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30篇 |
免费 | 1442篇 |
国内免费 | 3671篇 |
专业分类
206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407篇 |
2022年 | 495篇 |
2021年 | 562篇 |
2020年 | 545篇 |
2019年 | 510篇 |
2018年 | 351篇 |
2017年 | 418篇 |
2016年 | 442篇 |
2015年 | 523篇 |
2014年 | 1004篇 |
2013年 | 700篇 |
2012年 | 901篇 |
2011年 | 1095篇 |
2010年 | 846篇 |
2009年 | 1021篇 |
2008年 | 1147篇 |
2007年 | 858篇 |
2006年 | 767篇 |
2005年 | 806篇 |
2004年 | 759篇 |
2003年 | 642篇 |
2002年 | 672篇 |
2001年 | 661篇 |
2000年 | 544篇 |
1999年 | 492篇 |
1998年 | 384篇 |
1997年 | 330篇 |
1996年 | 381篇 |
1995年 | 352篇 |
1994年 | 347篇 |
1993年 | 272篇 |
1992年 | 265篇 |
1991年 | 211篇 |
1990年 | 220篇 |
1989年 | 179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69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103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61.
旨在观察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纤维支架凝胶对鼠嗅鞘细胞(OECs)的作用。通过调整IKVAV溶液pH值并加入培养液触发多肽自组装为支架凝胶, 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IKVAV分子可以自组装成编织状纳米纤维(直径为3~5 nm)。采用原代分离培养方法获得OECs单细胞悬液后, 使用差速贴壁法两次纯化OECs且在第12天通过免疫染色计数OECs纯度为85%。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支架凝胶与OECs复合培养,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ECs生长良好, 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表明活细胞数达95%。CCK-8法间接细胞计数证实IKVAV多肽可促进OECs的黏附, 对OECs增殖没有影响。由此可见IKVAV多肽可以自组装成纳米纤维支架凝胶且对OE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黏附作用, 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62.
原羚属物种在羚羊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测定了原羚属的黄羊和藏原羚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并与牛科其它属31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似然法(ML)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羊和藏原羚的序列差异为3.78%,颠换数目近乎为0,其突变远未饱和;原羚属内黄羊和藏原羚为不同种,单系发生;原羚属与赛加羚羊属、犬羚属及跳羚属等并系发生,原羚属隶属于羚羊亚科,应为独立属;羚羊亚科组成属间多为并系起源。根据序列差异值2%/百万年的细胞色素6分子钟,推测黄羊和藏原羚分歧时间大约为1~2百万年;原羚属与羚羊亚科其它属分歧时间大约在5.7~8百万年。 相似文献
963.
一、会议概况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药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简称“The 7^th CSCS”)于2008年7月22至24日在湖北宜昌金狮宾馆成功举行。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代表和学生来自海外及国内各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47个单位,共有150余人,是最近几次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964.
目的动态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及粘附分子α3β1整合素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α3β1整合素与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型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于第2,4,6,8,12周以肾小球足细胞表面标志物肾母细胞瘤抑制基因(Wilm’Stumorl,WTl)水平检测足细胞密度变化,同时以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皮质α3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从2周起出现明显的足细胞密度减低,24h尿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增加,4周开始出现血尿素氮升高,8周开始出现血清肌酐升高,并且随着病程进展,足细胞密度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更加明显。α3β1整合素mRNA水平从第2周起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4周、8周和12周并没有呈现持续的减少。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α3β1整合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足细胞减少和蛋白尿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从而导致了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发生和肾小球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966.
钙稳态调节蛋白2(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2,Calhm2)参与钙离子活动和ATP释放的调控. 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已经证实,Calhm2可以介导星形胶质细胞ATP的释放,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Calhm2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预测了Calhm2的ATP结合位点,即位于第87位点的谷氨酰胺(Q87),并将其突变为丙氨酸(A),建立了一个携带calhm2突变(Q87A)的小鼠品系. 随后,通过对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胞内和胞外ATP检测,发现Calhm2 Q87A突变导致星形胶质细胞ATP的释放下降;此外,通过对小鼠大脑海马切片的ATP检测,发现Calhm2 Q87A突变小鼠海马组织的ATP释放较正常小鼠下降;最后,通过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来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发现Calhm2 Q87A突变小鼠抑郁样行为相对野生型小鼠表现得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本文发现Q87位点对Calhm2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发挥重要作用,该位点的突变增加了外界压力刺激诱导抑郁样行为的易感性,进一步明确了Calhm2蛋白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为抑郁症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P1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逆转顺铂耐药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CDDP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间歇性加药,逐步递增CDDP药量,体外连续诱导培养TCA8113/CDDP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Y294002和顺铂处理TCA8113和TCA8113/CDDP细胞;MTT法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印迹分析LY294002作用前后p-Akt、Akt、P13K蛋白的表达。结果:建立了舌鳞癌耐药细胞TCA8113/CDDP,耐药指数为7.7;MTT实验显示LY294002对TCA8113和TCA8113/CDDP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LY294002联合顺铂对2种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单用顺铂效果好;P1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其中TCA8113/CDDP细胞中P1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比TCA8113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LY294002能增加耐药口腔鳞癌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探究气道吸入不同浓度PM2.5混悬液是否能激活大鼠心肌组织NLRP3炎性小体引起心脏功能的损伤,为寻找相关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7.5 mg/kg)、中(15 mg/kg)、高(30 mg/kg)剂量染毒组,每组7只。染毒组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相应剂量混悬液(1 mL/kg),6 d 1次,持续2个月,对照组大鼠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滴注期间每日记录大鼠生理状况。末次滴注完成后,禁食12 h, 1%戊巴比妥钠(50 mg/kg)麻醉,以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心肌谱酶变化反应心脏功能状况;以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8表达水平反应心肌组织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状况。结果 滴注不同剂量PM2.5混悬液后,各染毒组大鼠不同程度毛色变黄、无光泽,活动减少,饮食、体重无明显影响,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横纹断裂、细胞减少、排列无规则、细胞核固缩、水肿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LDH、AST水平,Bcl-2、IL-1... 相似文献
969.
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PDGF—B链释放及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蛋白dotblot技术检测了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和常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ECCM)内PDGF相对含量,并利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了HECCM和NECCM及加入特异PDGF抗体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ECCM中的PDGF含量明显高于NECCM;HECCM能明显增强PASMC内DNA合成,促进PASMC从Go/G1期进入S期;当预先加入PDGF-B链抗体时,则会明显地抑制HECCM对PASMC的DNA合成,阻止PASMC从Go/G1期进入S期。结果提示,低氧时PASMC增殖与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释放PDGF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观察L-硝基精氨酸(L—NA)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因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L—NA保护脑缺血损伤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组)、缺血组(IS组)、L—NA治疗组(L—NA组)。IS、L—NA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L-NA组每次腹腔注射L—NA20mg/kg,每日2次,连续3d。IS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将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表达变化,放免法检测IL-1β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及Bcl-2蛋白与Bax蛋白比值(Bcl-2/BaX)。结果:与SH组比较,IS组脑缺血灶范围内TNF-α表达明显增强,IL-1β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降低;与IS组比较,L—NA组脑缺血灶范围内TNF-α表达及IL-1β水平显著降低,神经凋亡率降低,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结论:L—NA通过抑制TNF-α和IL-1β的升高,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调节Bcl-2/Bax平衡,对脑缺血大鼠脑神经元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