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Arid regions of the world occupy up to 35%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e basis of various definitions of climatic conditions, vegetation types or potential for food production. Due to their high ecological value, monitoring of arid regions is necessary and modern vegetation studies can help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areas.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for mapping of desert vegetation is difficult due to mixing of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of bright desert soils with the weak spectral response of sparse vegetation. We studied the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semiarid to arid region of Mond Protected Area, south-west Iran, based on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pot XS bands and then produced updated maps. Sixteen map units covering 12 vegetation type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area based on both field works and satellite mapping. Halocnemum strobilaceum and Suaeda fruticosa vegetation types were the dominant types and Ephedra foliata, Salicornia europaea-Suaeda heterophylla vegetation types were the smallest. Vegetation coverage decreased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e in salinity towards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Persian Gulf. The highest vegetation coverage belonged to the riparian vegetation along the Mond River, which represents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protected area. The loca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was studied on the separate soil and habitat diversity maps of the study area, which helped in final refinements of the vegetation map produced.  相似文献   
292.
中国西南区扁穗牛鞭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SRAP标记对主要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的43份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筛选出了11对引物组合对43份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15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5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3.91,多态性条带12.73。实验数据结果表明,43份扁穗牛鞭草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65~0.992,平均值为0.723,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间的聚类与其地理来源以及形态特征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主成分分析结果能够直观的反映了各种质间的遗传关系。5个扁穗牛鞭草地理类群间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揭示了供试的扁穗牛鞭草总遗传变异的85.99%存在于类群内,仅有14.01%的变异存在于类群之间,类群间的分化系数ΦST=0.140。本研究结果为扁穗牛鞭草种质的收集、利用及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3.
我国西南小奥德蘑属的分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祝良  臧穆 《真菌学报》1993,12(1):16-27
在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滇、黔、川、藏)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的标本后,作者认为Pegler et Young(1986)所提出的本属的分类系统较为合理。本文报道该属10种4变种,其中3新种、1新变种和1新组合。新分类群是云南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yunnanensis Z.L.Yang et Zang、粘小奥德蘑假根变种Oudemansiella mucida(Schr  相似文献   
294.
中国西南地区杨属的分类学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康定杨的补充记载,4个新组合,16个新异名,2个天然杂种,2个分布新记录,2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295.
在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滇、黔、川、藏)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的标本后,作者认为Pegler et Young(1986)所提出的本属的分类系统较为合理。本文报道该属10种4变种,其中3新种、1新变种和1新组合。新分类群是云南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yunnanensisZ.L.Yang et Zang、粘小奥德蘑假根变种Oudemansiella mucida(Schrad:Fr.)v.Hoehn.vat.pseudorhiza z.L.Yang et Zang、膜被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velata z.L.Yang etZang、杏仁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amygdaliformis Z.L.Yang et Zang;新组合是长根小奥德蘑双孢变种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h.:Fr.)Singer vat.bispora(Redhead,Ginns et Shoemaker)Z.L.Yang et Zang。新分类群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并有附图。全部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我国西南小奥德蘑属的种类相当丰富,约占世界已知种的1/3,除产于南美的刺孢组Sect.Dactylosporina外,其余各组在本区均有代表。区系组成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也有个别泛热带成分,而云南小奥德蘑、膜被小奥德蘑等可能是在喜马拉雅隆起、横断山脉形成和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逐步演化出来的特殊而年青的种类。  相似文献   
296.
文中包括:吉隆杨的补充记载,1个新异名,19个天然种的检索表和地理分布,该地区的杨树名录(正名和异名)。  相似文献   
297.
文中包括:吉隆杨的补充记载,1个新异名,19个天然种的检索表和地理分布,该地区的杨树名录(正名和异名)。  相似文献   
298.
以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各类草场生境特点及生态条件,探讨了该地区草场草种组成及生产力变化因素,根据典型样区草场物种及生镜,将本区草场资源划分为低湿地草甸草场、农田隙地草场、干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及人工灌木草丛草场5个类型,并对其产量及载畜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低湿地草甸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最高,牧草质量好,但仅占总土地面积的0.5%左右。只能作为辅助草场;干草原草场面积最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1%左右,但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而人工灌木草丛草场群落总盖度70%左右,产草量3500kg/hm^2,载畜量最大,是该区主要草场。同时本文对天然草场的更新能力及人工改良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草补种、轮封轮收、固定草场使用权等草场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299.
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葡萄休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4个酿酒葡萄品种梅尔诺 Merlot 、黑虎香 Fox 、霞多丽Chardonnay 和佳美 Gamay 分别在10月初、10月中旬、11月初和11月中旬进入生理性内休眠;约在12月初、12月中旬、1月初和12月中旬进入生态休眠阶段 萌芽率>5 0 % .休眠期葡萄新梢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随着休眠程度的加深,淀粉含量上升,总糖含量下降;随着内休眠解除,总糖上升,淀粉下降,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在该地区打破葡萄休眠,实现葡萄避雨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0.
川中丘陵区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N2O和CH4排放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旱地小麦CO2、N2O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中,常规、无氮、空白、裸地等实验处理的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差异.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常规>空白>裸地,CO2日最高排放值在每日1300~1500时出现,最低排放值出现在凌晨300~600,且作物的不同生长季CO2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小麦生长季中,N2O通量排放呈递增趋势,N2O排放通量表现为常规>空白>裸地.旱地小麦CH4通量排放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排放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