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西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张颖娟  杨持 《生态学报》2001,21(3):506-511
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种四合木(Tetraena mogolica)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电泳结果表明,四合木在种和种群水平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多态位点百分率P=60%,等位基因平均数A=1.6,平均期望杂合度He=0.245。4个种群之间遗传分化很小,基因分化系数GST只有0.052,明不同于其它濒危物种。四合木种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极低的种群间分化,说明不同的种群可能有共同的起源,随机遗传漂变和近交衰退不是影响遗传多样性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2.
扬子地台西南缘早石炭世早期有孔虫化石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主要发育地区之一。本文通过滇东沾益、黔南独山、桂北罗城、环江、桂林、阳朔及灵川等10条剖面系统研究,首次从泥盆系顶部至维宪统底部建立了Quasiendothyra带,Bisphaera带,Chernyshinella带,Nodochernyshinella带(进而又分为N.tumulosa亚带和S pinotournayellina亚带),Tuberendothyra带,Spinoendothyra带(分为Paradainella亚带和Psudodainella亚带Dainella带,Globoendothyra带,Palaeopaastaffella带及Eoparastaffella带等10个带和4个亚带,对每个带(及亚带)进行了有孔虫动物群详细分析。本文阐述了以N.tumulosa为代表的节结状次生沉积物有孔虫类出现,是早石炭早期有孔虫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Spinotournayellina,原始的tuberendothyrid,进化的tuberendothyrid至Spinoendothyra的出现。结合其它节结状和无节结状有孔虫层序特征详细分析了Tn2b-Tn3a间隔的有孔虫类一次次更新、演替关系,本文描述Spinotournayellina,Palaeospinoendothyra,Pseudoinflatoendothyra及Pseudodainella等4个新属及它们的模式种,简述了这些分类单位宏演化关系。对沿袭了半个世纪的岩关阶涵义作了修正,正限即为石炭系底界,始于Bisphaera带底界,上限止于Eoparastaffella带底界,并扼要地阐述了与西欧狄南盆地,北美同期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据最新出版的Nature Medicine杂志报道,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发现一种新创造出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治愈感染了西尼罗河病毒的小鼠。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明这种抗体的效果和安全性,那么它可能成为最初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批单克隆抗体中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4.
西鄂尔多斯地处半荒漠地带,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甚为严酷,动物种类较为贫乏。然而经过千万年的沧桑,一些动物却顽强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了下来,并且形成了各自的适应机制。它们世代繁衍,家族兴旺,俨然成了这儿的主人。两栖爬行动物,便是这众多生灵中的一类。 据调查,生活在西鄂尔多斯的爬行类有四大类。第一类要数沙蜥,当地俗称“沙和尚”。沙蜥属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在中亚荒漠区,这是一群古老的动物。它们占据着地势开阔、植被稀疏的沙漠地带,以昆虫为食。长期的磨炼,使它们的形态外貌和行为都能很好地适应严酷的风沙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父母双方上溯三代均为畲族的123名健康人的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分布。其表型分布如下:ABO血型系统:A型34人,B型26人,O型57人,AB型6人。MNSs血型系统:MNSs型5人,MMSs型5人,NNSs型1人, MMss型32人,MNss型62人,NNss型18人。未发现SS型。Rh血型系统:CCDee型44人,CcDee型9人,CCDEe型5人, CcDEe型55人,ccDEe型2人,ccDEE型8人,未发现ccDee、CCDEE型及CcDEE型。Duffy血型系统:Fy(a+b-)型115人,Fy(a+b+)型8人,未发现Fy(a-b+)及Fy(a-b-)型。 Kidd血型系统:Jk(a+b-)型49人,Jk(a+b+)型43人,Jk(a+b+)型43人,Jk(a-b+)型31人,未发现Jk (a-b-)型。Lutheran血型系统: Lu(a-b+) 型123人,未发现Lu(a+b-)及Lu(a+b+)型。Diego血型系统:Di(a+)型13人,Di(a-)型110人。P血型系统:P1(+)型38人,P1(-)型85人。Lewis血型系统:Le(a+b-)型16人,Le(a+b+)型9人,Le(a-b+)型91人,Le(a-b-)型7人。  相似文献   
16.
禄丰食肉类化石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以来已在禄丰西瓦古猿(腊玛古猿)化石产地进行过多次发掘。在晚中新世的褐煤地层中,除获数量较多的古猿及小灵长类化石外,其他哺乳类化石的数量和种类也颇丰富。本文记述的是1976年以前从禄丰所采集的部分食肉类化石,其中包括Proputorius lufengensis和Epimachairodus fires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17.
从大戟属植物中已发现15种碳骨架类型的二萜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其中曼西醇二萜类及其相关碳骨架二萜醇类(14β-羟基曼醇,阿勒颇测大戟醇和鸡肠狼毒大戟醇型)的结构及它们的刺激性、抗癌性和杀菌作用等生理活性和生命合成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5种新碳骨架醇的33个高氧化型二萜多酯类。  相似文献   
18.
以拟南芥幼苗为受体植物,研究了不同浓度二萜类化合物β-西柏三烯二醇对拟南芥生长的活性作用以及作用机理,以揭示萜类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β-西柏三烯二醇对拟南芥幼苗的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50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并对拟南芥鲜重的抑制率均大于30%。(2)经过β-西柏三烯二醇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显著下降,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随着β-西柏三烯二醇处理浓度的增大,拟南芥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逐渐显著降低,而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可见,β-西柏三烯二醇通过抑制拟南芥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引起膜脂过氧化,从而抑制拟南芥幼苗的正常生长和生理过程,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了哥王中西瑞香素的提取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西瑞香素(daphnoretin)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重结晶法从中药了哥王中分离西瑞香素并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度.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西瑞香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GZY-83-a、人喉癌细胞Hep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经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确定提取分离西瑞香素的结构,其纯度为99.75%.西瑞香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GZY-83-a、人喉癌细胞Hep2和人肝癌细胞HepG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对上述三种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8.73、9.71和31.34 μg/mL.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结果表明应用西瑞香素处理肿瘤细胞72 h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5).西瑞香素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AGZY-83-a、人喉癌细胞Hep2和人肝癌细胞HepG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0.
西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与果蝇分布界限的移动(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长时间尺度上研究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种群动态,有助于确定不同物种如何对新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做出反应。采纳类似的采集方法在相同的地点,分别于1961-1962年和2003-2004年在西喜马拉雅地区对果蝇种类进行了两次野外调查,对两次调查获得的种类的相对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了比较。最近50年的气象数据显示西喜马拉雅平均气温(Tave)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该地区的果蝇种类组成及分布界限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发现在低海拔的地带Drosophila nepalensis及其他一些冷适应种类的数量明显下降;而Drosophila ananassae及其他一些暖适应种类则进入了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D. nepalensis的丰富度与所调查地点的平均气温负相关(r = -0.93±0.03),而对于D. ananassaez则是相反趋势(r=0.90±0.05)。据此认为长期(42年)的气候变化已对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果蝇种类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