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被誉为人类"第二基因组"的肠道菌群能够影响糖脂代谢,进而调节相应疾病。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种类、影响因素进行大体介绍,主要对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疾病联系和肠道菌群调节糖脂代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糖脂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裨益,为在此领域上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2.
【背景】胶孢炭疽菌是引起橡胶炭疽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导致橡胶树产胶量下降。【目的】从山东青岛一农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胶孢炭疽菌生防放线菌SD-29,并对其进行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对峙生长法及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菌株SD-29的拮抗活性进行鉴定;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菌株SD-29发酵液粗提物并进行活性评价;根据菌株SD-29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菌株SD-29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皿内抑制活性达到82.6%。发酵液粗提物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3.6μg/mL,100μg/mL的粗提物对胶孢炭疽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63.16%,其对感炭疽病橡胶叶片的防治效果达到48.96%。根据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D-29为Streptomyces yatensis。【结论】菌株SD-29对胶孢炭疽菌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EVL)与硬化剂(EIS)联合组织胶(TAI)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给予EVL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IS联合TA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止血率、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及1、3个月时的止血率(99.00%、96.00%、93.00%)均高于对照组(91.84%、87.76%、8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术后3 d,两组患者的门静脉直径、血流量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流速度均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与EIS联合TAI栓塞治疗EGVB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14.
纤维二糖水解酶I(CBHI)是生物降解纤维素的一种重要的外切酶,它作用于纤维素分子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纤维二糖水解酶由3个部分组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结构域,作用为锚定纤维素的纤维素结合域以及连接这两个结构域的一段短肽。已知催化结构域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7(GH7),纤维素结合域属于糖类结合模块家族1(CBMl)。为进一步探索CBHI编码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本研究依据CBHI的结构域在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并鉴定CBHI编码基因并据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序列的平均长度为1776bp,平均GC含量为57.64%,平均转换颠换比为0.71,平均遗传距离为0.424。得出结论CBHI编码基因只存在于真菌中,是一个相对活跃的基因,它的进化与物种的进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随着森林木材资源的减少,废纸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废纸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胶黏物会对再生纸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生物法控制胶黏物主要是通过酶断裂胶黏物组分之间的酯键,防止胶黏物的絮凝,具有高效、专一、无污染等优势.角质酶是一种丝氨酸酯酶,可降解胶黏物中的部分成分.相关研究表明,锚定肽tachystatin ...  相似文献   
116.
为摆脱限制性酶切位点不足的限制,构建可灵活改变多基因融合方向的表达载体,基于ⅡS型和ⅡT型限制性内切酶LguⅠ和BbvC Ⅰ设计开发了 LB克隆系统.该克隆系统是以广宿主质粒pBBR1MCS-3为初始载体,利用 PCR的方法,在其多克隆位点区插入LB片段(GCTCTTCCTCAGC)构建得到的.LB片段含Lgu Ⅰ和B...  相似文献   
117.
摘要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糖氧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糖氧代谢指标[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静脉氧差(AVDO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完毕时(T4)时间点,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jvO2高于对照组,CEO2、AVDO2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更好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糖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挥出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8.
摘要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联合利拉鲁肽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收治的160例痰湿内蕴型肥胖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治疗,80例)和研究组(茵陈五苓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80例)。对比两组疗效、糖脂代谢指标、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氧化应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腰臀比(WHR)、餐后2 h血糖(2hPG)、丙二醛(MD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黄嘌呤氧化酶(X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T2DM患者疗效确切,可调节糖脂代谢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9.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endo-beta-N-acetylglucosaminidase,ENGase)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主要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糖蛋白,参与细胞和生命的调控。ENGase也是糖链编辑的有效工具酶,可专一性水解游离寡糖链及糖肽或糖蛋白上核心五糖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之间的β-1,4糖苷键。其水解产物是寡糖链和一个GlcNAc,或带有一个GlcNAc的糖肽或糖蛋白。本文对ENGase的发现、分布、蛋白质结构、酶学反应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ENGase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思路,为糖生物学与糖组学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0.
在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内利用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研究了两种优势旱生植物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和沙棘(Elaeagnus angustifolia)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和N、P、K、含量等对不同地下水深度(1-3.4m)的响应。结果表明:1)1.4m,2.4m和3.4m 3种不同地的地下水深度处理,产生了3种差异显著的土壤水分梯度;2)地下水深度的变化导致了这两种旱生植物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等的显著变化(P<0.01);3)地下水深度的增加引起了两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淀粉含量的降低;4)地下水深度的增加引起了两种植物叶片中N、P、K含量的降低;5)不同的地下水深度引起沙棘和沙木蓼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N、P、K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增加或减少的程度不同。沙棘是非豆科固氮植物,两者的差异是否与固氮作用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