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81.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2.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净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定量分析了2003-2006年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控制因子.结果表明: 2003-2006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净光合作用年际变化较小,其最大光合速率(Peco,opt)、昼间呼吸速率(Reco,d)和表观量子效率(α)平均值分别为-0.813 mg·m-2·s-1、0.238 mg·m-2·s-1和-0.0023 mg·μmol-1受气温(Ta)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有所差异.雨季的降水量大、气温较高,生态系统的光合能力最强;雾凉季的浓雾为植物提供了部分水分,其光合水平仍较高;干热季气温较高、降水少,Ta和VPD升高,Peco,opt和α下降.净生态系统CO2交换主要受>20 ℃的Ta和>1 kPa VPD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3.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乔木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块样地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 500m2的样地上,随着起测胸径递增,各样地乔木个体数和树种丰富度均表现为依次递减;低海拔带上(850~1000 m)的山地雨林(1、2号样地)的各指数值无一定变化规律,较高海拔带上(1200~2000 m)的山地雨林(3~6号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依次递减,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依次递增的趋势.较高海拔带上的山地雨林在较小乔木起测胸径(≥2 cm、≥5 cm、≥10 cm)的树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要明显大于低海拔带上的山地雨林,而两者在较大乔木起测胸径(≥20 cm、≥30 cm、≥50 cm)的各指数值无明显差异.随着取样面积的递增,各样地树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取样面积递增到2 000m2处均已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84.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 年8 月到2004 年7 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和未成年个体选择集群采食,而成年雄象一般单独采食,亚洲象在昼夜间的采食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有多种采食方式;采食农作物主要在夜间进行。亚洲象对主要采食地点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这既提高了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化。  相似文献   
285.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成分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为基础,通过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阳性先锋植物和藤本植物等的侵入,导致这些先锋植物和藤本植物所属的科属在群落中的种数增多,优势度增大。而一些含喜荫湿的荫生植物、群落顶极树种及附生植物较多的科属则在群落中的种数减小了,优势度下降。在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片断热带雨林中全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分布成分比例相对增高,而热带亚洲成分相对减少。在种的地理成分构成上,片断热带雨林中广域分布种比例相对增高,显示了与属的地理成分类似的变化。这也是森林片断化后,由于边缘效应和林内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干暖化,喜光的先锋成分增多,而先锋成分大多为一些广域分布属种所致。  相似文献   
286.
左倩倩  王邵军  王平  曹乾斌  赵爽  杨波 《生态学报》2021,41(18):7339-7347
蚂蚁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进而对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及其时间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需氧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比较蚁巢和非蚁巢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的时间动态,揭示蚂蚁筑巢活动引起土壤无机氮库、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化学性质改变对有机氮矿化速率时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蚂蚁筑巢显著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P<0.01),相较于非蚁巢,蚁巢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提高了261%;(2)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随月份推移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即6月最大(蚁巢1.22 mg kg-1 d-1、非蚁巢0.41 mg kg-1 d-1),12月最小(蚁巢0.82 mg kg-1 d-1、非蚁巢0.18 mg kg-1 d-1);(3)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及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NH4-N及NO3-N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NO3-N的交互作用不显著;(4)蚂蚁筑巢显著提高了无机氮库(NH4-N与NO3-N)、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及易氧化有机碳等土壤养分含量,而降低了土壤pH值;(5)回归分析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分别解释87.89%、61.84%的有机氮矿化速率变化;(6)主成份分析表明NH4-N、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有机质是影响有机氮矿化速率时间动态的主要因素,而全氮、NO3-N、易氧化有机碳、水解氮及pH对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次之,且pH与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总之,蚂蚁筑巢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土壤NH4-N、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有机质的状况,进而调控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的时间动态。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土壤氮矿化生物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7.
不同类型西双版纳黄瓜果实成熟期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t.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老瓜果肉橙黄是区别于普通黄瓜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以不同类型西双版纳黄瓜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实成熟期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8份西双版纳黄瓜老瓜的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6.58mg/kgDW,叶黄素0.48mg/kgDW,Vc4.96mg/100g,可溶性糖1.97%,Ca173.21mg/kg,Fe1.28mg/kg,Mg121.89mg/kg,P 339.67mg/kg,Zn1.47mg/kg。不同种质的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1.34~261.55mg/kgDW,变异系数67.68%。随着果实成熟期的延长,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明显下降。在果实成熟期未检测到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积累是西双版纳黄瓜果肉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8.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前期的植物引种研究可为迁地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同来源的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4个物候期(萌叶期、落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分布格局及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对比, 阐明引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策。结果表明, 引种植物比本地植物萌叶生长盛期更长, 但对低温和干旱更加敏感的引种植物, 在旱季其落叶比例明显高于本地植物, 而3、4月由于气温的回升, 使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在雨季之前就进入了萌叶盛期。而在繁殖物候方面, 由于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 引种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开花期和果熟期格局季节性表现都不明显, 且规律性不强。总体上, 各来源地的引种植物能根据环境的改变形成相应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 可较好地适应西双版纳的环境。  相似文献   
289.
西双版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块面积仅占国土面积0.2%的土地上生长着5000多种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在内),占全国的1/6。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全国确属罕见。在这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有很多的抗癌植物,目前发现和利用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290.
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功能性状组成的差异, 解析其形成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 ha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 测定木本植物11个重要的功能性状, 采用多度加权的平均最近邻体性状距离度量不同取样尺度的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解析林冠结构差异、环境异质性、空间距离在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 对于所有木本植物个体(DBH ≥ 1 cm)而言, 同时考虑林冠结构、环境和空间距离的模型为解释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的最优模型; 在3个不同取样尺度上, 林冠结构差异和环境距离都对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具有较大的解释力, 且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上升, 空间距离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本研究证实了林冠结构是局域尺度木本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这一发现更新了环境异质性和空间距离是驱动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的传统认知, 为将来研究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并证实了取样尺度在解析木本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