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嘉黎牦牛和荷斯坦牛4项红细胞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西藏嘉黎牦牛和南京荷斯坦牛血液红细胞中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 (AKP)、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 4项酶的活性 ,结果分别为LDH 2 5 5 2 3 1 6± 71 4 0 3和 2 1 2 74 96± 6638 1 6(nmol s) ,AKP 4 4 4 4± 1 2 81和 36 5 3± 1 1 31 (nmol s) ,CAT 1 0 2 73± 32 2 2和 63 0 8± 1 2 4 7(U gHb) ,SOD 1 3979 1 6± 2 873 84和 92 85 37± 2 880 60 (U gHb)。西藏嘉黎牦牛的CAT和SOD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 (P <0 0 1 ) ;而LDH和AKP显著高于荷斯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2.
西藏拉萨地区三叠系诺利阶牙形石分带及其国际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龙岗剖面位于西藏拉萨地区达孜县麦龙岗村 (N2 9°5 6′0 6″ ,E91°2 7′5 5″)。麦龙岗组中共发现牙形石 7属 :Epigondolella ,Hindeodella ,Priniodella ,Xaniognathodus,Lonchodina ,Metalonchodina和Enantiognathus属。其中Epigondolella属有 9种 ,包括 1新种和 1未定种 ,它们是E .primitia ,E .spiculata ,E .cf.spiculata ,E .tozeri,E .violinformissp .nov .,E .cf.triangularisuniformis,E .postera ,E .bidentata ,E .sp .。基于本次发现的化石材料 ,对西藏林周地区麦龙岗组进行新的牙形石带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 :?Epigondolellaprimitia ,E .spiculata ,E .tozer i,E .postera和E .bidentata等带。与毛力等 (1987)、Orchard(1983,1991,1994 )和Krystyn(1977)的划分方案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3.
测定了 2 8头西藏牦牛血液中 6种酶的活性 ,探讨了 6种酶活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LDH活性与产奶量、CAT活性与腹毛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 ) ,AKP活性与体重、Amy活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SOD活性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可以用LDH活性预测牦牛产奶量 ,用AKP、CAT、Amy 3种酶活性预测牦牛体重 ,用CAT、Amy活性预测牦牛腹毛长。因此 ,有望将LDH、AKP、CAT和Amy等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应用于牦牛产奶量、体重、腹毛长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104.
色林错裸鲤的年龄鉴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色体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的年龄、年龄形成时间以及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对年龄解释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取样的258尾标本中,臀鳞鉴定的年龄在1-21龄之间,背鳍条磨片为1-20龄,耳石磨片为1-29龄。背鳍条和耳石磨片对年龄的判别能力分别为98.41%和94.44%,而臀鳞只有62.30%。在这三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计数最高;尤其是15龄以上的个体,耳石磨片年龄计数与臀鳞及背鳍条磨片计数相差可达5-8龄。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描述了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片上的生长标志及特征,指出色林错裸鲤臀鳞上的繁殖痕迹,以及耳石磨片早期生长中出现类似月周期的生长阻断、光镜下透明带中日生长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与色林错裸鲤的繁殖习性及多变的高原环境相关,在5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是最好的年龄解释材料,而鳃盖骨和脊椎骨上都只能观察到到少几个轮纹,并不适用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6.
西藏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西藏采集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分离出 3个菌株C3、C4、C5,通过培养特征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 ,与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Berk .)Sacc.) ]的有性世代及中国被毛孢 (HirsutellasinensisLiu ,Guo,Yu&Zeng)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C4的培养特征与C3、C5 完全不同 ,其序列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为 93 %,与中国被毛孢的相似率为 94%,而C3、C5 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很低 (分别为 5 5 %和 6 9%) ,从而证明C4是西藏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为中国被毛孢。  相似文献   
107.
测定了28头西藏牦牛血液中6种酶的活性,探讨了6种酶活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LDH活性与产奶量、CAT活性与腹毛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AKP活性与体重、Amy活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SOD活性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可以用LDH活性预测牦牛产奶量,用AKP、CAT、Amy 3种酶活性预测牦牛体重,用CAT、Amy活性预测牦牛腹毛长。因此,有望将LDH、AKP、CAT和Amy等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应用于牦牛产奶量、体重、腹毛长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108.
西藏林芝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药用蕨类植物 39种 ,从产地、生境、海拔范围、性味、功效等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9.
在和马丽华交谈之中,感觉她在自身的不同角色之间游离:面对一个美丽孤绝的高原,她首先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与激情的文学来客;而面对文化的西藏,她又成为一个冷静观察、睿智分析的见证人;那么,面对多年来自己生活的现实的西藏,面对这方百姓与热土,她又以自己的方式在关注和影响着周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0.
报道西藏甲螨4新种和6新纪录种,标本采于西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640-4800m,新种为:粒小隅甲螨Microtegeus granulatus Wang et Shen,sp.nov.,西藏真翅背甲螨Eupterotegaeus xizangensis Wang et Solhoy,sp.nov.,头新裸甲螨Neogymnobates capitatus Wang et Solhoy,sp.nov.,山溯甲螨Birsteinius monticolus Wang et Shen,sp.nov.,新纪录种为:纽氏平懒甲螨 Platynothrus nomatai Aoki,塞氏矮汉甲螨Nanhermannia sellnicki Forsslund,杜氏小赫甲螨Hermanniella dubinini Sitnikova,多齿刀肋甲螨Cultroribula dentata Willmann,曲波甲螨Unduloribates undulatus(Berlese),毛暗色甲螨Fuscozetes setosus(C.L.koch)。本文报道的波甲螨属,溯甲螨属,新裸甲螨属和暗色甲螨属为中国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