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黄浦江和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组成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初步了解黄浦江和苏州河的鱼类多样性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黄浦江上游河段的淀峰、松浦大桥两个站点,以及苏州河上游河段的白鹤、黄渡两个站点进行了逐月的鱼类监测。四个站点共采集到鱼类44种,隶属10目14科35属,其中苏州河上游30种,隶属6目10科25属,黄浦江上游39种,隶属10目13科32属。黄浦江上游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苏州河上游,白鹤、松浦大桥、淀峰之间的鱼类群落为中等相似,黄渡与松浦大桥、淀峰之间的鱼类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各站点的鱼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四个站点的鱼类均以杂食性和定居性的物种为主,杂食性鱼类物种数占51.5–62.5%。松浦大桥站的江海洄游性和河湖洄游性鱼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站点。鱼类物种的时空重现率计算结果反映了黄浦江、苏州河上游各水域的鱼类群落具相对独立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恶化的水质问题和较差的水系连通度可能是影响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而黄浦江具更大水域面积,以及较好水质状况和水系连通度,有利于丰富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2.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 ,含 2科 4属 6种 ,其中 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合带 :上部Pachydiscuscf.hidakaensis Libycoceraszhongbaense组合带 ;下部Manambolitescujiangdingensis M .pivaeteaui组合带。产菊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 0及其以下层位 )为晚Campanian期 ,上段上部 (即 82F5 2及其以上层位 )为早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973.
鲻鱼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018尾鲻鱼(Mugil cephalus L.)体内获得各类寄生蠕虫9种,共2133个虫体,其中复殖吸虫8种,棘头虫1种。寄生蠕虫总的感染率为24.4%,感染强度1-81,平均感染强度为8.8,平均密度为2.3。鲻长尾吸虫(Elonginus mugilus)和双睾原单脏吸虫(Prohaplanchnus diorchis)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下降,而楔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H.elongatus)、浦里单脏吸虫(H.purii)、惠东拟囊腔吸虫(Saccocoelioides huidongensis)、粤东纵睾吸虫(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单睾椭宝贵虫(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tylosuri)的感染率与宿主体长相关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楔形单脏吸虫、长表单脏吸虫、惠东拟囊腔吸虫和浦里单脏吸虫的感染强度则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增大,其余5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强度与宿主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鲻鱼寄生蠕虫在不同月的感染率和种群数量差异,除10月与11月及8月与9月不明显外(P>0.05),其余月份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根据感染率和种群密度变化分析,优势种为惠东拟囊腔虫;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将鲻鱼体内寄生蠕虫组分群落分为3个亚群,宿主体长小于70mm的寄生蠕虫亚组分群落的平均种数、优势度、感染指数、多蠕虫组分群落分为3个亚群,宿主体长小于70mm的寄生蠕虫亚组分群落的平均种数、优势度、感染指数、多样性指标、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体长于70mm的亚组分群落下值则随体长增加而上升,而平均种数减少。  相似文献   
974.
鱼类品种培育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新品种的培育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可应用于鱼类新品种培育的新技术———基因转移、染色体片段转移、嵌合体制作技术、克隆、细胞融合以及航天育种技术做了简要概述,以期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创造出优质、高产、抗逆的鱼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75.
西藏小麦耐盐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种不同盐胁迫浓度下对161份来源于西藏的小麦材料进行了苗期耐盐性鉴定,其中有14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及14份密穗小麦.以普通小麦耐盐品种茶淀红麦和盐敏感品种PI94341为对照.在14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中有14份表现为耐盐,占9.5%.14份密穗小麦中没有发现耐盐材料.在这161份材料中还发现了3份对盐胁迫浓度梯度不敏感的品种.结果表明,我国特有的西藏半野生小麦中蕴藏有丰富的耐盐种质,它们可供小麦耐盐育种用做亲本.  相似文献   
976.
广西田东县作登下三叠统罗楼组产出弓鲛鱼类作登弓鲛Hybodus zuodengensis(Yang et al.)、乐氏弓鲛H.yohi(Yang et al.)和田东多尖齿鱼(新种)Polyacrodus tiandongensis sp.nov.,其中前二种化石以前曾被作为牙形类报道.这是弓鲛鱼类在中国海相早三叠世的首次报道.另外,本组还产出属种未定的硬骨鱼类化石(Osteichthyes gen.et sp.indet.).建立了我国海相早三叠世第一个鱼类带化石,作登弓鲛-乐氏弓鲛组合带(Hybodus zuodengensisH.yhoi AZ);伴生的有Neospathodushomeri-N.triangularis牙形类带化石,该带化石延续的时限为奥伦尼克阶(Olenekian)司帕斯期(Spathian)早期.  相似文献   
977.
崔晨 《化石》2001,(2):22-23
众所周知 ,鱼在水里生活 ,是靠它们的鳃分解出氧气 ,进行呼吸 ,这同人类靠肺进行呼吸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鱼离开水 ,鳃就不能再起到呼吸的作用 ,鱼就会因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常用“鱼水深情”来形容这种密切依存的关系。但有些鱼却与它们的大多数亲戚不同 ,它们能够暂时地离开水而没有生命危险 ,其中有些甚至能够离开水生活几个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 ,这是它们千百万年来为了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而逐步锻炼形成的。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从鳃的功能说起了 ,鱼是靠鳃的鳃瓣上布满的毛细血管和鳃小毛 ,来过滤并吸进水中的氧气 ,然后再排…  相似文献   
978.
日本产和中国产中华细鲫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使用20个随机引物对日本和中国辽宁产中华细鲫、日本产Hemigrammocypris sp.和中国产衡有Ju鲫各个4个个体的随机扩增,得到了大量DNA多芯片段。通过Rapdplot程序将DNA的多态片段转换成遗传距离(d=1-S,S=2NxNy/Nx Ny)。该遗传距离的矩阵经Phylip软件包中Neighbor程序计算,生成了四个物种的相互关系分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于日本和中华细鲫有较近的遗传距离,然后是Hemigrammocypris,最后是稀的Ju鲫。该结果说明分布于日本和中国的中华细鲫是同一个物种。日本的Hemigrammocypris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979.
青藏高原大田青稞叶片的净化合速率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稞是喜凉耐寒型作物 ,在我国青藏高原广为栽培 ,适宜高海拔清凉的气候环境[1 ] 。尽管青稞在西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对其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国内迄今尚无报道。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大田青稞为材料 ,就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及种植条件  青稞 ( H.vulgare L.var.nudum)于 4月下旬播种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当农业试验开发区内 ( 2 9°N,89°E) ,海拔 3 860 m,年平均气温 6.3℃ ,土质为江滩沙壤土。按当地常规方式 ,大田播种前土壤充分灌溉 ;待土壤田间持…  相似文献   
980.
西藏土壤中铜含是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  言目前 ,西藏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原生状态 ,是至今地球上受人类活动影响和污染最少的地区之一 .所以 ,西藏是进行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和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最为理想的场所 .西藏的土壤中Cu含量数据 ,不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西藏高原表生环境中Cu的地球化学特征 ,而且还可以为这一地区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也可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土壤生态环境背景的永久性参比资料 .2 材料与方法2 1 供试材料样品采自北起唐古拉山 ,南至亚东、樟木、吉隆、普兰 ,东从金沙江 ,西到班公错—除羌唐高原北部以外的西藏广大地区 ,共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