)、燕尾藓[B.novae-angliae(Sull.Lesq.)Grout]和毛尖燕尾藓(B.trichomitria DixonThér.)被移入狭义青藓属并处理为短尖青藓[Brachythecium hultenii(E.B.Bartram)Min LiY.F.Wang]、燕尾青藓[B.novae-angliae(Sull.Lesq.)A.Jaeger]和东亚青藓[B.trichomitrium(DixonThér.)Huttunen,Ignatov,Min LiY.F.Wang];短枝燕尾藓(B.brachycladula Cardot)被移入鼠尾藓属(Myuroclada Besch.),并处理为羽枝鼠尾藓[M.longiramea(Müll.Hal.)Min Li,Y.F.Wang,IgnatovHuttunen]的异名;密枝燕尾藓[B.serricuspis(Müll Hal.)Y.F.WangR.L.Hu]移入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 Min Li,Y.F.Wang,IgnatovB.C.Tan),并处理为拟异叶藓[P.dumosa(Mitt.)Min Li,Y.F.Wang,IgnatovB.C.Tan]的异名。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蹄盖蕨科15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蹄盖蕨科15种植物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无规则型,垂周壁为凹凸状或深波状;上表皮细胞长宽比在1.0~3.2之间,下表皮细胞长宽比在1.0~2.6之间;在这15种植物中共观察到6种气孔器类型,即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和无规则型,每种植物具有3~4种气孔器类型,气孔均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气孔的长宽比在1.3~2.1之间;气孔密度在32~90个/mm2之间;气孔指数为17.7%~40.9%。依据上述叶表皮形态特征将15种蹄盖蕨科植物分为3类,即双盖蕨类、蹄盖蕨类和对囊蕨类。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Christenhusz分类系统对蹄盖蕨科的划分,为蹄盖蕨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以叶尔羌河下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和灰叶胡杨混交林、塔里木河上游农一师16团天然灰叶胡杨林和塔里木河中游轮台县天然胡杨林为对象,研究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8种不同取样尺度(5 m×5 m、5 m×10 m、5 m×15 m、10 m×10 m、10 m×15 m、15 m×15 m、15 m×20 m、20 m×20 m)下,3个研究区2物种克隆分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集群分布,表明集群分布是研究区胡杨和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属性;在5 m×5 m尺度上,3个研究区2物种克隆分株种群均表现出负二项参数最小、Cassie指标和聚块性指标最大、聚集强度最大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