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板栗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和30年生板栗插穗以及30年生板栗母树不同月份(5、6、7月)插穗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0、200和500mg/L)吲哚丁酸(IBA)处理,观测各类处理材料的生根情况,并对扦插前插穗(初始茎)和扦插后插穗愈伤组织的碳氮代谢物质、褐化相关物质和解剖学结构进行分析观察,探讨不同年龄母树及不同月份插穗扦插生根能力,为板栗扦插生根技术体系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5年生板栗的初始茎和愈伤组织中碳氮代谢相关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30年生板栗,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30年生高于5年生板栗,但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不同年龄母树间无明显变化;30年生板栗插穗初始茎中可溶性蛋白、GAB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在愈伤组织中GABA、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月份增加而逐渐升高。(2)板栗插穗初始茎和愈伤组织的褐化相关物质单宁、酚类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30年生不同程度低于5年生;除类黄酮含量在7月份的愈伤组织中有显著升高外,不同月份板栗的单宁、酚类、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3)生根状况及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5年生板栗插穗的愈伤率和生根率高于30年生的插穗,且30年生插穗6月份扦插的愈伤率最高;板栗插穗属于诱导生根类型,皮层中存在环状厚壁组织;5年生板栗插穗的木质素含量低于30年生板栗,但形成层细胞层数高于30年生。研究认为,板栗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褐化现象严重,生根率较低;不同年龄母树和不同月份的板栗插穗在扦插过程中的碳氮代谢相关化合物含量都有明显的差异,而褐化相关物质含量仅在不同年龄母树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月份间大部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食管癌细胞株EC-109、EC-9706,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分析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将食管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食管癌活性。  相似文献   
993.
温度和降水对蔬菜烟粉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温度胁迫和降水对蔬菜烟粉虱种群的影响,分别利用冬季零度以下的低温、夏季高温闷棚,以及降水量和降水程度与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关系,研究温度和降水对蔬菜烟粉虱的种群影响。结果发现,冬季低温强度和低温时间对翌年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越低、低温时间越长,翌年春夏烟粉虱的种群数量越低。翌年春夏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和低温当量的相关关系符合下列方程:y=-63.16ln(x)+177.2(R~2=0.9102)。夏季高温闷棚后棚内温度迅速上升,闷棚1 d后,棚内地面以上10 cm的空气最高温度迅速上升到63.97℃,此后5 d闷棚期间最高温度一直保持在64℃以上;闷棚1 d后,辣椒上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60.41%,处理5 d后成虫全部死亡。闷棚后棚内土温迅速上升,闷棚1 d后,地下20 cm处的温度达到了39.53℃,随着闷棚时间的延长,土温一直保持在40℃以上。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对烟粉虱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降雨量3.33 mm/12 h的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72%,11.67 mm/12 h的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96.32%。3.33 mm/12 h的降雨强度处理下,处理1.5 h、2.0 h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2.93%和95.42%。结果表明,冬季低温、夏季高温和降水对蔬菜烟粉虱种群数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小巢粉虱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香港、海南。阐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该虫早期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小巢粉虱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区;适生区总面积224.9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4%,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38.2万km~2,中度适生区面积47.6万km~2,低度适生区面积139.1万km~2;最冷月最低温(bio06)、最干季平均气温(bio09)、最冷季降水量(bio19)是影响小巢粉虱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我国各潜在适生区、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应加强检疫,防止小巢粉虱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995.
重大农业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传播,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准确掌握烟粉虱研究的国际、国内状况和前沿动态,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烟粉虱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国内的烟粉虱发文量总体不断增长,研究队伍规模不断增大、基金项目不断增多,烟粉虱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纵观烟粉虱相关文献,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烟粉虱的入侵与扩散、生物型/隐种、共生菌、抗药性、传播植物病毒、天敌等方面,本文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烟粉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外来入侵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越南斧瓢虫Axinoscymnus apioides Kuznetsov&Ren是其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方法】在温度误差为±1℃,相对湿度为75%,光照周期为L︰D=14︰10条件下,测定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和不同温度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以及测定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4龄若虫个体间的干扰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基本依次延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试验所设温度为15,20,25,30,35℃,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分别为0.3226,0.4496,0.5868,0.5788和0.6235,处置时间(Th)分别为0.2348,0.1451,0.1039,0.0904和0.0976,均与温度(T)则呈二次曲线关系。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率(E)在捕食者密度较低(在1~5头)时,捕食作用率下降较快,而在捕食者>6时,其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效果减小。寻找系数为0.0607,干扰系数为0.5569。【结论】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降低,处置时间延长;越南斧瓢虫成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寻找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其寻找效率略有下降。瓢虫对烟粉虱的处置时间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缩短;越南斧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7.
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针在其寄主植物组织中刺探所引起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建立昆虫取食行为与EPG波形的对应关系。近年来,EPG技术在昆虫取食行为及其传毒行为,以及植物抗虫机制等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昆虫固定是影响EPG电极连接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进而影响EPG实验结果。本文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为例,就EPG实验中电极连接时常用的3种昆虫固定技术(麻醉法、冷冻法和负压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灰飞虱最优的方法为负压法,其次为麻醉法和冷冻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为了明确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对温度和杀虫剂等环境胁迫因子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本文研究了高温和毒死蜱对该害虫热激蛋白70和90基因的诱导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灰飞虱的热激存活率和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不同诱导温度、LC25剂量的毒死蜱诱导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品系的Lhsp70-1、Lhsp70-2、Lhsp90-1和Lhsp90-2 4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27℃和31℃条件下,耐高温品系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比对照品系分别降低1.39倍和1.95倍,42℃热激后毒死蜱抗性品系的存活率比敏感品系高23.58%。经过30、34、38和42℃热激1 h后,灰飞虱雌成虫Lhsp70-2、Lhsp90-1和Lhsp90-2的表达量分别上升1.4~2.5、1.7~3.3和1.1~2.0倍,Lhsp70-1表达量下降1.0~1.7倍;LC25剂量的毒死蜱处理0.5、8和12 h后,以上4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或呈下降趋势。然而毒死蜱长期筛选后Lhsp70-2、Lhsp90-1和Lhsp90-2表达量分别上升2.32、1.53和2.28倍,高温长期筛选后Lhsp90-1表达量上升1.58倍。【结论】Lhsp90-1表达量增加很可能是灰飞虱对高温和毒死蜱产生交互适应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转cry1Ab/Ac基因水稻"赣绿1号"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研究"赣绿1号"对褐飞虱的抗性;利用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研究"赣绿1号"对褐飞虱取食、产卵行为的影响;用"赣绿1号"连续饲养褐飞虱5代,研究对褐飞虱生长发育(若虫发育历期、成虫体重)和繁殖(孵化子代若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赣绿1号"与非转基因亲本对褐飞虱均表现为中抗;褐飞虱于"赣绿1号"上取食、产卵选择与非转基因亲本均无显著差异;除取食"赣绿1号"第2代褐飞虱第3龄龄期显著短于取食非转基因亲本水稻的褐飞虱外,第2代和第5代若虫各龄龄期均无显著差异,褐飞虱雌雄成虫体重和孵化若虫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对照水稻相比,转Bt基因水稻"赣绿1号"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的苗期抗性、取食、产卵行为及生长发育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RNAi已经成为揭示基因功能的一个常用的有力工具。在昆虫RNAi技术体系中,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向昆虫体内注入dsRNA,实现系统性干扰,是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但对于体型较小的昆虫,注射法操作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非常微小的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了进行烟粉虱大规模基因功能验证,需要开发一套成熟的RNAi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烟粉虱的CYP6CM1基因为目标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注射不同浓度的dsRNA到烟粉虱4龄若虫,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沉默效果。结果表明:在对单头烟粉虱注射50 n L时,注射不同浓度的dsRNA,对CYP6CM1基因的沉默效果不同,最大沉默效率可达到80%以上。因此,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烟粉虱的RNAi技术体系,也可用于其它粉虱类害虫的RNAi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