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69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比较艾虎在不同饥饿条件下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确定艾虎对食物变化量的敏感性,以验证风险敏感取食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期实验中,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一天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取食量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两天后对两个斑块利用程度与训练期的结果相同;同时,艾虎在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均与饥饿程度无关,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均随饥饿程度明显降低。因此,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基本相同,食物变化量对艾虎的取食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艾虎对食物变化量是不敏感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艾虎的能量代谢水平较低,在食物受到限制时主要采用降低活动使单位活动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值达到最大的取食对策增加自身的存活机率。  相似文献   
152.
唐晓平 《生命世界》2008,(12):80-81
在连续收看中央电视台有关艾滋病的报道后,心情陡然变得沉重,我不禁感叹人之生命状况的危机、生命行为的失范和生命教育的缺失。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感染人群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3.
什么基因负责诸如欺骗或利他一类社会行为?关于社会性、多细胞性以及癌症等问题,欺骗基因能告诉我们什么?社会化的土壤变形虫可能会给予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54.
美洲黑貂5-HT1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自咬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洲黑貂(Mustela vison)5-羟色胺1A(5-HT1A)受体基因作为影响其自咬行为的可能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美洲黑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自咬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美洲黑貂群体中5-HT1A受体基因136位点发生碱基突变(T-G)的SNPs对美洲黑貂自咬行为性状无影响(χ2=1.393 6,P0.2),在287位点发生(C-G)突变对美洲黑貂的自咬行为有一定的影响(χ2=3.769 4,P<0.2).  相似文献   
155.
“动物行为学高级培训班暨首次动物行为学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1~14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功举办,参会人员约150人。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从事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就精子竞争和近交回避(康乐)、行为的遗传和基因调节(孙中生)、行为的神经机制(罗敏敏、徐富强)、紫外光在蜘蛛通讯的作用(李代芹)、动物的声通讯和发声机制(沈钧贤、王丁、左明雪)、性比和共存(张大勇)、灵长类的社会行为(李进华)、痛觉心理(罗非)、鼠类的取食行为(张知彬和肖治术)、人与海豚的行为关系(Sara Platto)、动物行为与动物园设计(Carin Harrington)等应…  相似文献   
156.
农田林网条件下大斑啄木鸟夏季和冬季日间行为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地区农田林网中大斑啄木鸟(Picoides major)夏季和冬季的日间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斑啄木鸟不同行为的活动次数差异极为显著,主要活动是觅食啄食;夏季具午间休息习性,日间行为节律明显,而冬季没有午休习性,日问行为节律不明显;不同性别大斑啄木鸟之间的日间行为差异不显著,但大斑啄木鸟在不同季节的日间行为差异极为显著,夏季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冬季.  相似文献   
157.
2007年3~5月,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YA1群架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架桥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3.912,df=10,P<0.01)。成年组雄性个体是主要发起者(Z=-2.1888,P<0.05)和接受者(Z=-2.5238,P<0.05),但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个体发起次数(Z=-1.755,P>0.05)无显著差异,接受次数(Z=-2.201,P<0.05)差异显著。架桥行为多采用雄性婴幼猴(Z=-2.437,P<0.05)(F=6.735,df=2,P<0.05)作为媒介,母亲序位影响婴幼猴在架桥中被使用的次数(Z=-3.724,P<0.01)。不同序位雄性(F=2.947,df=4,P<0.05)和雌性个体(F=5.320,df=4,P<0.05)架桥行为发起模式主要是第Ⅰ类。雌性个体选择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作为架桥媒介(Z=-2.490,P<0.05),但雄性个体对母系亲属后代无明显选择性(Z=-0.866,P>0.05)。短期研究表明,黄山短尾猴社群中的架桥行为主要采用第Ⅰ类模式;亲缘关系不一定是影响架桥行为媒介选择的主要因素;架桥行为具有缓解群体间竞争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释了生物体的竞争进化.但是合作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发现却给了自然选择学说致命一击.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化生物学家开始重视对合作行为的研究.一方面,这些行为的本质至关重要,而且与基因学的观点相悖.另一方面,对合作行为和利他行为,尤其是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行为的研究非常困难.阐述了合作行为进化发展的方式.同时综述了合作行为模式的框架,简要解释了这些模式的进化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合作行为的进化及其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9.
通过野外和室内实试检测蝘蜒逃逸行为的影响因子。野外研究显示,蝘蜒可接近距离与隐蔽所间距呈显著正相关。与动物体温和基底温度无关;在开阔生境中,成体和幼体的可接近距离相似.而郁闭生境中成体的可接近距离显著大于幼体。室内试验表明。两性蝘蜒的可接近距离差异显著,繁殖期雌体的可接近距离大于雄体。  相似文献   
160.
利用隆线趋光行为评价铬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以隆线单克隆Dc42为生物监测器,利用其趋光行为变化评价铬生物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隆线趋光行为抑制率能较好地反映水中铬的污染程度.在重铬酸钾标准毒物溶液中,趋光指数与Cr6+的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2=0.8089,P<0.001),Cr6+浓度的检测下限为0.056 mg·L-1,远低于LC50和EC50,平均精度达到5.46%,说明趋光指数法用于监测化学物质生物毒性灵敏度高、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